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体(1),模板本体(1)的顶面设有吊环(2)或吊钩,模板本体(1)贯穿有多个螺栓过孔,模板本体(1)的一个面上焊接有多个螺帽(3),模板本体(1)的每个螺栓过孔与一个螺帽(3)对应。该模板能使得后浇段剪力墙的施工成本低、无安全隐患、保证变形缝伸缩、抗震功能、墙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中的施工设施,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昼夜温差、不均匀沉降和地震等因素对建筑物造成的结构破坏、变形,在建筑物中一般设有一定宽度的变形缝,以适应变形的需要。在施工中,浇注相隔一定缝隙的双(两)道剪力墙,该双道剪力墙中间的缝隙,即成变形缝;当然,每道剪力墙的水平楼板与相邻的剪力墙的水平楼板之间也预留有同样宽度的缝隙,两相邻的水平楼板之间的缝隙也是变形缝。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必然是先浇注好第一段剪力墙也就是先浇段剪 力墙,然后在离先浇段剪力墙间隔一条变形缝的位置浇注与先浇段剪力墙平行的第二段剪力墙也就是后浇段剪力墙。但浇注后浇段剪力墙时存在技术难题,由于两道剪力墙之间距离较小,变形缝一般仅宽200mm左右,那么需要竖立后浇段剪力墙的外模板(靠近先浇段剪力墙一侧的模板)时,没有作业空间,无法完成后浇段剪力墙的两块模板的对拉固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现有技术的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施工步骤如下a、将先浇段剪力墙的内外模板安装在基础上并将两块模板对拉固定,并绑扎好该模板的钢筋笼,浇注该道剪力墙,如果该道剪力墙为最下层剪力墙,内外模板安装在地面上,如果该道剪力墙不是最下层剪力墙,则内外模板安装在下方的一层剪力墙上;b、待先浇段剪力墙干硬后,在先浇段剪力墙的外墙面即靠近后浇段剪力墙的墙面抵靠一层泡沫塑料垫板,然后在泡沫塑料板外侧抵靠一块模板,该模板作为后浇段剪力墙的外模板,即靠近先浇段剪力墙的模板;C、在后浇段剪力墙的外模板内侧放置后浇段剪力墙的钢筋笼和砼支撑,砼支撑的外端与外模板抵紧,然后将后浇段剪力墙的内模板抵紧在砼支撑的内端,并安装好内模板的单侧支撑体系;d、向后浇段剪力墙的内、外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 ;e、待后浇段剪力墙的混凝土干硬后,拆掉内模板及内模板上的单侧支撑体系。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后浇段剪力墙浇注完成后,后浇段剪力墙的内模板和泡沫塑料垫板锚固在两道剪力墙之间无法拆除,这样会加大施工成本,而且泡沫塑料为易燃物,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于拆除的泡沫塑料垫板留及模板遗留在变形缝内会影响变形缝的伸缩、抗震等设计功能;其次,由于后浇段剪力墙的内、外模板之间不是采取的对拉固定的方式,而是依次抵紧垫靠最后由单侧支撑体系支撑抵紧的方式,这种方式强度差,难以承受浇注的混凝土的侧压力的冲击,造成模板变形,破坏该面墙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而且,由于模板无对拉螺栓固定,主要是依靠单侧支撑体系支撑,这样单侧支撑体系承载的强度、承载力均大,该单侧支撑体系的设计要求高,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得后浇段剪力墙的施工成本低、无安全隐患、保证变形缝伸缩、抗震功能、墙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好的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本技术的技术解决 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的顶面设有吊环或吊钩,模板本体贯穿有多个螺栓过孔,模板本体的一个面上焊接有多个螺帽,模板本体的每个螺栓过孔与一个螺帽对应。采用该模板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施工步骤如下a、将该模板作为先浇段剪力墙的外模板,即靠近后浇段剪力墙的模板,并竖好内模板,且绑扎好先浇段剪力墙钢筋笼,将内、外模板对拉固定,将对拉螺栓内端与内螺帽旋紧再将对拉螺栓外端旋入外模板上焊接的螺帽中,且浇注混凝土;b、待先浇段剪力墙干硬后,旋开对拉螺栓,拆掉内模板,再将外模板通过外模板顶面的吊环或吊钩悬吊上升并水平旋转180度,使得该模板带螺帽的一面靠近先浇段剪力墙,此时,该模板作为后浇段剪力墙的外模板;C、绑扎后浇注剪力墙的钢筋笼并竖立后浇段剪力墙的内模板,即远离先浇段剪力墙的模板,然后将内、外模板对拉固定,具体的说,是将对拉螺栓的内端与内螺帽旋紧,再将对拉螺栓依次穿过内模板的螺栓过孔和外模板的螺栓过孔旋紧在与外模板焊接的螺帽上,再浇注后浇段剪力墙的混凝土;d、待后浇段剪力墙的混凝土干硬后,旋松对拉螺栓,拆卸掉内、外模板。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该模板,故浇注带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过程中,所有模板均可以拆卸后循环使用,不必像现有技术一样被锚固抵近在变形缝内,故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留存泡沫塑料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保留了变形缝的空间,保证了变形缝伸缩、抗震等设计功能;且由于双道剪力墙的内、外模板均是采用对拉固定的方式,该方式强度、刚度、承载力均理想,浇注的混凝土浆液时不会造成模板变形,浇注出的墙体的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好;而且,由于该模板采取对拉固定的方式,强度承载力均理想,故对模板单侧支撑的强度承载力要求不高,仅要求单侧支撑能保持内模板的垂直度即可,而这种强度承载力要求不高的模板单侧支撑结构简单、施工速度较快,故缩短了工时。作为改进,模板本体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缺口,这样,当在下一层剪力墙上浇注上一层的剪力墙时,可以在变形缝两侧的两道下层的剪力墙上搁置两根支撑钢筋,再将该模板的缺口卡在两根支撑钢筋上并将该模板搁置在两根支撑钢筋上,使得模板搁置方便。作为再改进,模板本体的一个面上焊接有龙骨骨架,龙骨骨架由横向主型钢和纵向次型钢构成,这样能更进一步增大该模板的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作为还改进,缺口为上小下大的倒三角形缺口,该形状的缺口稳定性最好。作为进一步改进,横向主型钢的腹板贯穿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与模板本体的一个螺栓过孔对应,这样,螺帽位于模板本体的横向主型钢上,其强度、刚度、承载力更理想。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的在浇筑后浇段剪力墙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所示 I、模板本体,2、吊环,3、螺帽,4、对拉螺栓,5、缺口,6、龙骨骨架,6. I、横向主型钢,6. 2、纵向次型钢,7、支撑钢筋,8、变形缝,9、先浇段剪力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体I。模板本体I的顶面设有吊环2或吊钩,模板本体I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上 小下大的倒三角形缺口 5。模板本体I的一个面上焊接有龙骨骨架6,龙骨骨架6由横向主型钢6. I和纵向次型钢6. 2构成。模板本体I贯穿有多个螺栓过孔,模板本体I的一个面上焊接有多个螺帽3,模板本体I的每个螺栓过孔与一个螺帽3对应。横向主型钢6. I的腹板贯穿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与模板本体I的一个螺栓过孔对应。更具体的说,模板本体I上的每个螺栓过孔对应着一个横向主型钢6. I的腹板上的通孔,同时对应着一个螺帽3的螺纹孔,相互对应的模板本体I上的螺栓过孔、横向主型钢6. I的腹板上的通孔、螺帽3螺纹孔这三个孔的孔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一根对拉螺栓4的外端会依次穿过模板本体I的螺栓过孔、横向主型钢6. I的通孔旋入螺帽3的螺纹孔内。变形缝8两侧的两道下层的剪力墙上搁置两根支撑钢筋7,本技术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搁置在支撑钢筋7上,该模板先作为先浇段剪力墙9的外模板,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模板本体(1)的顶面设有吊环(2)或吊钩,模板本体(1)贯穿有多个螺栓过孔,模板本体(1)的一个面上焊接有多个螺帽(3),模板本体(1)的每个螺栓过孔与一个螺帽(3)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模板本体(I)的顶面设有吊环(2)或吊钩,模板本体(I)贯穿有多个螺栓过孔,模板本体(I)的一个面上焊接有多个螺帽(3),模板本体(I)的每个螺栓过孔与一个螺帽(3)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力墙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模板本体(I)的底端设有至少两个缺口(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浇注中间有变形缝的双道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新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