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光坤专利>正文

变力胀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7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力胀管器,属列管换热器的一种胀接工具。它包括加压部分和胀接部分。加压部分包括带进出油口14、15的缸体9,胀接部分包括带圆周槽的活塞杆4,位于活塞杆4上的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螺母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胀接部位不受限制,胀接深度、胀接压力可调,胀接部位可承受管子自身的极限压力。(*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力胀管器本技术是申请号为95234072.0,申请日为950609,名称为变力胀管器的分案申请。这种变力胀管器属列管换热器胀接
是化工、炼油、化肥、热力发电、蒸汽锅炉所用列管换热器的加工工具。现有的胀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胀接法,其不足是,只适用于低压
,而且胀紧力难以控制,力量小了胀接部位漏,力量大了,它会破坏管板的机械性能,不但使胀接部位漏,甚至会导致设备的报废,其胀接部位和深度有限,一般深度不能超过4-5cm。 2、爆炸胀接法,该法的技术性能特强,难以掌握,小直径管很难用此法。 3、焊接法,该法国内外普遍使用,主要用于中高压换热器的列管胀接,而且存在以下不足:①列管与管板焊接应力造成管板变形;②管板与列管焊接应力及使用中温差造成的应力集中在焊道和热影响区,常造成断裂;③焊接时,热影响造成相变,易导致晶间腐蚀;④管板孔与列管之间间隙的死角腐蚀特别严重,设备寿命大大减小;⑤两种不同的金属(如管板是钢的,列管是铜的)很难焊接。而且前两种方法也只解决了38kg/cm2以下的中低压胀接技术。随着化工、炼油、化肥、热力发电等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小管径(列管)换热器的胀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三种胀接-->技术,尤其是机械胀接和焊接技术,难以满足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胀接深度、胀接压力可调,胀接部位不受限制,胀接后的换热器所承受压力可达管子本身所承受压力的胀管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变力胀管器,它包括带左、右进出油口14、15的缸体9,其粗端位于缸体内的活塞杆4,该活塞杆上设有圆周槽,槽内嵌有密封圈6,与活塞杆4细端相触的缸体9上设圆周槽,槽内嵌密封圈5,位于缸体外部的活塞杆4上自内向外依次套接了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螺母1。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较好实施方式是,位于缸体9内的活塞杆4为台阶状,它的第一个台阶上嵌接密封圈6后,又套接了与其形状相对应的活塞体13,该活塞体的内外圆周上设槽,槽内分别嵌有密封圈7、8,该活塞体13外侧的活塞杆上依次套接了垫圈12和螺母11。特点是活塞杆、活塞体的密封效果好,工作性能可靠,效率高。本技术方案另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密封圈6的横断面是“V”字型,位于缸体内活塞杆4的第一个台阶上设与缸体上的进出油口14相通的进出油口16。因“V”字型密封圈单向密封效果好,所以加压效果理想,工作效率提高。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胀接部位不受限制,胀接力与胀接深度可调,胀接效果可达管子本身所承受的最大压力,如胀接的φ25×2的铬十八镍九钛白钢管耐压达400kg/cm2。胀接的(φ19×2碳钢管耐压达350kg/cm2,胀接的φ16×1.2铜镍合金管耐压达180kg/cm2。与焊接相比,加工效率能提高3倍以上,成本降低60%,胀接后的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可提高2-5倍,不受胀接列管与管板金属材料的限制。而且换列管时,不损坏管板,提高了管板使用寿命。用该法胀接后的换热器还可用于蒸汽温度低于400℃的蒸汽锅炉。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参考图1。缸体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进出油口14,进出油口15,活塞杆4的粗端设有圆周槽,圆周槽内嵌有密封圈6,与活塞杆4细端相触的缸体9上设圆周槽,槽内嵌密封圈5,打开缸盖10,放入活塞杆4,该活塞杆4的细端从缸体9伸出,并依次套入橡胶圈3,调整垫圈2,最后旋入螺母1。工作原理是,用油压泵和导管将带有压力的油通入缸体的进出油口14,油进入缸体9后,推动活塞杆4向右移动(相当于缸体9向左移动),活塞杆4通过固定螺母1和调整垫圈2给橡胶圈一轴-->向拉力,但由于缸体凸边的限位作用,迫使橡胶圈上的轴向拉力转变为径向压力而加在被胀管的内壁上,待达到胀接要求时,停止向进出油口14加油,而通过进出油口15加油,使活塞杆14往相反的方向运动,直至恢复到原位,以便将活塞杆的细端从被胀管内抽出,进行下一个胀管。该例特点,因活塞杆4上仅有一条密封圈,密封效果稍差,但省力,压力可调,效率高。实施例2,参考图2,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点是,位于缸体9内的活塞杆4为台阶状,它的第一个台阶上嵌接密封圈6后,又套接了与其形状相对应的活塞体13,该活塞体的内外圆周上设槽,槽内分别嵌有密封圈7、8,以便活塞体与缸体、活塞杆之间充分密封。该活塞体13外侧的活塞杆依次套接了垫圈12和螺母11。密封圈6的横断面是“V”字型,活塞杆4的第一个台阶上设与缸体的进出油口14相通的进出油口16。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点仅在于,通过进出油口14进入缸体内的油再通过进出油孔16直接加在“V”型密封圈6上,由于“V”型密封圈单向密封性好,油压又直接加在其上,故活塞运行灵活,其次密封效果好,故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力胀管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力胀管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带左、右进出油口(14)、(15)的缸体(9),其粗端位于该缸体内的活塞杆(4),活塞杆(4)上设有圆周槽,槽内嵌有密封圈(6),与活塞杆(4)细端相触的缸体(9)上设圆周槽,槽内嵌有密封圈(5),位于缸体外部的活塞杆(4)上自内向外依次套接了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螺母(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变力胀管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带左、右进出油口(14)、(15)的缸体(9),其粗端位于该缸体内的活塞杆(4),活塞杆(4)上设有圆周槽,槽内嵌有密封圈(6),与活塞杆(4)细端相触的缸体(9)上设圆周槽,槽内嵌有密封圈(5),位于缸体外部的活塞杆(4)上自内向外依次套接了橡胶圈(3),调整垫圈(2)和螺母(1)。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力胀管器,其特征是,位于缸体(9)内的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光坤柳启华
申请(专利权)人:柳光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