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044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属于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有蓄冰装置尺寸不能做大导致蓄冰容量不高以及结冰率偏低的问题。本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包括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在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之间连接有若干层上下排列的盘管,每层盘管包括平行排列的直管,每层盘管的直管与相邻一层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列且一个直管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横截面等距。该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能够使蓄冰容量增大,提高蓄冰装置的结冰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央空调
,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蓄冰装置为纳米导热复合盘管蓄冰装置。该蓄冰装置在用电低谷期间,将制冷机制出的低温冷冻液通入盘管,使盘管外的水结成冰;在用电高峰期间,冷冻液流经盘管,通过换热,带走盘管外冰的冷量,直接送到空调末端或通过换热器将冷量送到空调末端。使用该装置,可以提高空调品质,降低空调运行费用。上述的蓄冰装置如图I所示,只有一根进液总管和一根出液总管,一层盘管最多只有一根管子,当蓄冰装置的长度与宽度较大时,一根管子的流程就很长、阻力也就很大。当管子长度增加一倍,蓄冰量也增加一倍,相应额定流量增加一倍,管内比摩阻约变为原来 的4倍,设备额定流动阻力约变为原来的8倍,即输送能耗要变为原来的8倍,实际变得不可用,因此原有蓄冰装置尺寸不能做大,否则阻力太大。其次,以往的盘管截面排列基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相邻两层盘管错开排列,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管子的横截面,虚线表示冰柱的结冰面积,其同一层的盘管横向间距a与相邻层的盘管纵向间距b之间的关系横向间距a与纵向间距b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为a=2b ;第二种是相邻两层盘管对齐排列,如图3所示,实线表示管子的横截面,虚线表示冰柱的结冰面积,其同一层的盘管横向间距a与相邻层的盘管纵向间距b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为a=b。为保证蓄冰装置结冰与融冰效果,盘管外的冰会结成圆柱状,通常相邻盘管的制冰到相切为止,当忽略管子尺寸,上述两种排列最大结冰率均为f因此结冰率还有待 ,提闻。另外,盘管在维修时需排除盘管内的液体,通常采用压缩空气将液体从盘管内压出来。由于液体的比重大于气体,因此在容器内,气体趋于向上、液体趋于向下,因此原有的蓄冰装置都不能将盘管内的全部液体排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该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能够使蓄冰容量增大,提高蓄冰装置的结冰率。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包括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之间连接有若干层上下排列的盘管,每层盘管包括平行排列的直管,每层盘管的直管与相邻一层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列且一个直管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横截面等距。本蓄冰装置每层盘管的直管与下层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列,这样,直管与相邻层盘管的直管间距增大,冰结在直管上的冰柱直径相同的情况下,上层盘管和下层盘管之间的间距可以减小,使得结构紧凑;并且一个直管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横截面等距,三个相邻直管就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使得每层盘管直管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减小,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三个直管制冰到相切时三个直管上冰柱之间的间隙就比较小,可以充分利用上下层盘管之间的有限空间,使得本蓄冰装置结构紧凑,实现在相同空间的条件下做出的更大的蓄冰容量,也可以实现在相同蓄冰容量的情况下做出体积更小的蓄冰装置。在上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中,所述每层盘管还包括若干相应的U形弯管,所述直管通过U形弯管连接下一根直管而形成呈蛇形状通管,该蛇形状通管一端通过直角弯管连接进液直管,蛇形状通管另一端通过直角弯管连接出液直管,所述的进液直管与上述的进液总管连接,出液直管与上述的出液总管连接。直管平行排列,在由直管之间通过U形弯管连接,形成S形的蛇形状。在上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中,所述的相邻上下两层盘管逆向排列,即相邻上层盘管的进液直管和相邻下层盘管的进液直管左右分布,相邻上层盘管的出液直管和相邻下层盘管的出液直管左右分布。两个盘管逆向排列后,相邻两个根直管之间的流向均相反, 使得热量交换效率提高,提高了结冰率。在上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中,所述的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分别布置在蓄冰装置的换热器支架两端,且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分别至少有两根,一根进液总管对应一根出液总管,上述的盘管连接在对应的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之间。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得蓄冰装置的尺寸可以做得较大,总体容量较大。在上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中,所述的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竖直方向设置且在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的下端设有检修孔。通过检修孔可以将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以及盘管内的全部液体排出。在上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中,所述的盘管至少设有十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采用每层盘管的直管与下层盘管的直管交错排列以及并且一个直管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横截面等距,三个相邻直管就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使得本蓄冰装置结构紧凑稳定,实现在相同空间的条件下做出的更大的蓄冰容量。2、本技术的两个蛇形通管逆向排列,换热效果好,槽内结冰均匀、制冰率高、可重叠布置。3、在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的下端设有检修孔,组装检修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蓄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蓄冰装置的一种盘管截面排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蓄冰装置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蓄冰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蓄冰装置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蓄冰装置盘管截面排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蓄冰装置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进液总管;2、出液总管;3、盘管;31、直管;32、U形弯管;33、直角弯管;34、进液直管;35、出液直管;4、换热器支架;5、检修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包括进液总管I、出液总管2、盘管3和换热器支架4,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分别布置在蓄冰装置的换热器支架4两端。换热器支架4由横向支撑条、纵向支撑条和斜向支撑条构成,在换热器支架4两端设置盘管3支架用于支撑盘管3。在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之间连接有至少十层的上下排列的盘管3,每层盘管3包括平行排列的直管31。结合图5,每层盘管3还包括相应的U形弯管32,直管31通过U形弯管32连接下一根直管31而形成S形呈蛇形状通管,该蛇形状通管一端通过直角弯管33连接进液直管34,蛇形状通管另一端通过直角弯管33连接出液直管35,进液直管34与进液总管I连接,出液直管35与出液总管2连接。如图6所示,每层盘管3的直管31与相邻一层盘管3的直管31交错排列且一个直管31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31横截面等距。同一层的盘管3横向间距a与相邻层的盘管3纵向间距b之间的关系为u =¥6为保证蓄冰装置结冰与融冰效果,通常制冰到 3 Λ OΓΖ相切为止,当忽略管子尺寸,本实施例的结冰率为#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的结冰率丞采, 6 , 4结冰率约提高15. 5%。为了使热量交换效率提高,提高结冰率,如图5所示,相邻上下两层盘管3逆向排列,即相邻上层盘管3的进液直管31和相邻下层盘管3的进液直管31左右分布,相邻上层盘管3的出液直管31和相邻下层盘管3的出液直管31左右分布。这样可使相邻两个根直管31之间的流向均相反。在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竖直方向设置且在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的下端设有检修孔5,并用管道将其引出至便于检修的部位设置常闭阀门。当需要检修时,可打开此阀门,用泵将盘管3内的溶液压出。如图7所示,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分别有两根,一根进液总管I对应一根出液总管2,上述的蛇形盘管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包括进液总管(1)和出液总管(2),其特征在于,在进液总管(1)和出液总管(2)之间连接有若干层上下排列的盘管(3),每层盘管(3)包括平行排列的直管(31),每层盘管(3)的直管(31)与相邻一层盘管(3)的直管(31)交错排列且一个直管(31)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31)横截面等距。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包括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其特征在于,在进液总管(I)和出液总管(2)之间连接有若干层上下排列的盘管(3),每层盘管(3)包括平行排列的直管(31),每层盘管(3)的直管(31)与相邻ー层盘管(3)的直管(31)交错排列且ー个直管(31)横截面与相邻任意一个直管(31)横截面等距。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盘管(3)还包括若干相应的U形弯管(32 ),所述直管(31)通过U形弯管(32 )连接下一根直管(31)而形成呈蛇形状通管,该蛇形状通管一端通过直角弯管(33)连接进液直管(34),蛇形状通管另ー端通过直角弯管(33)连接出液直管(35),所述的进液直管(34)与上述的进液总管(I)连接,出液直管(35)与上述的出液总管(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紧凑的蓄冰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兴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