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63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支撑装置;转动台上设置有铰接点,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铰接点;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稳定杆;支撑机构的上端固定并支撑工程机械的变幅油缸,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于车架上;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机构,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支撑机构且用于连接车架,以在车架、稳定杆以及支撑机构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工程机械转场的时候,支撑并且固定变幅装置,以减少其损坏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ー种汽车起重机10包括转动台11、第一变幅油缸12、设置于第一变幅油缸12的一端的第一下铰点121、设置于第一变幅油缸12的另一端的第一上铰点122、第二变幅油缸(图未示)、设置于第二变幅油缸的一端的第二 下铰点(图未示)、设置于第二变幅油缸的另一端的第二上铰点(图未示)、吊臂13、设置于吊臂13上的第一前铰点131、设置于吊臂13的第二前铰点(图未示)、后支腿14、第一尼龙块15以及第二尼龙块(图未示)。第一变幅油缸12通过第一下铰点121与转动台11铰接,并且通过第一上铰点122与吊臂13的第一前铰点131铰接。第二变幅油缸与转动台11和吊臂13的连接类似。汽车起重机10在转场时,转台11朝车尾布置,吊臂13与整车分离。第一尼龙块15设置于后支腿14上,且位于第一变幅油缸12的下方。第二尼龙块设置于后支腿14上,且位于第二变幅油缸的下方。第一变幅油缸12通过第一尼龙块15放置后支腿14上,第二变幅油缸通过第二尼龙块放置在后支腿14上。第一变幅油缸12与第二变幅油缸随整车ー起行走。随着工业发展,汽车起重机的各个部件的重量也越做越大,汽车起重机的吨位也越做越大。为了让汽车起重机上路时,能满足道路法规的规定,在转场起始地,除了把汽车起重机的吊臂拆卸下来単独运输,还需要把后支腿也拆卸下来,到达转场目的后,再将变幅油缸与吊臂组装起来,后支腿与车架组装起来。但在汽车起重机转场过程中,变幅油缸的ー端没有专门结构进行支撑和固定,随意摆放在汽车起重机上,容易碰撞或甩出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工程机械,以在工程机械转场吋,能够支撑起变幅装置,減少其损害的可能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工程机械,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支撑装置;转动台上设置有铰接点,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铰接点;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稳定杆;支撑机构的上端固定并支撑工程机械的变幅装置,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于车架上;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机构,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支撑机构且用于连接车架,以在车架、稳定杆以及支撑机构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其中,变幅装置为变幅油缸,变幅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铰接点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第一变幅油缸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点铰接,第二变幅油缸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点铰接。其中,支撑机构包括横梁、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架;第一变幅油缸固定于横梁面向变幅油缸的ー表面的一端,第二变幅油缸固定于横梁面向变幅油缸的ー表面的另一端;横梁背向变幅油缸的另一表面邻近并支撑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的ー侧;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的另ー侧。其中,支撑架的形状为倒U形。其中,支撑架设置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车架设置有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第一支脚与第一支座连接,第二支脚与第二支座连接。其中,稳定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稳杆与第二稳定杆;车架进一步设置有第三支座以及第四支座,第三支座以及第四支座均远离第一支座与第二支 座,两者分别设置于支撑机构同侧或者两侧;第一稳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第一稳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支座;第二稳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第二稳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支座。其中,第一变幅油缸面向横梁的一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架,第二变幅油缸面向横梁的一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均固定于横梁的一表面上。其中,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形状均为U形。其中,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内均设置有螺纹孔,横梁与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支撑装置进ー步包括螺栓,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于螺纹孔内。其中,变幅装置与铰接点的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两端的连接、稳定杆两端的连接以及支撑机构与车架的连接均为销轴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的工程机械设计支撑装置来支撑变幅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稳杆,支撑机构设置于变幅油缸的下方,并且支撑机构的一端连接且支撑变幅装置,支撑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车架;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机构,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支撑机构,且连接于车架,使得稳定杆、车架以及支撑机构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从而支撑固定好变幅装置,減少其损害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ー种汽车起重机的部分侧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侧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工程机械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參图2、图3以及图4,图2是本技术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工程机械实施例之一的部分侧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工程机械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工程机械20包括车架21、设置于车架21上的转动台22、支撑装置25以及变幅装置26。转动台22设置有第一铰接点221以及第ニ铰接点222。第一铰接点221与第二铰接点222在同一水平面相邻设置。变幅装置26为变幅油缸,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变幅油缸23和第二变幅油缸24。第一变幅油缸2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点221铰接,第二变幅油缸24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点222铰接。支撑装置25包括支撑机构251、第一稳定杆252以及第二稳定杆253。支撑机构251包括横梁2511、第一连杆2512、第二连杆2513、支撑架2514。支撑架2514的形状为倒U形,支撑架251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支脚2515和第二支脚2516。车架21上设置有第一支座211、第二支座(图未示)、第三支座212以及第四支座213。支撑架2514的第一支脚2515连接第一支座211,支撑架2514的第二支脚2516连接第二支座。第三支座212与第四支座213分别设置于支撑架2514的同一侧或两侧,并且远离支撑架2514。第一稳定杆252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支座212,第一稳定杆252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2514的上端,以使得第一稳定杆252、车架21以及支撑架2514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第二稳定杆253的一端连接第四支座213,第二稳定杆253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2514的上端,以使得第二稳杆153、车架21以及支撑架2514之间构 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架2514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圆柱,支撑架2514的支脚也可仅设置ー个,稳定杆仅设置一根,车架21上的支座仅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车架不同位置,支撑架2514与其中ー个支座连接,稳定杆的一端与另ー个支座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2514的上端,以使得稳定杆、支撑架2514以及车架21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支撑架2514的上端支撑横梁2511。第一连杆2512的一端连接支撑架2514的一侦牝第一连杆2512的另一端连接于横梁2511 ;第ニ连杆2513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2514的另ー侧,第二连杆2513的另一端连接于横梁2511,以使得横梁2511固定并且支撑于支撑架25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支撑装置;所述转动台上设置有铰接点,所述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点;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稳定杆;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固定并支撑所述变幅装置,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支撑机构且用于连接所述车架,以在车架、稳定杆以及支撑机构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包括 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动台、变幅装置以及支撑装置; 所述转动台上设置有铰接点,所述变幅装置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点;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以及稳定杆; 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固定并支撑所述变幅装置,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所述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支撑机构且用于连接所述车架,以在车架、稳定杆以及支撑机构之间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装置为变幅油缸,所述变幅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变幅油缸和第二变幅油缸; 所述铰接点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 所述第一变幅油缸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变幅油缸的一端与第二铰接点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横梁、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架; 所述第一变幅油缸固定于横梁面向变幅油缸的一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二变幅油缸固定于横梁面向变幅油缸的一表面的另一端; 所述横梁背向变幅油缸的另一表面邻近并支撑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刘翼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