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97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和下瓶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和储液瓶,所述的上瓶与下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上瓶的开口处设置有瓶塞,下瓶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储液瓶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储液瓶与麻醉瓶之间通过传导管和外接管接头连接;所述的外接管接头内设置有药棉或海绵;所述的下瓶为一个锥形瓶,传导管为乳胶管,储液瓶为一个可以挤压的塑料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麻醉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昆虫麻酔装置,特别涉及ー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物学实验中,对如果蝇、蚊子、苍蝇等小型昆虫进行观察操作时,必须先要将它们麻酔,然后再进行观察等其他操作。这种麻酔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是经常用到的。生物学中一般用こ醚作为麻醉剂,常用的麻酔方法是将待麻酔的果蝇等小昆虫倒入广ロ试剂瓶,用浸满麻醉剂的药棉投入到瓶中,或者将浸有麻醉剂的药棉附件在软木塞上,再盖在广ロ瓶上来进行麻酔。用这些方法麻醉对小昆虫的麻酔程度不易掌控,麻酔过度而死亡及麻醉过浅提早清醒而逃逸,都无法进行接下去的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同时由于こ醚极易挥发,畅开式的操作对操作人员和学生身体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ー种新型的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措施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和下瓶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和储液瓶,所述的上瓶与下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上瓶的开ロ处设置有瓶塞,下瓶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储液瓶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储液瓶与麻酔瓶之间通过传导管和外接管接头连接;所述的外接管接头内设置有药棉或海绵;所述的下瓶为ー个锥形瓶,传导管为乳胶管,储液瓶为ー个可以挤压的塑料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麻醉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I和下瓶2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3和储液瓶4,所述的上瓶I与下瓶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I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5,上瓶I的开ロ处设置有瓶塞8,下瓶2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6,储液瓶4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7,储液瓶4与麻酔瓶之间通过传导管3和外接管接头5连接;所述的外接管接头5内设置有药棉或海绵9 ;所述的下瓶2为ー个锥形瓶,传导管3为乳胶管,储液瓶4为ー个可以挤压的塑料瓶。 使用装置前,在储液瓶4内可装少量的麻醉剂,旋紧瓶盖7,将药棉或海绵9塞入外接管接头5中,将需要麻醉的果蝇等小昆虫放入到麻醉瓶中,通过挤压储液瓶4,挤出麻醉剂至起缓冲和承载作用的传导管3中,再将传导管3中的麻醉剂挤至外接管接头5中,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转动上瓶I与下瓶2,使圆孔6对准外接管接头5,实施麻酔,结束麻醉时只要再转动上瓶I与下瓶2,使圆孔6避开外接管接头5,避免麻酔过度即可,传导管3的作用主要为了控制麻醉剂用量,起缓冲和承载的作用,尽量減少麻醉剂的散发;下瓶2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6,不同大小的圆孔6,可以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从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1)和下瓶(2)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3)和储液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瓶(1)与下瓶(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1)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5),上瓶(1)的开口处设置有瓶塞(8),下瓶(2)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6),储液瓶(4)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7),储液瓶(4)与麻醉瓶之间通过传导管(3)和外接管接头(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昆虫实验的麻醉装置,包括由上瓶(I)和下瓶(2)组成的麻醉瓶、传导管(3)和储液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瓶⑴与下瓶(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上瓶⑴的螺纹处设置有外接管接头(5),上瓶(I)的开口处设置有瓶塞(8),下瓶(2)的螺纹处设置有直径不等的至少两个圆孔出),储液瓶(4)上通过螺纹设置有瓶盖(7),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根娣蒋海玲吕程敏张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