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0037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剪力墙变形缝底部设置马凳承托(3)作为变形缝内模板的支撑;采用两块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1)作为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的模板;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之间采用一组刚性支撑(2)限定两块模板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鼓模、爆模的机率。模板刚度大,拼缝严密,砼成形尺寸精确,观感好。模板安装、加固、拆除方便快捷,可多次周转使用,大大节省了成本。保证变形缝内无填充物,确保变形缝的结构功能。最终确保了变形缝两侧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构件尺寸统一、垂直、平整度及整体混凝土观感质量符合验收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属于建筑工种中剪力墙施工
技术背景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形象,变形缝施工质量作为主体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剪力墙处变形缝宽度往往较小,人员不能进入,变形缝内侧模板无法加固,施工难度大。常规做法采用泡沫板或挤塑聚苯板填充变形缝,两侧墙体同时浇筑,现有施工方法容易出现涨模、垂直度偏差等质量问题,观感质量差。内侧支模材料也将作为永久性填充材料,无法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以提高剪力墙变形缝的浇筑质量,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剪力墙变形缝底部设置马凳承托作为变形缝内模板的支撑;采用两块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作为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的模板;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之间采用一组刚性支撑限定两块模板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要求。前述支模方法中,所述马凳承托采用直径20mm的圆钢制成,马凳承托上的水平圆钢上套有PVC管,定型化大模板支撑在PVC管上,以方便拆除模板后回收马凳承托周转使用。前述支模方法中,所述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采用双层模板错缝拼接而成,并通过一组水平设置的扁铁作为次楞将双层错缝拼接模板连接成一整体;为了便于支模和拆模时吊装,在模板上部固定有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吊环,圆钢吊环与扁铁焊接。前述支模方法中,所述刚性支撑是由两根并列螺纹钢焊接而成,两根并列螺纹钢顶端焊接有吊环,两根并列螺纹钢预定高度焊接有水平定位钢板,通过水平定位钢板控制刚性支撑插入变形缝的深度;在水平定位钢板高度位置之上的并列螺纹钢处焊接有开口向上的U形环,通过贯穿多个刚性支撑上U形环内的木方将一组刚性支撑连接成一整体结构。前述支模方法中,所述螺纹钢的直径φ根据变形缝的宽度W和定型化大模板的厚度B确定,按下式计算:φ=W÷2-B上式中定型化大模板的厚度B包括模板背面的扁铁厚度。前述支模方法中,所述一组水平设置的扁铁采用长短间隔的布置方式沿定型化大模板高度方向均布,顶部和底部均采用长扁铁;其中长扁铁的长度等于定型化大模板宽度,短扁铁两端各比长扁铁短的50~100mm。前述支模方法中,所述支模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步骤一、在待施工剪力墙变形缝底部安装一组马凳承托;步骤二、将两块定型化大模板吊入待施工剪力墙变形缝内,并坐落在马凳承托上;吊装时,两块定型化大模板上的扁铁均位于变形缝一侧;步骤三、将一组刚性支撑吊入两块定型化大模板之间并均匀分布,刚性支撑上的水平定位钢板坐落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的顶边;步骤四、将一根长木方贯穿放置在刚性支撑的U形环内,将一组刚性支撑定位连接成一整体;步骤五、通过对拉螺栓将剪力墙外模板与定型化大模板固定连接;步骤六、浇筑剪力墙砼混;步骤七、待砼混固结后,拆除对拉螺栓和剪力墙外模板;取下长木方,将一组刚性支撑吊出,拆除定型化大模板和马凳承托。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模板的整体性和刚度大幅度增加,大大降低了鼓模、爆模的机率。模板刚度大,拼缝严密,砼成形尺寸精确,观感好。模板安装、加固、拆除方便快捷,可多次周转使用,大大节省了成本。保证变形缝内无填充物,确保变形缝的结构功能。变形缝两侧剪力墙混凝土能同时浇筑,施工速度快,提高模板周转利用率,节约材料,保证变形缝两侧剪力墙施工质量构件尺寸统一、垂直、平整度及整体混凝土观感质量符合验收要求。说明书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示意图;图2是内模板的支模结构示意图;图3是定型化大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定型化大模板;2-刚性支撑;3-马凳承托;4-对拉螺栓;5-剪力墙外模板;6-PVC管;7-扁铁;8-圆钢吊环;9-螺纹钢;10-吊环;11-水平定位钢板;12-U形环;13-木方;14-剪力墙砼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如图1和2所示,该方法通过在剪力墙变形缝底部设置马凳承托3作为变形缝内模板的支撑;采用两块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1作为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的模板;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之间采用一组刚性支撑2限定两块模板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要求。马凳承托3采用直径20mm的圆钢制成,马凳承托3上的水平圆钢上套有PVC管6,定型化大模板1支撑在PVC管6上,以方便拆除模板后回收马凳承托周转使用。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1采用双层模板错缝拼接而成,并通过一组水平设置的扁铁7作为次楞将双层错缝拼接模板连接成一整体;为了便于支模和拆模时吊装,在模板上部固定有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吊环8,圆钢吊环8与扁铁7焊接。刚性支撑2是由两根并列螺纹钢9焊接而成,两根并列螺纹钢9顶端焊接有吊环10,两根并列螺纹钢9预定高度焊接有水平定位钢板11,通过水平定位钢板11控制刚性支撑2插入变形缝的深度;在水平定位钢板11高度位置之上的并列螺纹钢9处焊接有开口向上的U形环12,通过贯穿多个刚性支撑2上U形环12内的木方13将一组刚性支撑2连接成一整体结构。螺纹钢的直径φ根据变形缝的宽度W和定型化大模板的厚度B确定,按下式计算:φ=W÷2-B上式中定型化大模板的厚度B包括模板背面的扁铁厚度。所述一组水平设置的扁铁7如图3所示,采用长短间隔的布置方式沿定型化大模板高度方向均布,顶部和底部均采用长扁铁;其中长扁铁的长度等于定型化大模板宽度,短扁铁两端各比长扁铁短的50~100mm。前述支模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步骤一、在待施工剪力墙变形缝底部安装一组马凳承托3;步骤二、将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吊入待施工剪力墙变形缝内,并坐落在马凳承托3上;吊装时,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上的扁铁7均位于变形缝一侧;步骤三、将一组刚性支撑2吊入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之间并均匀分布,刚性支撑2上的水平定位钢板11坐落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的顶边;步骤四、将一根长木方13贯穿放置在刚性支撑2的U形环12内,将一组刚性支撑2定位连接成一整体;步骤五、通过对拉螺栓4将剪力墙外模板5与定型化大模板1固定连接;步骤六、浇筑剪力墙砼混14;步骤七、待砼混固结后,拆除对拉螺栓4和剪力墙外模板5;取下长木方13,将一组刚性支撑2吊出,拆除定型化大模板1和马凳承托3。实施例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使用塔吊将两块双层模板错缝拼接而成的定型化大模板1同时吊装至变形缝处,使用两根螺纹钢9并排焊接成刚性支撑2,插入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之间,在上部使用长木方13贯彻刚性支撑的U形环12使所有刚性支撑2形成一个整体,固定内外模板。使用对拉螺栓4加固模板。吊装前将水平段套有PVC管6的马凳承托3安装在变形缝底部,用于作为底部承托支撑模板,以便模板拆除。马凳承托3是一种可回收能源再利用的工具。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在剪力墙变形缝底部设置马凳承托(3)作为变形缝内模板的支撑;采用两块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1)作为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的模板;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之间采用一组刚性支撑(2)限定两块模板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在剪力墙变形缝底部设置马凳承托(3)作为变形缝内模板的支撑;采用两块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1)作为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的模板;在两块定型化大模板(1)之间采用一组刚性支撑(2)限定两块模板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凳承托(3)采用直径20mm的圆钢制成,马凳承托(3)上的水平圆钢上套有PVC管(6),定型化大模板(1)支撑在PVC管(6)上,以方便拆除模板后回收马凳承托周转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吊装的定型化大模板(1)采用双层模板错缝拼接而成,并通过一组水平设置的扁铁(7)作为次楞将双层错缝拼接模板连接成一整体;为了便于支模和拆模时吊装,在模板上部固定有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吊环(8),圆钢吊环(8)与扁铁(7)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剪力墙变形缝内两侧模板的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2)是由两根并列螺纹钢(9)焊接而成,两根并列螺纹钢(9)顶端焊接有吊环(10),两根并列螺纹钢(9)预定高度焊接有水平定位钢板(11),通过水平定位钢板(11)控制刚性支撑(2)插入变形缝的深度;在水平定位钢板(11)高度位置之上的并列螺纹钢(9)处焊接有开口向上的U形环(12),通过贯穿多个刚性支撑(2)上U形环(12)内的木方(13)将一组刚性支撑(2)连接成一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