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双玲专利>正文

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544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艾草11-17、青龙齿8-12、丹参8-12、赤芍8-12、延胡11-17、五灵脂8-12、红茄冬根7-11、川断8-12、杜仲8-12、益母草11-17、茯苓8-12、泽兰8-12、肉桂1-7、双面刺11-17、肺风草1-5。本发明专利技术重用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中药,尤其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针对性强,疗效好,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
技术介绍
痛经大多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而成。现有技术中治疗痛经,中西医的药物都有不少,中药疗程长,效果慢,西药通常采用止痛片暂时止痛,治标不治本,并且对于不同中医分型的痛经,没有针对性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的调经止痛中药。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艾草11-5-17、青龙齿8-12、丹参8-12、赤芍8-12、延胡11_5_17、五灵脂8_12、红茄冬根7_11、川断8_12、杜仲8-12、益母草11-5-17、茯苓8-12、泽兰8_12、肉桂1_5_7、双面刺11_5_17、肺风草1_5。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艾草15、青龙齿10、丹参10、赤芍10、延胡15、五灵脂10、红茄冬根9、川断10、杜仲10、益母草15、茯苓10、泽兰10、肉桂5、双面刺15、肺风草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本专利技术重用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中药,尤其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针对性强,疗效好,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艾草15、青龙齿10、丹参10、赤芍10、延胡15、五灵脂10、红茄冬根9、川断10、杜仲10、益母草15、茯苓10、泽兰10、肉桂5、双面刺15、肺风草3。称取以上各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为检验本专利技术汤药的治疗效果,特进行以下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法。选取4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这些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或不孕,经前乳房胀痛,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将这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中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8岁。治疗组20例中,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1岁。诊断标准为 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服用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对于治疗组患者给予本专利技术中药治疗。时间二周。对于对照组患者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观察半年,治疗结果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艾草11?17、青龙齿8?12、丹参8?12、赤芍8?12、延胡11?17、五灵脂8?12、红茄冬根7?11、川断8?12、杜仲8?12、益母草11?5?17、茯苓8?12、泽兰8?12、肉桂1?5?7、双面刺11?5?17、肺风草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经止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艾草11-17、青龙齿8-12、丹参8-12、赤芍8-12、延胡11_17、五灵脂8_12、红茄冬根7_11、川断8_12、杜仲8-12、益母草11-5-17、茯苓8-12、泽兰8-12、肉桂1_5_7、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双玲
申请(专利权)人:陈双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