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的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627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弯机的铰链装置,包括连接于折弯机折弯横梁底部的连接板、前连杆、后连杆、中连杆、“フ”形件及折弯油缸;连接板、中连杆及“フ”形件的横向边互相平行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前连杆、后连杆互相平行;中连杆的后端部及“フ”形件横向边的后端部枢接于折弯机的机架上,前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中连杆、“フ”形件横向边的前端部,后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的后端部、中连杆的中部、“フ”形件横向边的中部;“フ”形件斜向边的底端部与折弯油缸的活塞杆枢接,折弯油缸的缸体枢设于折弯机的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0°-132°范围内折出任意角度,无需更换模具,使用非常方便,折弯精度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结构,具体地说是指用于折弯机的铰链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折弯机普遍采用上、下模压弯的方法来折弯板材,由于受模具及折弯装置结构设计的限制,其折弯的角度范围非常有限,其折弯角度通常仅有固定的几个角度,而不能根据需要折弯出任意角度,在改变折弯角度时需要更换模具,操作不方便。其它类型折弯机的传动系统的铰链装置一般只有很少的三、四个传动力点,折弯时着力点处容易发生局部变形,影响折弯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的铰链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折弯机折弯角度范围有限、不能折弯出任意角度、需经常更换模具、使用不便、铰链装置传动力点少、折弯时着力点处容易发生局部变形而影响折弯精度等缺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折弯机的铰链装置,包括连接于折弯机折弯横梁底部的连接板、前连杆、后连杆、中连杆、“フ”形件及折弯油缸;该连接板、中连杆及“フ”形件的横向边互相平行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该前连杆、后连杆互相平行;该中连杆的后端部及“フ”形件横向边的后端部枢接于折弯机的机架上,该前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中连杆、“フ”形件横向边的前端部,该后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弯机的铰链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折弯机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折弯机折弯横梁底部的连接板、前连杆、后连杆、中连杆、“フ”形件及折弯油缸;该连接板、中连杆及“フ”形件的横向边互相平行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该前连杆、后连杆互相平行;该中连杆的后端部及“フ”形件横向边的后端部枢接于折弯机的机架上,该前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中连杆、“フ”形件横向边的前端部,该后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的后端部、中连杆的中部、“フ”形件横向边的中部;该“フ”形件斜向边的底端部与折弯油缸的活塞杆枢接,该折弯油缸的缸体枢设于折弯机的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弯机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折弯机折弯横梁底部的连接板、前连杆、后连杆、中连杆、“フ”形件及折弯油缸;该连接板、中连杆及“フ”形件的横向边互相平行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该前连杆、后连杆互相平行;该中连杆的后端部及“フ”形件横向边的后端部枢接于折弯机的机架上,该前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中连杆、“フ”形件横向边的前端部,该后连杆的上、中、下部分别枢接于连接板的后端部、中连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溢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