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包括变频电主轴、中心高可调支持座、卡簧以及变频控制器;其中,变频电主轴安装在中心高可调支持座内;变频电主轴在变频控制器的控制下以指定转速旋转;变频电主轴包括输出轴,输出轴的前端具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输出轴与所述卡簧上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卡簧能够夹持砂轮接杆或铣刀刀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现有的可重配置机床的基础上实现内孔外圆的磨削,有利于在战场等极端环境下损伤零件再制造的快速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战场等极端环境下,若车辆、武器等机械装置中的机械零件发生损坏且缺少相应的后备零件,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为此,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损伤零件进行快速地修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损伤零件的修复也被称为损伤零件再制造。在损伤零件再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多道机械加工工艺,在现有的机械加工过程中,所述的多道机械加工工艺通常需要在多台不同类型的机械加工设备上完成,这显然不利于在战场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用于损伤零件再制 造的可重配置机床,图I为所述可重配置机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机床包括用于装夹和旋转工件的主轴I、X向导轨2和Zl向导轨4,在所述Zl向导轨4上安装有在驱动机构带动下沿X向移动的工作台3 ;该机床还包括可重配置主轴单元铣削、钻削电主轴5,该主轴可在驱动机构带动下沿Y向燕尾槽导轨上下运动和Z2向的左右移动,使这一可重配置机床能够完成车、铣、车铣、钻等多工艺复合加工。但该机床在功能上还无法实现内孔外圆的磨削,若要用于战场等极端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可重配置机床无法实现内孔外圆的磨削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该可重配置机床的加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包括变频电主轴201、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卡簧204以及变频控制器206 ;其中,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安装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内;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在所述变频控制器206的控制下以指定转速旋转;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包括输出轴203,所述输出轴203的前端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所述输出轴203与所述卡簧204上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所述卡黃204能够夹持砂轮接杆或f先刀刀杆。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尾部还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205,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排气间隙2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顶部具有用于调控所述变频电主轴201的外圆与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内孔的过盈与间隙度的第一紧固螺母2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内衬套上有一用于调节所述变频电主轴201的中心高的第二紧固螺母2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现有的可重配置机床的基础上实现内孔外圆的磨削,有利于在战场等极端环境下损伤零件再制造的快速实现。说明书附I为现有技术中的可重配置机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在现有的可重配置机床上进行安装的示意图。图面说明 I主轴2X向导轨3工作台4Z1向导轨5可重配置主轴单元铣削、钻削电主轴201变频电主轴 202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3输出轴204卡簧205风扇206变频控制器207排气间隙 208螺栓209第一紧固螺母210第二紧固螺母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参考图2、图3,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包括变频电主轴201、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卡簧204以及变频控制器206。其中,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安装在所述的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内;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在所述变频控制器206的控制下以指定转速平稳旋转;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包括输出轴203,所述输出轴203的前端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所述输出轴203与卡簧204上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所述卡簧204能够夹持系列化直径的砂轮接杆和铣刀刀杆,以满足不同加工对象和加工尺寸的系列化需求。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安装在所述的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内时,如图4所示,通过拧紧和松开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顶部的第一紧固螺母209,可调控所述变频电主轴201的外圆与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内孔的过盈与间隙度,从而实现变频电主轴201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撑座202内的安装与固定。如图4所示,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内衬套上有一第二紧固螺母210,调整该紧固螺母,能够实现变频电主轴201的中心高在10 20cm范围内部上下浮动。作为一种优选实现方式,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尾部还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205,在所述可调支持座的顶端设置排气间隙207 (参考图4),所述风扇205旋转时,外部气流通过所述排气间隙207抽入变频电主轴201周围,实现与变频电主轴201的热量交换,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在应用时需配合图I中所示的可重配置机床使用。如图4所示,所述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与可重配置机床的工作台3通过螺栓208连接,然后调整变频电主轴I的中心高度,确保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中的卡簧204所夹持的砂轮或者铣刀回转中心与可重配置机床的主轴I所夹持的待加工工件的回转中心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述操作完成后,即可实现加工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电主轴(201)、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卡簧(204)以及变频控制器(206);其中, 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安装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内;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在所述变频控制器(206)的控制下以指定转速旋转;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包括输出轴(203),所述输出轴(203)的前端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所述输出轴(203)与所述卡簧(204)上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所述卡簧(204)能够夹持砂轮接杆或铣刀刀杆。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尾部还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205),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排气的排气间隙(207)。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顶部具有用于调控所述变频电主轴(201)的外圆与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内孔的过盈与间隙度的第一紧固螺母(209)。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的内衬套上有一用于调节所述变频电主轴(201)的中心高的第二紧固螺母(21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包括变频电主轴、中心高可调支持座、卡簧以及变频控制器;其中,变频电主轴安装在中心高可调支持座内;变频电主轴在变频控制器的控制下以指定转速旋转;变频电主轴包括输出轴,输出轴的前端具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输出轴与所述卡簧上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卡簧能够夹持砂轮接杆或铣刀刀杆。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现有的可重配置机床的基础上实现内孔外圆的磨削,有利于在战场等极端环境下损伤零件再制造的快速实现。文档编号B23P23/02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可重配置机床的内外圆磨削端铣削复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电主轴(201)、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卡簧(204)以及变频控制器(206);其中,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安装在所述中心高可调支持座(202)内;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在所述变频控制器(206)的控制下以指定转速旋转;所述变频电主轴(201)包括输出轴(203),所述输出轴(203)的前端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所述输出轴(203)与所述卡簧(204)上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所述卡簧(204)能够夹持砂轮接杆或铣刀刀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滨士,张甲英,王敏,董世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