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厌氧转盘组和驱动装置。罐体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浴输水管5、排气管6和排泥管7,外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成内壳体2内部空间和水浴区8,内壳体2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厌氧转盘组包括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1,厌氧转盘11包括基盘12和活性生物膜层13。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4和旋转轴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处理有机污水能力强、效率高,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水浴温控厌氧反应器,属于有机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技术背景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处理有机废水,从而获得可用燃气和可用水的工艺方法。厌氧微生物是中温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2 37°C,因此保持中温启动反应器较理想,但有机废水的温度通常低于中温,因此需要一个预热和保温的过程。传统的水浴温控厌氧反应器是通过将有机废水排入一个具有一定面积的厌氧污泥床,利用污泥床上的厌氧污泥与经加温有机废水的生化反应降解废水,将降解产生的气体和液体进一步降解处理,从而获得燃气和可用水的设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废水中的杂质颗粒容易混入厌氧污泥中,影响厌氧污泥的工作效率,为了延长厌氧污泥的有效寿命,通常采用控制废 水流量和浓度的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增大了污泥床的面积,因此,这种厌氧反应器存在处理废水效率低,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公开了一种新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案,解决了现有厌氧反应器工作效率低,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厌氧转盘组和驱动装置。罐体包括外壳体I、内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浴输水管5、排气管6和排泥管7,内壳体2固定在外壳体I的内壁上,外壳体I的内部空间分成内壳体2内部空间和水浴区8,内壳体2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进水管3通入内壳体2,出水管4从反应区10通出外壳体I,水浴输水管5从水浴区8的底部通出外壳体1,排气管6从集气区9通出外壳体1,排泥管7从反应区10底部通出外壳体I。厌氧转盘组包括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1,厌氧转盘11包括基盘12和附着在基盘12上的生物膜层13。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外壳体I外部的电机14和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一端与电机14连接,旋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I和内壳体2上,厌氧转盘11固定在旋转轴15上,电机14驱动旋转轴15带动厌氧转盘11缓慢转动。有机废水由进水管3排入内壳体2内,有机废水将内壳体2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特定温度的水从水浴输水管5进入水浴区8,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1在旋转轴15的带动下缓慢转动,活性生物膜层13与特定温度的有机废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集气区9和排气管6排出反应器,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反应器,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生物膜层13的脱落颗粒和内壳体2内积存的废水通过排泥管7排出反应器。本技术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具有处理有机废水能力强、效率高,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B-B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I 3中,I是外壳体,2是内壳体,3是进水管,4是出水管,5是水浴输水管,6是排气管,7是排泥管,8是水浴区,9是集气区,10是反应区,11是厌氧转盘,12是基盘,13是生物膜层,14是电机,15是旋转轴,16是加热棒,17是温控探头,18是回流管,19是回流泵,20是出水堰,21是轴套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有机废水由进水管3排入内壳体2内,有机废水将内壳体2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 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特定温度的水从水浴输水管5进入水浴区8,加热反应区10中的有机污水。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1在旋转轴15的带动下缓慢转动,在反应区10内的液体中制造缓慢的对流运动,生物膜层13与特定温度的有机废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集气区9和排气管6排出反应器,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反应器,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生物膜层13的脱落颗粒和内壳体2内积存的废水通过排泥管7排出反应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 3所示,本方案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及其A-A和B-B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厌氧转盘组和驱动装置。罐体包括外壳体I、内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浴输水管5、排气管6和排泥管7,内壳体2固定在外壳体I的内壁上,外壳体I的内部空间分成内壳体2内部空间和水浴区8,内壳体2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进水管3通入内壳体2,出水管4从反应区10通出外壳体I,水浴输水管5从水浴区8的底部通出外壳体1,排气管6从集气区9通出外壳体1,排泥管7从反应区10底部通出外壳体I。厌氧转盘组包括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1,厌氧转盘11包括基盘12和附着在基盘12上的生物膜层13。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外壳体I外部的电机14和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一端与电机14连接,旋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I和内壳体2上,厌氧转盘11固定在旋转轴15上,电机14驱动旋转轴15带动厌氧转盘11缓慢转动。本方案通过引入厌氧转盘组的结构扩大了厌氧生物与有机废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整机处理废水的能力和工作效率,节约了空间。厌氧反应器的外形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卧式,还可以是立式的。立式厌氧反应器或者卧式厌氧反应器的厌氧转盘9不限于图中示出的沿地平面方向,竖直左右对齐排列,还可以是从地面向上高度方向,平置上下对齐排列。在使用过程中,水浴区8内的温水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冷却,为了保证厌氧反应在特定的温度区间进行,要定时更换水浴区8内温水。为了保证水浴区8内的水温恒定在一定区间而不用频繁换水,本方案在水浴区8下部固定设置了加热棒16,加热棒16定时对水加热,保证水温恒定。加热棒16的数量不限于图中示出的2个,具体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为了进一步监测水浴区8和/或反应区10内水温值,在水浴区8底部和/或反应区10底部固定设置温控探头17。加热棒16和温控探头17的引入有效保证了厌氧反应的温度条件,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本方案还可以在外壳体I外部设置回流管18和回流泵19,回流管18的一端从反应区10通出外壳体1,回流管18的另一端与进水管3连通,经厌氧处理的可用水经过回流管18和进水管3被回流泵19吧泵回入内壳体2内。与此同时,在反应区10上部内壳体2的内壁上设置出水堰20,出水管4从出水堰20中通出外壳体I。外循环进水的方式降低了进水的污质浓度,缓解了生物膜层13的工作强度,保证了处理污水的质量。出水堰20的引入有效控制了出水流量和罐内水位,使得整机出水均匀,保持了罐内液体污质浓度,保证了处理废水的质量。厌氧转盘组装置不限于图中示出的一组厌氧转盘11及其驱动装置,可以是两组以上,厌氧转盘11的基盘12可以采用基盘架和包附在基盘架上的网状材料的结构。厌氧转盘11可以通过轴套部件21固定在旋转轴15上,轴套部件21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单个短圆柱环形,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长轴筒形。基盘12上生物膜层13的厚度优选2 3_。厌氧转盘组的扩展方案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整机处理废水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排气管6从集气区9的顶部通出外壳体1,更利于排出气体。排泥管7从反应区10底部最低处通出外壳体I,避免杂质颗粒在罐体内积留。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厌氧转盘组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罐体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浴输水管(5)、排气管(6)和排泥管(7),内壳体(2)固定在外壳体(1)的内壁上,外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成内壳体(2)内部空间和水浴区(8),内壳体(2)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进水管(3)通入内壳体(2),出水管(4)从反应区(10)通出外壳体(1),水浴输水管(5)从水浴区(8)的底部通出外壳体(1),排气管(6)从集气区(9)通出外壳体(1),排泥管(7)从反应区(10)底部通出外壳体(1);所述厌氧转盘组包括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1),厌氧转盘(11)包括基盘(12)和附着在基盘(12)上的生物膜层(13);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外壳体(1)外部的电机(14)和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一端与电机(14)连接,旋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2)上,厌氧转盘(11)固定在旋转轴(15)上,电机(14)驱动旋转轴(15)带动厌氧转盘(11)缓慢转动;有机废水由进水管(3)排入内壳体(2)内,有机废水将内壳体(2)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特定温度的水从水浴输水管(5)进入水浴区(8),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1)在旋转轴(15)的带动下缓慢转动,生物膜层(13)与特定温度的有机废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集 气区(9)和排气管(6)排出反应器,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反应器,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生物膜层(13)的脱落颗粒和内壳体(2)内积存的废水通过排泥管(7)排出反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浴温控转盘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厌氧转盘组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罐体包括外壳体(I)、内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浴输水管(5)、排气管(6)和排泥管(7),内壳体(2)固定在外壳体(I)的内壁上,夕卜壳体(I)的内部空间分成内壳体⑵内部空间和水浴区(8),内壳体⑵的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进水管(3)通入内壳体(2),出水管(4)从反应区(10)通出外壳体(1),水浴输水管(5)从水浴区⑶的底部通出外壳体⑴,排气管(6)从集气区(9)通出外壳体(1),排泥管⑵从反应区(10)底部通出外壳体⑴; 所述厌氧转盘组包括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对齐排列的厌氧转盘(11),厌氧转盘(11)包括基盘(12)和附着在基盘(12)上的生物膜层(13);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外壳体(I)外部的电机(14)和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一端与电机(14)连接,旋转轴(15)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I)和内壳体(2)上,厌氧转盘(11)固定在旋转轴(15)上,电机(14)驱动旋转轴(15)带动厌氧转盘(11)缓慢转动; 有机废水由进水管⑶排入内壳体⑵内,有机废水将内壳体⑵内部空间分成上部的集气区(9)和下部的反应区(10),特定温度的水从水浴输水管(5)进入水浴区(8),设置在反应区(10)内的若干组厌氧转盘(11)在旋转轴(15)的带动下缓慢转动,生物膜层(13)与特定温度的有机废水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集气区(9)和排气管(6)排出反应器,经过厌氧处理的可用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反应器,有机废水中的杂质颗粒、生物膜层(13)的脱落颗粒和内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本涛,郑阳华,魏振,郑阳波,任熙烯,李力,李素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励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