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剑君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97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包括一电机、滚轮装置和手柄三部分,所述滚轮装置分为夹持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夹持机构下端由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定位块组成,在两定位块间隙之间平行设有两滚轮,在两定位块的上方设置一支架和多条导向杆,导向杆位于支架内部,其上依序串联设置有活动块、弹簧和调节板,三者与螺纹连接在支架顶部并顶持在调节板上端面的调节杆形成一动平衡;所述活动块底部中间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滚轮;所述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定位块的外侧,包括两主动链轮和两从动链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夹持力度大,可实现连续进料,工作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进料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进料装置是自动金属切断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加工速度。现有的进料装置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滑轨式的,其利用在滑轨上可往复移动的夹持装置带动金属棒料实现进给,存在的缺点是夹持装置在回程的时候走的是空程,造成机器不能连续工作,工作效率抵;另外一种是滚轮式的,棒料利用三个不在一直线上的滚轮的间歇性运动实现进给,缺点是棒料加工尺寸不能进行自动调整,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滚轮来实现,同时其夹持力度不够,在工作时可能发生打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具有夹持力度大,可实现连续进料,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包括一电机、滚轮装置和手柄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装置分为夹持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夹持机构下端由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定位块组成,在两定位块间隙之间平行设有两滚轮,在两定位块的上方设置一支架和多条导向杆;所述支架的一边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手柄通过一直杆与其中的一个调节孔相连;所述的导向杆位于支架内部,其上依序串联设置有活动块、弹簧和调节板,三者与螺纹连接在支架顶部并顶持在调节板上端面的调节杆形成一动平衡;所述活动块两侧边各设置一可与手柄相卡合的突起,活动块底部中间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滚轮;所述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定位块的外侧,包括两主动链轮和两从动链轮,其中每个从动链轮各与一个设置在两定位块间隙中的滚轮同轴,而主动链轮则由两同轴设置的链轮组成,其中一个链轮通过链条与电机相连,另一个链轮则与两从动链轮啮合。上述活动块的顶端面和调节板的底端面上对应设置有弹簧定位凸台。上述两定位块在两滚轮之间的中间部位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支撑板。上述活动块在进料侧设置有一凹槽,凹槽上设置有一滚轮反转向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直杆、一定位片和两弹簧,其中直杆位于凹槽底部并与滚轮相接触,弹簧位于直杆和定位片之间,定位片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活动块上,使两弹簧在组装后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在工作时,根据实际加工直径的需要,调整支架顶部的调节杆到一定距离,并把手柄连接到支架上相应的一个调节孔上,然后扳动手柄,带动活动块上升并压缩弹簧,在这里,为了防止弹簧在压缩时被弹出,在活动块的顶端面和调节板的底端面上对应设置有弹簧定位凸台。随后把需加工棒料放入上下滚轮的间隙当中,并放下手柄,此时高强度弹簧回复下压,使上滚轮紧紧压制住棒料,为进行切割时提供足够的夹持力,完成整个上料过程。随后开启电机,主动轮在链条的带动下开始转动,进而带动两从动轮作同步运动,并带动与其同轴的两滚轮运动,实现棒料的自动进给,当达到实际进料距离时,电机停止转动,直到棒料切割完毕再重新转动,这样就在电机的间歇性运动下实现整个棒料的自动连续进料切割,工作效率高。在切割完毕时,棒料切割余量长度可能不够两个下滚轮的支撑长度,这时棒料就会发生上翘,不能进行有效的夹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在两定位块两滚轮之间的中间部位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支撑板。另外,棒料在切割时可能会使滚轮发生转动而导致棒料发生轴向偏移,其结果使切口截面不平整,为此在活动块的进料侧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有一滚轮反转向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直杆、一定位片和两弹簧,其中直杆位于凹槽底部并与滚轮相接触,弹簧位于直杆和定位片之间,定位片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活动块上,使两弹簧在组装后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这样的结构使上滚轮只能朝进料方向转动,而在反向转动时因直杆的卡合而保持不动,杜绝了反转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正面视图;图3、本技术滚轮反转向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包括一电机1、滚轮装置和手柄3三部分。所述滚轮装置分为夹持机构21和传动机构22,其中夹持机构21下端由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定位块211组成,在两定位块211间隙之间平行设有两滚轮212,在两定位块的上方设置一支架213和多条导向杆214。所述支架213的一边设置有三个调节孔2131,手柄3通过一直杆31与其中的一个调节孔2131相连,根据实际需要可连接不同的调节孔2131,本实施方式中选用中间孔。所述的导向杆214位于支架213内部,其上依序串联设置有活动块215、弹簧216和调节板217,三者与螺纹连接在支架213顶部并顶持在调节板217上端面的调节杆218形成一动平衡,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加工直径,通过调节杆218调整调节板217与支架213顶部之间的距离,以此来达到最佳的夹持力度。活动块215两侧边各设置一突起2151,在上料的时候活动手柄3与两侧突起2151相卡合,进而带动活动块215上升压缩弹簧216,在这里,为了防止弹簧216在压缩时被弹出,在活动块215的顶端面和调节板217的底端面上对应设置有弹簧定位凸台。活动块215底部中间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滚轮219,该滚轮219结合两定位块上的滚轮212实现棒料的进给夹持。传动机构22设置在定位块211的外侧,包括两主动链轮221和两从动链轮222,其中每个从动链轮222各与一个设置在两定位211块间隙中的滚轮212同轴,而主动链轮221则由两同轴设置的链轮2211、2212组成,其中链轮2211通过链条223与电机1相连,另一个链轮2212则与两从动链轮222啮合。在工作时,根据实际加工直径的需要,调整支架213顶部的调节杆217到一定距离,并把手柄3连接到支架213上相应的一个调节孔2131上,然后扳动手柄3,带动活动块215上升并压缩弹簧216,随后把需加工棒料放入上、下滚轮219、212的间隙当中,并放下手柄3,此时高强度弹簧216回复下压,使上滚轮219紧紧压制住棒料,为进行切割时提供足够的夹持力,完成整个上料过程。随后开启电机1,主动链轮221在链条223的带动下开始转动,进而带动两从动轮222作同步运动,并带动与其同轴的两滚轮212运动,实现棒料的自动进给,当达到实际进料距离时,电机1停止转动,直到棒料切割完毕再重新转动,这样就在电机1的间歇性运动下实现整个棒料的自动连续进料切割,工作效率高。在切割完毕时,棒料切割余量长度可能不够两个下滚轮211的支撑长度,这时棒料就会发生上翘,不能进行有效的夹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在两定位块两滚轮212之间的中间部位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支撑板2111。如图3所示,因棒料在切割时可能会使滚轮212、219发生转动而导致棒料发生轴向偏移,其结果使切口截面不平整,为此在活动块215的进料侧设置一凹槽2151,凹槽2151上设置有一滚轮反转向装置4,该装置包括一直杆41、一定位片42和两弹簧43,其中直杆41位于凹槽2151底部并与滚轮219相接触,弹簧43位于直杆41和定位片42之间,定位片42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活动块215上,使两弹簧43在组装后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这样的结构使上滚轮219只能朝进料方向转动,而在反向转动时因直杆41的卡合而保持不动,杜绝了反转现象的发生。总之,本技术为一种自动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金属切断机的滚轮式进料装置,包括一电机、滚轮装置和手柄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固定装置分为夹持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夹持机构下端由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定位块组成,在两定位块间隙之间平行设有两滚轮,在两定位块的上方设置一支架和多条导向杆;所述支架的一边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手柄通过一直杆与其中的一个调节孔相连;所述的导向杆位于支架内部,其上依序串联设置有活动块、弹簧和调节板,三者与螺纹连接在支架顶部并顶持在调节板上端面的调节杆形成一动平衡;所述活动块两侧边各设置一可与手柄相卡合的突起,活动块底部中间设置一凹槽,凹槽上设置一滚轮;所述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定位块的外侧,包括两主动链轮和两从动链轮,其中每个从动链轮各与一个设置在两定位块间隙中的滚轮同轴,而主动链轮则由两同轴设置的链轮组成,其中一个链轮通过链条与电机相连,另一个链轮则与两从动链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君
申请(专利权)人:黄剑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