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519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03:15
在能在其上安装有多个不同尺寸盒的托盘可被抽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出现空间的浪费。多个处理盒(50y,50m,50c,50k)中尺寸为最大的盒(50k)可拆卸地设置在当盒托盘(13)被抽出时最先露出的位置。具有最大容量的显影剂存储部存储黑色显影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支承件的图像形成装置,多个盒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件上。
技术介绍
在采用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工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采用这样一种系统,其中,电子照相感光件、作用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件的处理单元和储存显影剂于其内的显影剂存储部中的至少一者被形成为盒,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依据此盒系统,用户能够执行装置的维护而无需求助维修人员。结果,显著提高装置的操作便利性和操作效率。 因而,此盒系统已用在许多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关于此盒的可拆卸构造,已知这样一种系统,其中,承载在托盘上的盒被抽出以便装卸该盒(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06-184901和美国专利No. 2005147432)。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具有可安装多个盒的抽屉或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于收容于特定盒内的特定显影剂的消耗量大等原因而仅使该特定盒的尺寸大的情况下,可能不得不增大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或者出现空间的浪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支承件且可抑制或减少空间浪费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不同尺寸的多个盒可安装在该支承件上且该支承件可被抽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本体机架;以及支承件,能在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本体机架内侧的内部位置与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本体机架外侧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且具有供第一盒和第二盒能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盒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内部位置被抽出至所述外部位置的抽出方向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最下游侧,所述第二盒沿所述抽出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一盒的上游侧,在所述第一盒和所述第二盒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盒具有在相对于所述抽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二盒更突出的突出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本体机架;以及托盘,能在支承件位于本体机架内侧的内部位置与该支承件位于本体机架外侧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且具有供第一盒和第二盒能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安装部;其中,第一盒沿支承件从内部位置被抽出至外部位置的抽出方向安装在安装部的最下游侧,第二盒沿抽出方向安装在第一盒的上游侧,且第一盒大于第二盒。自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其中,门被打开以便抽出托盘。图6是表示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盒的装卸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其中,门关闭且托盘保持件和托盘位于内部。图8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其中,门打开且保持托盘于其内的托盘保持件被抽出。图9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其中,托盘被从托盘保持件中抽出。图10是沿图I所示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J-J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I所示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K-K线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透视图,其中,安装有处理盒的托盘被抽出。图13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的所有图中,相同的符号被赋予相同或相应的部件或元件。(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首先,说明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此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设置成一列或一行的多个处理盒50 (50y, 50m, 50c, 50k)的串行式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在图I和图2中表示了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为装置本体)100,处理盒50 (以下简称为“盒”)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该装置本体100上。这里,作为第一盒的盒50k具有用于存储作为第一显影剂的黑色(kT)调色剂T的第一显影剂存储部。另外,作为第二盒的其它盒50y,50m,50c分别具有用于存储作为第二显影剂的黄色(yT)、品红色(mT)和青色(cT)调色剂T的第二显影剂存储部。如图I所示,在作为本体机架的装置本体100内,利用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扫描器10基于图像信号分别向作为图像承载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30 (以下简称为感光鼓)的表面上照射激光束11。结果,与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分别形成在各感光鼓30 (30y,30m,30c,30k)上。这些静电潜像分别经由各显影辊42显影,以分别在感光鼓30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形式的显影剂图像。通过向转印棍18y, 18m, 18c, 18k施加电压,形成在各感光鼓30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沿着作为支承件的托盘13被抽出的抽出方向顺次转印到呈中间转印带19形式的转印单元(中间转印件)的转印面上。结果,各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9上彼此叠加或重叠。随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9上的调色剂图像在托盘13的抽出方向(沿图6中箭头D2的方向)、在中间转印带19的最上游侧经由转印辊3转印到利用呈输送辊I形式的输送单元承载的记录介质P上。随后,记录介质P被传送至呈定影设备6形式的定影单元,该定影设备6由驱动辊和其内具有加热器的定影辊组成。这里注意,定影设备6沿托盘13的抽出方向设在该托盘13上游的位置。然后,定影设备6给调色剂图像已转印于其上的记录介质P加热和加压,借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P上。其后,调色剂图像定影于其上的记录介质P经由一对排出辊7排出到呈排出托盘9形式的排出单元上。(处理盒的总体构造) 接着,将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盒50 (50y,50m,50c,50k)。依据本实施例的盒表示在图3和图4中。另外,当相对于装置本体100装卸盒50时该盒50的状态分别表示在图5和图6中。本实施例中,处理盒将被描述为一种形式的盒。在此,处理盒是这样一种盒,其中,充电单元、显影单元、电子照相感光件等一体形成单个单元,且按照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此盒的方式来构造此盒。如图3所示,不同颜色的调色剂yT,mT,cT,kT分别存储在盒50y,50m, 50c, 50k内。另外,除了存储于盒50k内的调色剂的种类和其调色剂存储部(显影剂存储部)的大小以外,盒50k具有与其它盒50y,50m, 50c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将利用其它盒50y,50m, 50c来说明此盒50k的内部构造。这里注意,随后将说明黑色盒50k与其它盒的不同点。盒50各自具有感光鼓30和呈作用于对应感光鼓30的处理单元形式的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这里注意,处理单元指充电单元32、显影辊42、调色剂存储部49、清洁单元33、废调色剂存储部35等。充电单元32用于分别给对应感光鼓30充电。显影辊42用于对分别形成在对应感光鼓30上的潜像进行显影。作为显影剂存储部的调色剂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机架;曝光单元;可旋转带;以及支承件,该支承件能在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本体机架内侧的内部位置与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本体机架外侧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且具有安装部,第一盒和第二盒能拆卸地安装于该安装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盒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内部位置被抽出至所述外部位置的抽出方向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最下游侧,所述第二盒沿所述抽出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一盒的上游侧,所述第一盒比所述第二盒大;其中,在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曝光单元与所述可旋转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07.08.10 JP 2007-210107;2008.06.10 JP 2008-15211.一种能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本体机架; 曝光单元; 可旋转带;以及 支承件,该支承件能在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本体机架内侧的内部位置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上敦都筑正知垣谷昌基吉村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