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297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支架、衔铁以及复位弹簧;支架包括固定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衔铁上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设有限位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内侧面间距大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外侧面间距;第二连接板与第二侧板通过第二铆钉连接,第二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二侧板的外侧,其杆部位于第二侧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穿孔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通过第一铆钉连接,第一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其杆部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一连接板的穿孔中;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套筒。该电磁脱扣机构组装方便且在组装过程中不会引起衔铁连接板变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塑壳断路器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脱扣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电磁脱扣机构包括支架、衔铁以及为衔铁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衔铁上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设有限位杆;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钩挂在限位杆上,另一端钩挂在固定板上;在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铆钉,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的相应位置设置穿孔,各铆钉插入相应连接板的穿孔中形成衔铁与支架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内侧面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外侧面间距;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导致该 电磁脱扣机构在组装的时候,需要先将一连接板与一侧板连接,然后将另一连接板向内侧挤压以使其上的穿孔与铆钉连接,在挤压过程中被挤压的连接板往往会发生变形,在发生脱扣动作时,衔铁的连接板很可能从相应铆钉中滑脱,从而影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塑壳断路器电磁脱扣机构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脱扣机构,该电磁脱扣机构组装方便且在组装过程中不会引起衔铁连接板变形。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支架、衔铁以及为衔铁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以及将固定板两侧折弯形成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衔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设有限位杆;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钩挂在限位杆上,另一端钩挂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内侧面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外侧面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侧板通过第二铆钉连接,所述第二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二侧板的外侧,其杆部位于第二侧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穿孔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通过第一铆钉连接,所述第一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其杆部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一连接板的穿孔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套筒,且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铆钉的杆部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设有调节螺钉,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限位杆抵在调节螺钉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支架的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的电磁脱扣机构中,支架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内侧面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外侧面间距;所述第二铆钉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在组装的时候,先通过第二铆钉将第二侧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再将第一铆钉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套筒和第一侧板并将其外端部铆压完成组装,整个组装过程中无须挤压衔铁的连接板,因而不会发生连接板变形,有效保证了电磁脱扣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并且组装工作便捷。(2)本技术中的电磁脱扣机构在支架的第一侧板的顶端设有调节螺钉,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限位杆可抵在调节螺钉上,设置调节螺钉可使使衔铁的转动范围得到可调,具有好的使用效果。(3)本技术中的所述支架的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设置便于支架的 安装。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电磁脱扣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处于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I-支架;11_固定板;12_第一侧板;13_第二侧板;14_安装孔;2-衔铁;21_第一连接板;22_第二连接板;23_限位杆;3_第一铆钉;4_第二铆钉;5_套筒;6_调节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图I至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I为本技术中电磁脱扣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处于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支架I、衔铁2以及为衔铁2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架I包括固定板11以及将固定板11两侧折弯形成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 ;在所述支架I的固定板11上设有安装孔14,以便于支架I的安装;所述衔铁2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支架I的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顶端设有限位杆23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钩挂在限位杆23上,另一端钩挂在所述支架I的固定板11上;在所述第一侧板12的顶端设有调节螺钉6,设置调节螺钉6可使使衔铁2的转动范围得到可调,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限位杆23可抵在调节螺钉6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内侧面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外侧面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侧板13通过第二铆钉4连接,所述第二铆钉4的头部位于第二侧板13的外侧,其杆部位于第二侧板13和第二连接板22的穿孔中,所述第二铆钉4固定于第二侧板13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第一侧板12通过第一铆钉3连接,所述第一铆钉3的头部位于第一连接板21的内侧,其杆部位于第一侧板12和第一连接板21的穿孔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第一侧板12之间设有套筒5,且所述套筒5套设在所述第一铆钉3的杆部上。本实施例中的电磁脱扣机构在组装的时候,先通过第二铆钉4将第二侧板13与第二连接板22连接,再将第一铆钉3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21、套筒5和第一侧板12并将其外端部铆压完成组装,在整个组装过程中无须挤压衔铁2的连接板,因而不会发生衔铁的连接板变形,有效保证了电磁脱扣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并且组装工作便捷。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支架、衔铁以及为衔铁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以及将固定板两侧折弯形成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衔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设有限位杆;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钩挂在限位杆上,另一端钩挂在固定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内侧面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外侧面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侧板通过第二铆钉连接,所述第二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二侧板的外侧,其杆部位于第二侧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穿孔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通过第一铆钉连接,所述第一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其杆部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一连接板的穿孔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套筒,且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铆钉的杆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支架、衔铁以及为衔铁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以及将固定板两侧折弯形成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衔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设有限位杆;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钩挂在限位杆上,另一端钩挂在固定板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内侧面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外侧面间距; 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侧板通过第二铆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涛王兴利葛世伟邹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