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关节及仿生机械恐龙的颈部、尾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530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关节,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和转轴,第一电机与转轴轴线垂直;第二支架上固定设有第二电机,第一、第二电机为直流伺服减速电机且轴线相互垂直,第二电机与转轴的轴线平行,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且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齿轮;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第二齿轮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械关节实现了类球关节的功能,并且结构紧凑、简单,同时在垂直关节上加装了扇形直齿轮减速机构,提高了垂直方向的电机的驱动力矩。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仿生机械恐龙颈部、尾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四足机器人,具体涉及机械关节及仿生机械恐龙的颈部、尾部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它综合了机械、微电子与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与信息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载体。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是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一种重要应用,广泛应用于娱乐、影视等领域。众所周知,仿生机械恐龙的各种动作都是通过各个关节的运动实现的。对于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而言,不仅需要能够行走,还需要能够实现上下、左右摇头和摆尾。并且,还可以通过上下、左右摇头和摆尾调节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的重心,从而提高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行走的稳定性。 在真实情况下,恐龙的摇头和摆尾类似于一个球关节,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实现球关节的电机。因此,现有的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都不具备同时实现上下、左右摇头和摆尾功能,只能具有一个自由度,从而一方面限制了仿生效果,另一方面对行走稳定性的支持不够。有鉴于此,需要对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的颈部和尾部关节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实现上下、左右摇头和摆尾功能,从而提高仿生效果,并提高大型四足仿生机械恐龙行走的稳定性。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械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其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和转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但不相交,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连接件;第二支架,其上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支架后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第二电机为直流伺服减速电机且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第二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械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其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和转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但不相交,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连接件; 第二支架,其上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支架后固定设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第二电机为直流伺服减速电机且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第二齿轮啮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械关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 U形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 U形板由上、下条形板以及第一后条形板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且其前端面固定在所述第一后条形板的后端面中部;第一贯穿通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上、下条形板,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但不相交;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上条形板的顶面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插装在所述第一贯穿通孔内;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上条形板和下条形板之间,且套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并通过键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关节,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 U形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 U形板由左、右条形板以及第二后条形板组成,所述右条形板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贯穿通孔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条形板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建方书明孙宇齐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宇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