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宪娥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305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行业中纺织设备,尤其是用于长短复合纱的长丝张力调节装置,具体是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有挂丝装置,张力可调控制装置以及位置调节装置三部分,所述挂丝装置包括筒管,所述筒管的上部内层有台面,可挂在吊锭上;所述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丝杆、第二导丝杆和第三导丝杆;所述三列导丝杆的两端通过导丝杆托脚分别固定在各自的托架上,导丝杆相互平行交错设置,长丝经过三列导丝杆形成一个S形路线。该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能够稳定控制长丝张力,准确定位长丝与须条的相对位置,并能够产生异想不到的包缠效果,能够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在提高纺织质量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行业中纺织设备,尤其是用于长短复合纱的长丝张力调节装置,具体是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长短复合纱在纺纱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长丝张力不匀造成包缠效果不良,严重影响布面的染色效果。目前纺纱过程中长丝都是放在细纱机车顶上特制的架子上,长丝经过固定的导丝杆直接引至摇架上的导丝轮进入牵伸区,这样的纺纱方式存在以下缺点I.长丝在架子上的退绕通道容易积花,因架子太高不易被发现,造成张力不匀。2.长丝水平放置,因此丝在退绕时退绕张力不稳定。 3.长丝从筒管退绕到牵伸区这段丝的张力调节范围较小,不能满足不同品种所需要的丝的张力而且丝的张力波动较大。4.目前的纺纱方式是长丝经过导丝轮进入牵伸区并通过调节导丝轮的位置调节长丝与须条的间距,这样容易受导丝轮的状态影响锭丝间距的差异,从而影响包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用于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解决长丝张力不匀问题,确保纱线包缠效果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有挂丝装置,张力可调控制装置以及位置调节装置三部分,所述挂丝装置包括筒管,所述筒管的上部内层有台面,可挂在吊锭上;所述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丝杆、第二导丝杆和第三导丝杆;所述三列导丝杆的两端通过导丝杆托脚分别固定在各自的托架上,导丝杆相互平行交错设置,长丝经过三列导丝杆形成一个S形路线;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由长丝位置控制装置和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组成;长丝位置控制装置由固定架和导丝钩组成,固定架安装在摇架上,导丝钩安装在固定架上;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由喇叭口和滑块装置组成,喇叭口安装在滑块上,滑块安装在喇叭口扁铁上,可沿扁铁滑动调节以控制须条与长丝的间距。所述导丝杆的直径范围为# 25mm至# 16mm,托架上可根据需要安装固定不同直径的托脚配合导丝杆;所述第二导丝杆、第三导丝杆上的托脚与托架为滑动配合连接,托脚和托架之间设有紧固螺栓可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三列导丝杆的同侧托架通过支撑杆串联在一起,托架可沿支撑杆滑动并调节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由于采用吊锭式挂丝装置不仅大大缩短了长丝的退绕距离,避免了长丝退绕阻力,而且解决了当前包缠纱机台因长丝都在细纱车顶上不能安装吹吸装置的问题。同时通过改变导丝杆的进出位置以及改变托脚高低位置来改变长丝经过三列导丝杆的包围弧的大小,控制长丝的张力,满足纺不同纱支不同规格长丝的张力需求。长丝位置控制装置中导丝钩可前后调节长丝进入牵伸区,这样能够确保长丝的位置相对须条的位置稳定不变,克服了原导丝轮因旋转不稳定造成的张力不匀和位置不稳定,该装置可确保长丝位置稳定不变。通过调节滑块的位置控制须条与长丝的间距,固定长丝的位置而改变须条与长丝的间距,可以保证纺纱过程中间距的差异性、稳定性。该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能够稳定控制长丝张力,准确定位长丝与须条的相对位置,并能够产生异想不到的包缠效果,能够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在提高纺织质量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得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实用性,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为张力控制装置的示意 图3为长丝位置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筒管,2、退绕环,3、第一导丝杆,4、托脚,5、托架,6、第二导丝杆,7、第三 导丝杆,8、固定架9、导丝钩,10、滑块,11、喇叭口,12、粗纱须条,13、长丝,14、支撑杆。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有挂丝装置,张力可调控制装置以及位置调节装置三部分,所述挂丝装置包括筒管1,筒管I内卷装有倒筒机,所述筒管I的上部内层有台面,可挂在吊锭上。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丝杆3、第二导丝杆6和第三导丝杆7。所述三列导丝杆的两端通过导丝杆托脚4分别固定在各自的托架5上,三列导丝杆相互平行交错安装设置,使长丝13经过三列导丝杆时形成一个S形路线。如图2所示,托脚4安装在导丝杆托架5上。根据长丝13的张力控制力度的不同,导丝杆选择的直径不同,托架5上可固定安装不同大小的托脚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导丝杆。所述第二导丝杆6、第三导丝杆7上的托脚4与托架5为滑动配合连接,托脚4和托架5之间设有紧固螺栓可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三列导丝杆的同侧托架通过支撑杆13串联在一起,托架4可沿支撑杆13滑动并调节固定。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由长丝位置控制装置和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组成。如图3所示,长丝位置控制装置由固定架8和导丝钩9组成,固定架8安装在摇架上,导丝钩9安装在固定架8上。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由喇叭口 11和滑块装置组成,喇叭口 11安装在滑块10上,滑块10安装在喇叭口扁铁上,可沿扁铁滑动,以控制粗纱须条12与长丝13的间距。工作原理长丝13从筒管I上退绕下来,经过张力可调控制装置,调节好长丝13张力后,经过长丝位置控制装置中的导丝钩9进入牵伸区,从喇叭口 11进入牵伸区与粗纱须条12形成一定的间距并进行包缠。该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能够稳定控制长丝张力,准确定位丝与须条的相对位置,并能够产生异想不到的包缠效果。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有挂丝装置,张力可调控制装置以及位置调节装置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丝装置包括筒管,所述筒管的上部内层有台面,可挂在吊锭上;所述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丝杆、第二导丝杆和第三导丝杆;所述三列导丝杆的两端通过导丝杆托脚分别固定在各自的托架上,导丝杆相互平行交错设置,长丝经过三列导丝杆形成一个S形路线;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由长丝位置控制装置和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组成;长丝位置控制装置由固定架和导丝钩组成,固定架安装在摇架上,导丝钩安装在固定架上;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由喇叭口和滑块装置组成,喇叭口安装在滑块上,滑块安装在喇叭口扁铁上,可沿扁铁滑动调节以控制须条与长丝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杆的直径范围为# 25!11111至# 16mm,托架上可根据需要安装固定不同直径的托脚配合导丝杆;所述第二导丝杆、第三导丝杆上的托脚与托架为滑动配合连接,托脚和托架之间设有紧固螺栓可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列导丝杆的同侧托架通过支撑杆串联在一起,托架可沿支撑杆滑动并调节固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行业中纺织设备,尤其是用于长短复合纱的长丝张力调节装置,具体是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有挂丝装置,张力可调控制装置以及位置调节装置三部分,所述挂丝装置包括筒管,所述筒管的上部内层有台面,可挂在吊锭上;所述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丝杆、第二导丝杆和第三导丝杆;所述三列导丝杆的两端通过导丝杆托脚分别固定在各自的托架上,导丝杆相互平行交错设置,长丝经过三列导丝杆形成一个S形路线。该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能够稳定控制长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包缠纱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有挂丝装置,张力可调控制装置以及位置调节装置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丝装置包括筒管,所述筒管的上部内层有台面,可挂在吊锭上;所述张力可调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导丝杆、第二导丝杆和第三导丝杆;所述三列导丝杆的两端通过导丝杆托脚分别固定在各自的托架上,导丝杆相互平行交错设置,长丝经过三列导丝杆形成一个S形路线;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由长丝位置控制装置和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组成;长丝位置控制装置由固定架和导丝钩组成,固定架安装在摇架上,导丝钩安装在固定架上;须条位置控制装置由喇叭口和滑块装置组成,喇叭口安装在滑块上,滑块安装在喇叭口扁铁上,可沿扁铁滑动调节以控制须条与长丝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宪娥管清淑王斌冯玉超
申请(专利权)人:朱宪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