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4619 阅读:4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为20∶1~1∶2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花卉、草坪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本发明专利技术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其推广应用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花卉、草坪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技术介绍
氯噻啉,化学名称1-(5-氯-噻唑基甲基)-N_硝基亚咪唑-2-基胺。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传导阻断作用,与烟碱的作用机理相同。氯氟氰菊酯,化学名称3_ (2-氯-3,3,3-三氟丙烯基)_2,2_ 二甲基环丙烷羧酸α-氰基-3-苯氧苄基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胃毒和触杀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害虫易对其产生抗性。 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害虫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专利技术人在大量的室内毒力筛选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础上,发现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混配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作用机理不同的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进行混配,充分利用两者混配产生的增效作用,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低成本的农药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花卉、草坪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以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为有效成分,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为20:1 1:20。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加入助剂及赋型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的生产工艺,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是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所述助剂及赋型剂包括润湿剂、抗冻剂、消泡剂、分散剂、溶剂、乳化剂、填料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的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的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罐或桶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天气情况和作物状态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达到防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作用机理独特不存在交互抗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害虫抗性治理,其推广应用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材料配方选择可因地制宜而对结果无实质性的影响。在这些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生物测定实施例I :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混配对甘蓝蚜虫室内毒力测定。选择室内饲养的2代3龄幼虫,饥饿4_8h,选取50头幼虫。先用丙酮溶解原药,再稀释为5个系列浓度梯度。采用NY/T 1154. 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先,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每头点滴药液O. Iul,以点滴O. Iul含有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培养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5次重 复,每重复试虫20头。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于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 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 — 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 20%,试验需重做。根据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 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tl及95%置信限、LC9tl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表I :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混配对甘蓝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供试药剂ΓΤΙΖΓ (有效成份重量量份数 LC,(ffig/L)ATITTIf u、 Cctc 值)_[t)_____ 氣噻琳4.2181———氧氟菊酿2.0607—--— 凰噻啉悬氟氯菊酯 , Λ 2.2671 186.0571 104.9854 177.2219 _¢20:1)_____ 氯噻啉繼S菊酯 , 、 2.0371 207.0640 109.5175 189.0693 _(101)_____氯噻咐:氯氟氯菊酯(1:1) 1.8462 228. 474T 152. 3463 149. 9706 氯噻啉:氯氟誦酯 , Λ 2.0384 206.9319 109.5175 188.9487 _¢1:10)_____氯噻啉:氯氟氧菊酯i1ΛΛ ΛΟΓΛ 1rro ^ 、1.8647 226.2080 104.9854 215.4662 (1:20) πO按照NY/T11547. 7 一 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彡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 ( 120表现为拮抗作用;120 <共毒系数(CTC) < 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见表I。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在混配质量份数比为20:1 1:20之间,共毒系数(CTC值)均大于120,即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混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制剂实施例I :2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氯噻啉18%,氯氟氰菊酯2%,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2%,乙二醇O. 2%,黄原酸胶O. 1%,有机硅O. 4%,丙三醇5%,阿拉伯胶O. 1%。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 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2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2 4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氯噻啉35%,氯氟氰菊酯5%,十二烷基硫酸钠6%,分散剂聚羧酸盐4%,崩解剂氯化钠2%,粘结剂聚乙二醇3%,稳定可溶性淀粉3%,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干法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制即得4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3 1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氯噻啉8%,氯氟氰菊酯2%,二甲苯10%,脂肪醇聚氧二烯醚6%,环氧大豆油3%,乙二醇5%,余量为去离子水。将氯噻啉氯氟氰菊酯、二甲苯、脂肪醇聚氧二烯醚、环氧大豆油、乙二醇混合均匀,边剪切边慢慢地加入水中,完成混合后剪切30分钟,制得10%氯噻啉 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制剂实施例4 2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氯噻啉19%,氯氟氰菊酯1%,拉开粉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6%,滑石粉15%,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粗粉碎后进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20%氯噻啉·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本专利技术的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增效杀虫组合物产品性能稳定,低毒,对人畜安全。经试验证明,对蚜虫、粉虱、木虱、蓟马、叶蝉、蝽蟓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很好的防效,可广泛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花卉、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组成,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为20:1~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组成,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为20:1 1:2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氯噻啉和氯氟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实际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佛祥冷忠国朱刚王礼文蒋全鹏张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