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35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中,在端子部(112)的连接面形成有突起电极(115)的列和突起电极(116)的列,在比突起电极(115)的列更靠近显示部(111)的位置上配置有突起电极(116)的列,柔性印刷基板(160)的一个端部与突起电极(116)的列相连接,突起电极(115)的列与突起电极(116)的列相邻接,柔性印刷基板(150)的一个端部与柔性印刷基板(160)的一个端部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像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那样能高质量地进行显示、薄型化且低耗电量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例如,开发有像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那样能高质量地进行显示、薄型化且低耗电量的显示装置。在这些显示装置中,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和形成在显示部周围的端子部。在端子部上形成有多个与控制显示部的各像素部分的控制线进行电连接的突起电极。随着显示部的高分辨率化且小型化,存在突起电极之间的间距变窄这样 的问题。此外,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因有机EL材料的涂布量的偏差、有机EL材料的劣化等,自发光量的偏差较大,显示部整体存在辉度的偏差。为了消除辉度的偏差,需要电压、电流的反馈处理等,因而驱动显示部的像素部分的驱动电路变得复杂。因此,与液晶显示装置相比,控制显示部的像素部分的控制线有増大的趋势。由此,存在突起电极之间的间距变窄这样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有ー种将突起电极交错状地进行配置,以扩大突起电极之间的间距的方法(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具体而言,如图14A所示,在显示装置10中,在绝缘基板40的周围配置有多个外部电路30。柔性印刷基板50重叠在绝缘基板40上。柔性印刷基板60以掩盖柔性印刷基板50的方式重叠。外部电路30经由柔性印刷基板50、60与绝缘基板40进行电连接。此外,如图14B所示,在绝缘基板40上形成有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许多电极43。而且,沿着电极43的排列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局部被覆电极43的绝缘膜41和绝缘膜42。此外,如图14C所示,在柔性印刷基板50上以规定间距的两倍的间距形成有许多电极51。在柔性印刷基板60上以规定间距的两倍的间距形成有许多电极61。电极51与露出在绝缘膜42外侧的电极43相连接。电极61与露出在绝缘膜41内侧的电极43相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平5-1969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的显示装置10中,柔性印刷基板50、60以配对的方式安装在交错状配置的多个电极43上。此时,柔性印刷基板50的ー个端部位于绝缘基板40上。柔性印刷基板50的另ー个端部位于外部电路30上。柔性印刷基板60的ー个端部位于绝缘基板40上。柔性印刷基板60的另ー个端部位于外部电路30上。因此,将安装柔性印刷基板50的エ序(例如,參照图15)与安装柔性印刷基板60的エ序(例如,參照图16)分开执行。由此,存在生产周期变长这样的问题。此外,如图15所示,在安装柔性印刷基板50时,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以下,称为ACF) 53,则ACF53会发生流动而扩大。因此,如图16所示,在安装柔性印刷基板60吋,为了防止与扩大的ACF53发生物理干扰,需要将电极43的间隔分开I 2mm左右。框状的端子部的区域増大,使得框宽増大。从而存在ACF53妨碍框狭窄化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增大柔性印刷基板的安装数量也能避免生产周期延长、避免端子部的框宽增大的显示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以下所示的特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Ca)是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和形成在所述显示部周围的端子部的显示装置,(b)包括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以及以与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c)在所述端子部的连接面上形成有由多个第一突起 电极构成的第一突起电极列、以及由多个第二突起电极构成的第二突起电极列,(d)在比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更靠近所述显示部的位置上配置有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Ce)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相连接,Cf)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相连接,(g)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相邻接,(h)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相対。另外,本专利技术除了作为显示装置能加以实现以外,还可以作为以下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Ca)是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和形成在所述显示部周围的端子部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b)在所述端子部的连接面上形成有由多个第一突起电极构成的第一突起电极列、以及由多个第二突起电极构成的第二突起电极列,在比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更靠近所述显示部的位置上配置有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相邻接,(C)包含第一エ序,在该第一エ序中,在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相対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的上方,将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的上方,Cd)以及第ニエ序,在该第二エ序中,用头部同时按压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ー个端部,将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相连接,且将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相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相对。由此,能利用一次的连接エ序将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和第二柔性印刷基板与端子部的连接面进行连接。由此,即使增大柔性印刷基板的安装数量,也能避免生产周期的延长。此外,使多个第一突起电极(第一突起电极列)与多个第二突起电极(第二突起电极列)邻接。由此,即使增大柔性印刷基板的安装数量,也能避免端子部的框宽变大。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右下部分的图。图3是表示以A-A’线对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右下部分进行剖切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图4是表以在B-B’线对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右下部分进行剖切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端子部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配置エ序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一连接エ序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二连接エ序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折弯エ序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三连接エ序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输入侧连接部分附近的图。图12是表示以C-C’线对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输入侧连接部分附近进行剖切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端子部的垂直部分的截面图。图14A是表示现有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连接方法的第一图。图14B是表示现有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连接方法的第二图。图14C是表示现有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连接方法的第三图。图15是表示现有的柔性印刷基板的第一连接エ序的图。图16是表示现有的柔性印刷基板的第二连接エ序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结构 >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0中,在面板100的周围配置有外部电路120U30o面板110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11、以及形成在显示部111周围的端子部112。外部电路120、130分别是环氧玻璃的多层基板,向面板110提供用于在面板1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2 JP 2010-1411251.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和形成在所述显示部周围的端子部,其特征在干,包括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以及以与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在所述端子部的连接面上形成有由多个第一突起电极构成的第一突起电极列、以及由多个第二突起电极构成的第二突起电极列,在比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更靠近所述显示部的位置上配置有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相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相连接,所述第一突起电极列与所述第二突起电极列相邻接,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相対。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驱动控制所述显示部的外部电路,在所述外部电路的连接面上形成有由多个第一金属电极构成的第一金属电极列和由多个第二金属电极构成的第二金属电极列,在比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列更远离所述端子部的位置上配置有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列,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另ー个端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列相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另ー个端部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列相连接,将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在所述端子部的上方朝所述外部电路折弯,以不对所述显示部遮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电极相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另ー个端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多个第二金属电极相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单面上配置有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个端部朝着另ー个端部的途中,将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折弯偶数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将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登一博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