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类锻件的切边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67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类锻件的切边模,上模板(1)下方连接有凸模定位板(4),上模板(1)与凸模(3)之间连接有上垫板(2),凸模定位板(4)与凸模(3)过渡配合;上模板(1)通过导向柱(14)及导套(15)与下模板(9)连接,其特征在于:凹模(5)固定在下模板(9)上,凹模(5)与座圈(6)连接,座圈(6)与锻件定位板(7)滑动配合,座圈(6)固定在下模板(9)上;定位板(7)的下方设置下垫板(8),锻件顶料杆(10)穿过下模板(9),其端面与垫板(8)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在对叉类锻件进行切边修整时,其外表面不会产生塌边、塌角,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边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切边时能保证锻件外表面没有塌边、塌角的叉类锻件的切边模。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需要将金属锻件用冲压机对外表面进行修整处理。目前,叉类锻件特别是冲压制成的叉类锻件制作好后,其外表面的圆弧边缘往往不平整,常带有飞边及毛刺,一般都要经过切边修整。在切边修整时,用上模向下冲压,锻件静止不动,这种方法由于切边模对金属锻件冲压时,金属锻件的外表面容易产生塌角及塌边,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类锻件的切边模,它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在对叉类锻件进行切边修整时,其外表面不会产生塌边、塌角,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上模板下方连接有凸模定位板,上模板与凸模之间连接有上垫板,凸模定位板与凸模过渡配合;上模板通过导向柱及导套与下模板连接,凹模固定在下模板上,凹模与座圈连接,座圈与锻件定位板滑动配合,座圈固定在下模板上;定位板的下方设置下垫板,锻件顶料杆穿过下模板,其端面与垫板接触。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下模板上增加了将工件进行移动的装置,将需要修整的叉类锻件的工件放在锻件定位板上,用座圈对叉类锻件工件的上下作用面定位,当模具进行切边时,凸模对叉类锻件的叉内的面进行切边,产生塌角-->及塌边都在内表面,由于叉类锻件的内表面还要加工,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外表面要求,同时还对叉类锻件多余的部分进行修整,因此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本技术在长安公司经在锻造车间使用,用本切边模加工的叉类锻件产品,达到设计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俯视图。图中,1为上模板;2为上垫板;3为凸模;4为凸模定位板;5为凹模;6为座圈;7为锻件定位板;8为下垫板;9为下模板;10为顶料杆;11为叉类锻件;12为定位销;13为螺钉;14为导向柱;15为导套;16为定位面;17为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加工叉类锻件的圆弧边为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在上模板1下方用螺钉13连接有凸模定位板4,上模板1与凸模3之间连接有上垫板2,凸模定位板4与凸模3过渡配合,上模板1通过导向柱14及导套15与下模板9连接。凹模5通过螺钉和销12固定在下模板9上,凹模5与座圈6连接,座圈6固定在下模板9上,凹模5的上平面与座圈6的上平面在同一平面。座圈6顶端设置两个定位块17,定位块一端与叉类锻件的侧面相对应,用于将叉类锻件的左右面16定位。凹模5上端面是一小于半圆的圆弧面,其中心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工件的顶部相对应。座圈6的端部设置有开口,以保证在冲压时氧化皮及铁屑能用压缩空气吹走,避免堆积在锻件及模具边缘,影响切边的质量,中部设有左右定位面16,-->用于对叉类锻件的侧面定位。锻件定位板7的后端设置有锻件让位孔,用于方便地将叉类锻件的放置和取出。在锻件定位板7的前端设置限位面,用于固定叉类锻件的前后位置。座圈6与锻件定位板7滑动配合,确保锻件定位板7与座圈6之间能够滑动,并且在上下滑动时,不产生错位及转动。锻件定位板7的下方设置下垫板8,锻件顶料杆10穿过下模板9,其端面与垫板8接触,使顶料杆10可以在下模板中移动,并且保证锻件定位板7始终受到向上的力,其力的大小根据叉类锻件的工件大小确定,原则是能保持锻件定位板7在不切边时,不能自由地运动;在切边时不能影响到切边的正常工作。本模具工作时,将需要修整的叉类锻件11放置在锻件定位板7上方,叉类锻件11的顶端落在凹模中心的凹槽中,叉类锻件11的前后面靠在锻件定位板的限位面上,对叉类锻件进行上下定位;叉类锻件11的靠在座圈6的左右限位面上,将叉类锻件固定。启动冲压机,顶料杆10带动下垫板8向上运动,下垫板8又带动锻件定位板7向上运动,固定在锻件定位板7上的叉类锻件11也随定位板7向上运动;同时,上模板1带动上垫板2向下运动,上垫板2又带动凸模3向下运动。当凸模3接触到叉类锻件后,叉类锻件受到一个向下的力,此时锻件叉内圆弧面与凹模5接触,对锻件叉内的圆弧面切边。当切边完成后,上模板1带动上垫板2及凸模3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顶料杆10带动下垫板8、锻件定位板7及叉类锻件向下运动,也回到初始位置,取出锻件,完成一个工作行程。再调换锻件的放置方向,对另一边圆弧进行切边,这样就加工完成一个叉类锻件,所得的锻件,符合工艺要求。座圈的左右定位面、锻件定位板的前后定位面及凹模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修整的工件的形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叉类锻件的切边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类锻件的切边模,上模板(1)下方连接有凸模定位板(4),上模板(1)与凸模(3)之间连接有上垫板(2),凸模定位板(4)与凸模(3)过渡配合;上模板(1)通过导向柱(14)及导套(15)与下模板(9)连接,其特征在于:凹模(5)固定在下模板(9)上,凹模(5)与座圈(6)连接,座圈(6)与锻件定位板(7)滑动配合,座圈(6)固定在下模板(9)上;定位板(7)的下方设置下垫板(8),锻件顶料杆(10)穿过下模板(9),其端面与垫板(8)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类锻件的切边模,上模板(1)下方连接有凸模定位板(4),上模板(1)与凸模(3)之间连接有上垫板(2),凸模定位板(4)与凸模(3)过渡配合;上模板(1)通过导向柱(14)及导套(15)与下模板(9)连接,其特征在于:凹模(5)固定在下模板(9)上,凹模(5)与座圈(6)连接,座圈(6)与锻件定位板(7)滑动配合,座圈(6)固定在下模板(9)上;定位板(7)的下方设置下垫板(8),锻件顶料杆(10)穿过下模板(9),其端面与垫板(8)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强杨兴龙顾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