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散热结构和显示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848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17:49
本公开涉及散热结构和包括它的显示单元。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处于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的散热构件,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中、并且与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两者接触的传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驱散或者冷却由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等生成的热的散热结构以及包括该散热结构的显示单元。
技术介绍
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等在操作时生成大量热。因此,为了避免由于高温引起的特性恶化等,所发的热应该被驱散和冷却。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2007-163620号公报中,提出了将作为散热构件的导热性双面胶带粘结至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电路板的后表面,并固定至下框体。在前述现有构造中,为了提高传热性能,重要的是通过在其间进行加压或者插入粘结构件来确保作为热源的电路板与散热构件之间的接触或者作为热源的电路板与主散 热构件和副散热构件(如果存在主散热构件和副散热构件的话)之间的接触。然而,存在依赖于加压结构或者粘结结构的缺点,这在其间形成间隙,并使得传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希望提供ー种能够提高传热性能的散热结构和包括该散热结构的显示单元。根据本公开ー实施例,提供了ー种散热结构,其包括处于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的散热构件,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中、并且与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两者接触的传热部。根据本公开ー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単元,其包括处于包括有显示器件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的散热构件,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中、并且与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两者接触的传热部。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散热结构或者显示单元中,传热部与高温部之间的接触以及传热部与低温部之间的接触通过缓冲部的弾性得到确保,并且热经由传热部从高温部传向低温部。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散热结构或者显示单元中,散热构件包括处于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的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中的传热部,并且传热部与高温部和低温部两者接触。因此,缓冲部的弹性确保传热部与高温部和低温部确实地接触,使得传热部的传热效率能得到提闻。应该明白的是,以上概略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是示例性的,并且g在对所要求的技术提供进ー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歩理解,并被组入而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ー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构造。图2是透视图,示出了图I所示散热构件的外观。图3是示出了图I所示散热构件的变型例的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变型例的散热结构的构造的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变型例的散热结构的构造的视图。图6A-6E是透视图,示出了第三变型例至第六变型例的散热构件的外观。图7是透视图,示出了图6A-6E所示散热构件发生崩溃后的形状。图8是透视图,示出了第七变型例的散热构件的外观。图9是透视图,示出了从前表面侧看见的具有图I所示散热结构的显示单元的构 造。图10是沿图9的线X-X所取的截面图。图11是透视图,示出了从后表面侧看见的具有图I所示散热结构的显示单元的构造。图12是沿图11的线XII-XII所取的截面图。图13是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的真实测量系统的构造。图14是截面图,示出了第一示例的散热结构。图15是截面图,示出了比较示例I的散热结构。图16是截面图,示出了比较示例2的散热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參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ー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概略构造。散热结构用于驱散或者冷却配置在例如显示单元等各种电子装置中的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的热量。散热结构包括位于高温部10与低温部20之间的散热构件30。高温部10是安装有作为热源的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未示出)的基板,或者是与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直接接触或相邻的构件。低温部20是中间隔着高温部10和散热构件30地配置在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上的构件。在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中生成的热首先传至高温部10,然后,如箭头Al、A2所示地经由散热构件30从高温部10驱散至低温部20。通常,低温部20具有宽的散热面积。从低温部向大气等的散热对于冷却热源来说是重要的。高温部10和低温部20可以通过螺丝、粘结剂或者类似物彼此固定。替代地,其中一个可以相对于另一个相对移动。后一情况的具体示例包括这样ー种情况,其中高温部10由于热而发生膨胀或者收缩,从而沿高温部10与低温部20之间的分界线移动(滑动),如箭头A3所示。在该情况下,最好在高温部10与低温部20之间的分界线中设置间隙G,以促进高温部10的相对移动。图2示出了图I所示散热构件30的外观。散热构件30例如在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31的表面上具有传热部32。传热部32与高温部10和低温部20两者均接触。由此,在该散热结构中,传热性能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过去,为了冷却电子部件等,设置的是具有电绝缘性和高传热性的材料,例如由氨基甲酸こ酯基材料制成的散热片(或者散热垫)等。然而,在现有散热片中,材料组成需要被改变以改变缓冲特性(弾性),缓冲特性不能独立于传热性得到调节。此夕卜,为了对现有散热片给予缓冲特性,需要向其中充入空气,因此使传热性降低。另ー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散热构件30中,主要起缓冲作用的缓冲部31与主要起传热作用的传热部32是分别存在的,因此缓冲特性和传热性能分别得到独立的控制。缓冲部31的缓冲特性确保了传热部32与高温部10和低温部20确实地接触,因此传热部32的传热效率能得到提高。应该注意的是,缓冲部31的缓冲特性能通过例如25%压缩负载等得到调节。这种缓冲部31由例如橡胶片和氨基甲酸こ酯泡沫(例如,可从Rogers inoac公司获得的“ PORON(注册商标)”)等柔性材料制成。对于缓冲部31的截面形状,例如,除图2所示的椭圆外,还可以采用诸如后述第三至第七变型例之类的各种变形形状。缓冲部31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此外,缓冲部31可以由具有缓冲特性和传热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前述具有高传热 性的材料,例如由氨基甲酸こ酯基材料制成的散热片等。由此,如图3所示,形成了经由传热部32(箭头A1、A2)的散热路径和经由缓冲部31 (箭头A4)的散热路径,从而使传热性能进一步得到提闻。传热部32由诸如石墨片、铜(Cu)箔和铝(Al)箔之类的高传热构件制成。传热部32通过例如双面胶带(未示出)粘结至缓冲部31。在传热部32的表面上优选设置有减小表面摩擦阻力的覆盖层33(见图2)。作为覆盖层33,例如,可以向传热部32的表面粘结例如由约O. Imm厚的PET (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酷)制成的塑料膜。应该注意的是,覆盖层33在除图2外的图中未示出。该散热结构可以例如按如下方式制造。准备好缓冲部31和传热部32,将传热部32缠绕在缓冲部31上,通过使用双面胶带将传热部32粘结至缓冲部31,从而形成散热构件30。接下来,将散热构件30配置在高温部10与低温部20之间。在该散热结构中,在电子部件或者发光器件中生成的热首先传至高温部10,然后,如箭头A1、A2所示地经由散热构件30从高温部10驱散至低温部20。在该情况下,传热部32与高温部10之间的接触以及传热部32与低温部20之间的接触通过缓冲部31的缓冲特性得到确保,并且热经由传热部32从高温部10传至低温部20。此外,在高温部10沿箭头A3的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散热构件30与高温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处于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的散热构件,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和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中、并且与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两者接触的传热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17 JP 2011-1351201.一种散热结构,包括 处于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的散热构件, 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 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部,和 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部分或者整个表面中、并且与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两者接触的传热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高温部和所述低温部中的另一个发生相对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在所述传热部的表面上设置有降低表面摩擦阻力的覆盖层。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缓冲部由具有缓冲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泽武明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