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钩蝠蛾成虫交配率低下的缺陷。通过营造良好的钩蝠蛾成虫生殖活动环境和提供充足数量的钩蝠蛾成虫;将成虫置于室内设置的纱笼内;从当天傍晚20时直至第二天早上8时,增加辅助弱光光源,以增加成虫求偶行为激发因子,提高成虫首次交配成功率,并提高因受惊扰而中断交配或未完全交配的雌性成虫的复交配率,使雌性成虫的交配率达到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钩蝠蛾属Thitarodes昆虫幼虫是冬虫夏草的最主要寄主,是冬虫夏草发育的营养和物质基础,钩蝠蛾种群的持续稳定是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保证。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 H. Sung, J. M. Sung,Hywel-Jones & Spatafora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特色名贵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采挖冬虫夏草是该地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创造的年产值在许多县都 超过了 1000万元,如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的冬虫夏草年产值超过5500万元,收入占该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近十多年来,过度和无序采挖冬虫夏草已严重破坏高寒牧区冬虫夏草适生地的植被和蝠蛾昆虫的生存环境,导致高寒草甸荒漠化加剧、冬虫夏草及其寄主适生地范围萎縮、冬虫夏草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目前,冬虫夏草正面临着资源萎縮和产量减少的问题,因此冬虫夏草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引人关注。作为冬虫夏草寄主的钩蝠蛾昆虫,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高海抜高寒地帯。幅蛾昆虫成虫期短暂,卵、幼虫及蛹则不具备大范围迁移能力,而蝠蛾雌成虫由于生理上的不足,很难进行远距离飞行,同时绝大多数雌成虫羽化出来后所怀卵中大部分都已发育成熟,因此导致腹部沉重,更是减弱了雌成虫的飞行与扩散能力。此外,幅蛾成虫寿命很短,一般:Tsd内即会死亡,因此很难进行长距离以及长时间的迁移与扩散,最终导致的蝠蛾的狭域分布。研究发现,钩蝠蛾成虫期较短,大约20天,个体寿命3-7天,主要完成羽化、交配、产卵等生殖过程。钩蝠蛾成虫的羽化期大多发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不同年份、不同分布地区有提前和滞后的现象。求偶、交配、产卵是钩蝠蛾成虫維持其种群繁衍和稳定的主要活动。傍晚夜幕降临时,雄成虫开始活动,在I m左右低空飞行,开始寻觅雌蛾。而雌蛾大多数爬往较高植株上,频频振翅以释放性外激素招引雄蛾。雄蛾受性外激素刺激快速飞舞向雌蛾靠近,通常会有几只雄蛾在同一雌蛾周围飞舞并在空中缠斗一番,胜者留下交配,败者离去。求偶过程持续约30 min,求偶未成功的雌雄个体重新回到静息状态。成虫寿命不长、活动能力弱、求偶时间短,制约了成虫交配的成功率。因此,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如何提高钩蝠蛾成虫的交配成功率是促进种群繁衍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促进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钩蝠蛾成虫交配率低下的缺陷,提供ー种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将钩蝠蛾的雌、雄成虫置于养虫室中,特别地,养虫室内设置有弱光光源。申请人研究发现,雄成虫有弱趋光性、未发现趋化性,雌成虫无趋光性。雌雄成虫的求偶行为发生在傍晚夜幕降临的30分钟内。实验证明弱光照具有激发雄性成虫求偶行为、诱导雌处女蛾释放引诱雄成虫的性外激素的作用。上述方法中增加辅助弱光光源,能够増加成虫求偶行为激发因子,提高成虫首次交配成功率,并提高因受惊扰而中断交配或未完全交配的雌性成虫的复交配率,使雌性成虫的交配率达到100%。上述弱光光源,是指产生的光照较弱的光源,可以通过多种标准对光照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光通量作为标准,此时所述弱光光源的光通量为5(T490 lm,亦可以采用光照強度作为标准,即所述弱光光源产生的光照强度为5(Γ490 lx,只要所产生的光照与上述光照范围实质相同,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示都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过高的光照会导致雄性成虫趋向光源,干扰求偶交配活动,过低的光照不能诱发雌、雄成虫产生求偶行为。而采用上述范围的光照,能保证雌雄成虫的交配率。在上述光照范围的选择下,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光源或光源组合。例如,所述弱光光源可以为手电筒或5-7瓦节能灯中的一种或由两种组成。手电筒产生的光通量大约为50 160 lm,而5-7瓦节能灯产生的光通量大约为350 490 lm,均能满足上述光照范围要 求,并且获取容易,安装简单。优选地,所述弱光光源的照射时间为傍晚20时至第二天早上8吋。该时间段为钩幅蛾成虫的活动时间,在此时间段内照射,既节省能源,亦能保证充足的光照。优选地,所述弱光光源照射时避开雌、雄成虫。弱光光源的照射方向对成虫交配率有一定影响,成虫感知的光线应是漫射光,而非直射光。若成虫感知直射光,雄性成虫会趋向光源而影响其搜寻雌虫,使交配率下降,因此应避免光源直射成虫。优选地,将雌、雄成虫置于纱笼中,纱笼底部由60-80目的絹纱制成。该纱笼底部的目数限定,是为了防止产出的虫卵掉落破损,起到缓冲、保护和收集的作用。上述纱笼可以由絹纱或蚊帐布做成,也可以利用普通蚊帐代替,纱笼的规格可以是长2-3 M,宽I. 5-2. 5M,高I. 5-2 M0纱笼设置在养虫室中,为便于操作,纱笼和纱笼之间应保持至少I M的距离。纱笼内可放置一些新鲜的带叶阔叶树枝,以增加成虫的隐蔽附着面。优选地,ー个纱笼内总成虫数为100头以上,雌成虫与雄成虫的数量比例为I: I. 5 2。充足数量的成虫能够保证交配率,而雌成虫与雄成虫的数量比例更优选I: I. 5,这是申请人在多年经验中发现的自然界中最适合的数量比例,此比例下交配成功率最高。更优选从培养的第二天开始定期补充一定量的雌、雄成虫,使雌成虫与雄成虫的数量比例保持在 1:1. 5^2 ο当使用纱笼时,更优选地,当所述弱光光源包括手电筒时,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养虫室的天花板或射在与纱笼反方向的墙壁上。当所述弱光光源包括节能灯时,节能灯朝向纱笼的方向用不透光物(例如卡纸)遮挡,避免光线直射在纱笼上。上述雌、雄成虫的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在钩蝠蛾属昆虫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傍晚时分,采集正在求偶活动的雌、雄成虫或正在交配的成对雌、雄成虫,或将通过人工饲养钩蝠蛾幼虫获得的蛹集中保存在成虫羽化笼中,每天收集羽化的雌、雄成虫。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I、钩蝠蛾成虫的采集与获得。钩蝠蛾成虫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在钩蝠蛾属昆虫成虫羽化高峰期,于傍晚20时30分至21时30分在钩蝠蛾发生地观察成虫的求偶、交配活动,采集正在求偶活动的雌、雄成虫或正在交配的成对雌、雄成虫;ニ是通过养虫室人工饲养钩蝠蛾幼虫,待幼虫化蛹后将蛹集中保存在成虫羽化笼中,每天收集羽化的雌、雄成虫。2、成虫交配、产卵纱笼的制作与设置。成虫交配、产卵纱笼可以由絹纱或蚊帐布做成,也可以利用普通蚊帐代替,但纱笼底部的制作材料必须60-80目的絹纱,纱笼长2-3 M,宽I. 5-2. 5 M,高I. 5-2 M。纱笼设置在养虫室中,为便于操作,纱笼和纱笼之间应保持至少I M的距离。纱笼内可放置一些新鲜的带叶阔叶树枝或阔叶草本植物叶片,以增加成虫的隐蔽附着面。3、成虫的释放。将采集或收集的雌雄成虫释放到已经准备好的纱笼内,同一个笼内释放的总成虫数应达到100头以上,雌、雄成虫比为1:1.5。从第二天开始,每天观察成虫的产卵和存活情况,并记录仍然存活的雌、雄成虫数量,以第一天释放的成虫数为基数,ネト充ー定数量的雌、雄成虫,使纱笼内的成虫数量始终维持在一定水平。4、弱光光源的设置。从当天20时至次日8时止,在设置有纱笼的养虫室内増加弱光光源,如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将钩蝠蛾的雌、雄成虫置于养虫室中,其特征在于养虫室内设置有弱光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将钩蝠蛾的雌、雄成虫置于养虫室中,其特征在于养虫室内设置有弱光光源。2.如权利要求I所述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光光源的光通量为50 490 Im03.如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光光源为手电筒或5-7瓦节能灯中的一种或由两种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光光源的照射时间为傍晚20时至第二天早上8时。5.如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光光源照射时避开雌、雄成虫。6.如权利要求3所述提高钩蝠蛾成虫交配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雌、雄成虫置于纱笼中,纱笼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古忍,喻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