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旗专利>正文

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076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加热回转炉,具体涉及一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主动摩擦轮和被动摩擦轮,主动摩擦轮和被动摩擦轮上承载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滚圈,两个滚圈之间焊接有蜂巢隔仓板;以蜂巢隔仓板为支撑骨架,两个滚圈之间设置有交错套合的内筒、中筒和外筒,内筒的进料端设置有内筒推料螺旋,并且进料端通连设置有螺旋给料器,内筒与螺旋给料器之间依次设置有废气排出口和加料斗,外筒的出料端设置有外筒推料螺旋,并且出料端与出料密封箱通连,出料密封箱上对应外筒出料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热量喷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炉体结构,采用内加热的方式焙烧粉体材料,使其具有效率高、焙烧效果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内加热回转炉,具体涉及ー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焙烧粉体材料的外加热回转炉,都是“单通道式”:有一个卧式布置的转筒(单筒),转筒外壁的下部,布置有加热热源(或者是电加热或者是燃气加热或者是煤炭加热),热量通过转筒壁的传导传热,将热量传递给转筒内的产品。转筒呈一定斜度,粉料在转动的转筒内从高端往低端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布置在转筒内壁的翻料板不停地翻动,受热比较均匀。转筒两端,采用密封箱对转筒两端进行动态密封。这种单通道式外加热回 转炉,有以下不足之处(I)转筒是靠两对托轮支撑转动的,两对托轮之间,是高温加热炉膛。考虑到转筒的高温结构强度,两对托轮的间距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转筒的高温变形,间距一般不超过12米。物料在转筒内部从高端向低端运动,属于单通道ー个行程,依次完成预热、高温、冷却过程,直至流出转筒。这种结构,限制了回转炉的长度尺寸,对于比较大的产量要求的エ艺,有一定的结构局限性。(2)物料在转筒底部,填充率一般不超过10%,也就是说,转筒其余部分均为无效加热空间,这种结构,对于热量利用来说,浪费巨大。(3)转筒在炉膛内转动,热量是靠筒壁传热给物料,炉膛内无法进行比较明显的区域分割,因此单通道回转炉的炉膛温度分区模糊,温度相互扰动,对于需要温度梯度焙烧的产品,难以满足。(4)物料运动,是靠转筒斜度和转速变化,在斜度影响和物料自重影响下,物料从高端向低端运动。运动过程中,物料之间运动轨迹參差不起,颗粒大的物料运动比较快,容易出现物料混合不匀的弊端。(5)转筒内壁上的翻料板,在转动过程中,会造成轻体粉料的扬尘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通过改变炉体结构,采用内加热的方式焙烧粉体材料,使其具有效率高、焙烧效果好的特点。本技术所述的ー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包括底座,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主动摩擦轮和被动摩擦轮,主动摩擦轮与电机相连,主动摩擦轮与被动摩擦轮上承载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滚圈,两个滚圈之间焊接有蜂巢隔仓板,该蜂巢隔仓板在滚圈的圆周方向上等距设置;以蜂巢隔仓板为支撑骨架,两个滚圈之间设置有交错套合的内筒、中筒和外筒,其中,内筒、中筒和外筒为锥形筒,并且三者的筒体轴线重合,内筒的进料端设置有内筒推料螺旋,并且进料端通连设置有螺旋给料器,内筒与螺旋给料器之间依次设置有废气排出口和加料斗,外筒的出料端设置有外筒推料螺旋,并且出料端与出料密封箱通连,出料密封箱上对应外筒出料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热量喷入ロ。其中,内筒、中筒和外筒的内壁优选焊接有翻料板。 出料密封箱的出料ロ处优选设置有翻板阀。当物料重量超过翻板阀的翻板重量吋,自动放料。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I)螺旋给料器将加料斗内的物料输送落入内筒,内筒进料端的内筒推料螺旋将物料快速推到内筒内部,随着滚圈的转动和物料重力作用,物料逐渐向内筒的出料端移动,当移动到内筒出料端时,落入中筒的进料端。(2)物料落入中筒的进料端后,均匀进入内筒和中筒之间与蜂巢隔仓板形成的隔料仓,随着滚圈转动和重力作用,逐渐向中筒的出料端移动,移动到中筒出料端后,落入外筒的进料端。·(3)物料落入外筒的进料端后,均匀进入外筒和中筒之间与蜂巢隔仓板形成的隔料仓,随着滚圈的转动和重力作用,物料逐渐向外筒的出料端运动,最后进入外筒的出料端,被外筒出料端的外筒推料螺旋推动,落入出料密封箱的出料ロ。(4)热量从热量喷入口喷入,进入外筒和中筒之间与蜂巢隔仓板形成的隔料仓,然后进入中筒和内筒之间与蜂巢隔仓板形成的隔料仓,再进入内筒,然后从废气排出ロ排走,完成逆流热交換。(5)主动摩擦轮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被动摩擦轮和滚圈按照一定转速同步转动。本技术的适用范围是(I)温度1000°C以下的物料焙烧或者干燥。(2)物料不出现黏壁现象的粉料或者颗粒料。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能耗差别比单通道内加热回转炉节省50%能耗;(2)温区差别单通道内加热回转炉,温度分区模糊,不利于需要温度梯度的焙烧;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从内筒到中筒最后到外筒,温度是逐步提高,炉温分区明显,有利于温度按エ艺梯度焙烧;(3)体积差别比单通道内加热回转炉节省50%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视图;图中1、底座2、主动摩擦轮3、被动摩擦轮4、滚圈5、蜂巢隔仓板6、内筒7、中筒8、外筒9、内筒推料螺旋10、螺旋给料器11、废气排出ロ 12、加料斗13、外筒推料螺旋14、出料密封箱15、热量喷入口 16、翻板阀17、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ー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包括底座1,底座I上并排设置有主动摩擦轮2和被动摩擦轮3,主动摩擦轮2与电机17相连,主动摩擦轮2与被动摩擦轮3上承载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滚圈4,两个滚圈4之间焊接有蜂巢隔仓板5,该蜂巢隔仓板5在滚圈4的圆周方向上等距设置;以蜂巢隔仓板5为支撑骨架,两个滚圈4之间设置有交错套合的内筒6、中筒7和外筒8,其中,内筒6、中筒7和外筒8为锥形筒,并且三者的筒体轴 线重合,内筒6的进料端设置有内筒推料螺旋9,并且进料端通连设置有螺旋给料器10,内筒6与螺旋给料器10之间依次设置有废气排出ロ 11和加料斗12,外筒8的出料端设置有外筒推料螺旋13,并且出料端与出料密封箱14通连,出料密封箱14上对应外筒8出料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热量喷入口 15。其中,内筒6、中筒7和外筒8的内壁焊接有翻料板。出料密封箱14的出料ロ处设置有翻板阀16。当物料重量超过翻板阀16的翻板重量吋,自动放料。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I)螺旋给料器10将加料斗内12的物料输送落入内筒6,内筒6进料端的内筒推料螺旋9将物料快速推到内筒6内部,随着滚圈4的转动和物料重力作用,物料逐渐向内筒6的出料端移动,当移动到内筒6出料端时,落入中筒7的进料端。(2)物料落入中筒7的进料端后,均匀进入内筒6和中筒7之间与蜂巢隔仓板5形成的隔料仓,随着滚圈4转动和重力作用,逐渐向中筒7的出料端移动,移动到中筒7出料端后,落入外筒8的进料端。(3)物料落入外筒8的进料端后,均匀进入外筒8和中筒7之间与蜂巢隔仓板5形成的隔料仓,随着滚圈的4转动和重力作用,物料逐渐向外筒8的出料端运动,最后进入外筒8的出料端,被外筒8出料端的外筒推料螺旋13推动,落入出料密封箱14的出料ロ。(4)热量从热量喷入口 15喷入,进入外筒8和中筒7之间与蜂巢隔仓板5形成的隔料仓,然后进入中筒7和内筒6之间与蜂巢隔仓板5形成的隔料仓,再进入内筒6,然后从废气排出ロ 11排走,完成逆流热交換。(5)主动摩擦轮2在电机17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被动摩擦轮3和滚圈4按照一定转速同步转动。本技术的适用范围是( I)温度IOOO0C以下的物料焙烧或者干燥。(2)物料不出现黏壁现象的粉料或者颗粒料。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能耗差别比单通道内加热回转炉节省50%能耗;(2)温区差别单通道内加热回转炉,温度分区模糊,不利于需要温度梯度的焙烧;三通道、折返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主动摩擦轮和被动摩擦轮,主动摩擦轮与电机相连,主动摩擦轮与被动摩擦轮上承载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滚圈,两个滚圈之间焊接有蜂巢隔仓板,该蜂巢隔仓板在滚圈的圆周方向上等距设置;以蜂巢隔仓板为支撑骨架,两个滚圈之间设置有交错套合的内筒、中筒和外筒,其中,内筒、中筒和外筒为锥形筒,并且三者的筒体轴线重合,内筒的进料端设置有内筒推料螺旋,并且进料端通连设置有螺旋给料器,内筒与螺旋给料器之间依次设置有废气排出口和加料斗,外筒的出料端设置有外筒推料螺旋,并且出料端与出料密封箱通连,出料密封箱上对应外筒出料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热量喷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通道、折返式连续生产的内加热回转炉,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并排设置有主动摩擦轮和被动摩擦轮,主动摩擦轮与电机相连,主动摩擦轮与被动摩擦轮上承载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滚圈,两个滚圈之间焊接有蜂巢隔仓板,该蜂巢隔仓板在滚圈的圆周方向上等距设置;以蜂巢隔仓板为支撑骨架,两个滚圈之间设置有交错套合的内筒、中筒和外筒,其中,内筒、中筒和外筒为锥形筒,并且三者的筒体轴线重合,内筒的进料端设置有内筒推料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旗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