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若专利>正文

一种连接高压电源的导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263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高压电源的导线结构,包括导电的导线本体,导线本体上包裹有最内层的高压绝缘层和最外层的非高压绝缘层,关键在于:所述导线的至少一端的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小于非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阶梯状的绝缘层包裹结构,使得位于最外层的非高压绝缘层与金属导线端头的距离大于内层高压绝缘层与金属导线端头的距离。由于高压绝缘层和非高压绝缘层在沿导线的方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使得在潮湿或污损的环境下,有效防止了爬电现象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导线结构。
技术介绍
在高压电源之间需要导线进行相互之间的连接,此种导线上一般具有高压绝缘层,但是此种高压绝缘层容易被划伤表面,造成绝缘层強度不够,甚至漏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在高压绝缘层的外表面可以包裹ー层非高压绝缘层,非高压绝缘层的硬度较高,可以有效的防止以上的情况。通常来说,在连接时,导线两端的非高压绝缘层和高压绝缘层是齐断的。当空气潮湿时,非高压绝缘层与内部导线间距较近时,会产出高压线表面爬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爬电的连接高压电源的导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高压电源的导线结构,包括导电的导线本体,导线本体上包裹有最内层的高压绝缘层和最外层的非高压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至少一端的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小于非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非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高压绝缘层的边沿的距离大于O. 5mm。所述非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高压绝缘层的边沿的距离为10mm。本技术采用了阶梯状的绝缘层包裹结构,使得位于最外层的非高压绝缘层与金属导线端头的距离大于内层高压绝缘层与金属导线端头的距离。由于高压绝缘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高压电源的导线结构,包括导电的导线本体,导线本体上包裹有最内层的高压绝缘层和最外层的非高压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至少一端的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小于非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高压电源的导线结构,包括导电的导线本体,导线本体上包裹有最内层的高压绝缘层和最外层的非高压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至少一端的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小于非高压绝缘层的边沿到导线本体端头的距离。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若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