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及由其组成的夹线机构,装置由固定主板一、驱动装置、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和伸缩板连接组成;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带动伸缩板;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固定在固定主板一上;所述第一活动臂还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还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以伸缩板的伸缩方向为轴线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烫金工艺后的吊粒进行有效的夹线定位加工,实现机械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辅料的加工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服装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
技术介绍
吊粒为服装辅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悬挂服装吊牌,它是服装与服装吊牌(服装品牌标识、水洗标识、价格标签等)之间的连接纽带,其主要由绳子、叉子、塑料主体、标识、烫色几部分组成。目前,大多吊粒制作是先进行合模注塑,采用注塑机将吊粒两端的塑料插头和吊粒的两面进行注塑;然后在吊粒中央紧贴,再对其进行商标的烫金工艺,最后得到带线并且 带有注塑口的吊粒。后续的工作就是将烫金工艺后的带有线并带有注塑口的吊粒进行加工,而现有的加工吊粒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低,一些加工环节需要人工操作,例如将注塑后留置在吊粒之间并与吊粒线联结的注塑口的去除、吊粒之间联结线的剪切都需要人工操作,特别是拉紧吊粒线的环节,吊粒两边都需要人工将线拉紧才能进行剪切,这使得吊粒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并增加生产成本。因此,现需一种针对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对烫金工艺后的吊粒进行有效的夹线定位加工,从而实现机械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闻生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对烫金工艺后的吊粒进行有效的夹线定位加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主板一、驱动装置、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和用于通过伸缩带动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贴合和水平张开的伸缩板连接组成;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带动伸缩板;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固定在固定主板一上;所述第一活动臂还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还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以伸缩板的伸缩方向为轴线对称分布。通过上述方案,可得到一个有效拉紧固定带线吊粒的吊粒加工夹线装置,该夹线装置结构紧凑,可通过驱动装置的前后运动带动伸缩板并带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贴合和水平张开,同时驱动装置可将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水平张开至180°,这样可避开在工作过程中其它机械件的障碍。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与固定板一平行设置的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通过主板固定块连接,以在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同时连接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所述驱动装置是指气动装置,气动装置的活动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气动装置设置在固定板二上。固定板二的设计可加固和紧凑夹线装置的结构设计,则驱动装置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二上。所述第一连杆是指相同的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夹住第一活动臂和伸缩板;所述第二连杆是指相同的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夹住第二活动臂和伸缩板。这样在连杆的带动下,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的贴合与水平张开更顺畅和到位。相应地,在第一连杆与第一活动臂和伸缩板之间还包括第一 U形卡垫;所述第一 U形卡垫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一 U形卡垫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与第二活动臂和伸缩板之间还包括第二 U形卡垫;所述第二 U形卡垫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二 U形卡垫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第一 U形卡垫和第二 U形卡垫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第一上连杆、第一U形卡垫和第一下连杆依次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安装在固定板一上,同样,第二上连杆、第二 U形卡垫和第二下连杆依次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安装在固定板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上设置有贴合时自动校平的装置;所述自动校平的装置是指相互嵌合的嵌片和嵌槽,嵌片安装在第一活动臂或第二活动臂上,嵌槽安装在余下的活动臂上。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贴合时,嵌片和嵌槽的嵌合过程会自动进行两者间位置的校正,起到那个将吊粒的线夹紧,并且每条线所受的拉力均匀一致的作用。在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伸缩板的伸 缩方向为轴线呈“八”字形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水平张开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伸缩板的伸缩方向为轴线呈倒“八”字形对称分布。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作为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与伸缩板之间的连接件,伸缩板的推动可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贴合或水平张开。一种包含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的夹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的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一个作为固定夹线装置,另一个作为移动夹线装置,分别设置在吊粒出口端的机架两侧,所述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贴合和水平张开的方向垂直吊粒出口的方向;固定夹线装置与移动夹线装置之间的空间作为吊粒出口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外接驱动的滑动装置,移动夹线装置设置在滑动装置上。该夹线机构的固定夹线装置和移动夹线装置相互配合实现带线吊粒的平行移动,并且可将吊粒两边的线同时拉紧,方便后续注塑口的去除和剪线的工艺环节。同时移动夹线装置可通过滑动装置在机架上往复滑动,实现移动夹线装置拉线的功能,固定夹线装置固定在机架的另一侧,起到夹紧定位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固定夹线装置和移动夹线装置结构紧凑,实施运作方便,可对烫金工艺后的吊粒进行有效的夹线定位加工,从而实现机械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本技术夹线机构的固定夹线装置和移动夹线装置相互配合实现带线吊粒的平行移动,并且可将吊粒两边的线同时拉紧,方便后续注塑口的去除和剪线的工艺环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夹线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夹线装置的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贴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夹线装置的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水平张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固定板一 ;2为固定板二 ;3为气动装置;4为伸缩板;5为第一活动臂;6为第二活动臂-J为嵌片;8为嵌槽;9为第一连杆;10为第二连杆;11为第一 U形卡垫;12为第二 U形卡垫;13为主板固定块;14为校平装置销钉;15为螺栓;16为活动臂销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本技术夹线装置的爆炸图如图I所示,由固定主板一 I、与固定板一 I平行设置的固定板二 2、驱动装置、第一活动臂5、第二活动臂6和用于通过伸缩带动第一活动臂5、第二活动臂6贴合和水平张开的伸缩板4连接组成;其中,固定板一 I与固定板二 2通过主板固定块13和螺栓15连接,以在固定板一 I与固定板二 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而第一活动臂5和第二活动臂6均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同时通过活动臂销钉16与固定板一 I和固定板二 2连接。本技术的驱动装置是指气动装置3,气动装置3连接带动伸缩板4,其活动端与伸缩板4固定连接并设置在固定板二 2上。气动装置3的前后运动可驱动伸缩板伸缩并带动第一活动臂5和第二活动臂6贴合和水平张开。气动装置3可将第一活动臂5和第二活动臂6向外拉至180°,这样可避开在工作过程中其它机械件的障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主板一、驱动装置、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和用于通过伸缩带动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贴合和水平张开的伸缩板连接组成;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带动伸缩板;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固定在固定主板一上;所述第一活动臂还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还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以伸缩板的伸缩方向为轴线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主板一、驱动装置、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和用于通过伸缩带动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贴合和水平张开的伸缩板连接组成;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带动伸缩板;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固定在固定主板一上;所述第一活动臂还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还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伸缩板,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以伸缩板的伸缩方向为轴线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固定板一平行设置的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通过主板固定块连接,以在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同时连接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指气动装置,气动装置的活动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所述气动装置设置在固定板二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粒加工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是指相同的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夹住第一活动臂和伸缩板;所述第二连杆是指相同的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夹住第二活动臂和伸缩板。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英,白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林瑞英,白海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