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951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上管座具有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围框,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圆形主体、至少一对凸出主体边缘且沿着主体的径向延伸的接触端、用于加强主体和接触端刚度的加强部以及用于连接力学实验用实验机的吊装螺杆,所述的一对接触端关于主体的中心中心对称,各所述接触端的外缘与主体的与该接触端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主体的直径比所述围框的最短边长小0.5cm~1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专用吊装工具,特别涉及上管座在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用的吊装工具。
技术介绍
力学试验是核电站燃料组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力学实验可获得各个导向管、连接板在不同工况下的轴力、应变及位移数据,从而为从强度、刚度角度筛选最优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以及确保燃料组件在事故工况、吊装工况及运输工况下安全性、可靠性的有力保证。由于电站用吊装工具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昂贵,所以不适 合安装在试验机上用于实验载荷的施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上管座具有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围框,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圆形主体、至少一对凸出主体边缘且沿着主体的径向延伸的接触端、用于加强主体和接触端刚度的加强部以及用于连接力学实验用实验机的吊装螺杆,所述的一对接触端关于主体的中心中心对称,各所述接触端的外缘与主体的与该接触端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 mm 20mm,主体的直径比所述围框的最短边长小O.5cm Icm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方面,所述主体、接触端、加强部以及吊装螺杆一体设置。所述主体、接触端、加强部以及吊装螺杆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高强度金属材料例如304钢,2Crl3钢或42CrMo钢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接触端有2对,且2对接触端沿着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接触端的外缘与主体的与该接触端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或称接触端的长度)为IOmm 15mm。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具体方面,所述的加强部包括垂直设置在主体中央位置的圆柱以及设置在圆柱与各接触端之间的肋板,该肋板的侧部与圆柱连接、底部与主体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和接触部的厚度为10mnT32mm ;肋板的高度为25mnT40mm。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具体方面,所述接触端的外缘到主体的中心距离为87 99mm。所述的主体和接触端的厚度为10mnT32mm。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根据本技术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的主视不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其中1、主体;2、接触部;20、接触端;3、加强部;30、圆柱;31、肋板;4、吊装螺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吊装上管座的吊装工具。已知,核燃料组件的上管座均具·有围框,多数情况下,围框为正方形,也有一些情况下为矩形。本实施例的吊装工具对上管座进行吊装的位置为围框的内侧壁。如图I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吊装工具主要包括一体设置的主体I、接触端2、加强部3以及吊装螺杆4这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材质均为高强度材料例如304钢,2Crl3钢或42CrMo钢。其中,主体I为厚度介于l(T32mm之间的圆形板,接触端2共有2对(4个)。这4个接触端2沿着主体I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各接触端2都是沿着主体I的径向延伸的。接触端2的厚度与主体I一致。接触端2的外缘与主体I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或接触端2的长度)不超过20mm,优选为l(Tl5mm。接触端2用于与上管座的围框内侧壁接触,而将上管座吊装起来。加强部3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主体I和接触端2的刚度,防止其在吊装工况下主体I发生较大变形,从而保证力学实验时施加载荷的均匀性。本例中,加强部3包括垂直设置在主体I中央位置的圆柱30以及设置在圆柱30与各接触端2之间的肋板31。圆柱30与主体I同轴心线。该肋板31的侧部与圆柱30连接、底部与主体I连接。肋板的高度一般为25mnT40mm。吊装螺杆4用于连接实验机,其设置在所述圆柱30上。采取上述的吊装工具进行上管座在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时,将吊装螺杆通过螺纹套筒连接到力学实验用实验机,将主体按照2对接触端分别对应燃料组件对角线方向,将主体沿着核燃料组件的轴向将吊装工具向组件缓慢移动,直至主体的下表面接近燃料组件的连接板,顺时针旋转45°,再缓慢上升吊装工具,直至其接触端与上管座的围框内侧壁相抵触,即完成吊装工具的安装,可开始进行力学实验。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吊装工具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更重要的是可以安装在试验机上完成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且可保证施加载荷的均匀性。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所述上管座具有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围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圆形主体(I)、至少一对凸出所述主体(I)边缘且沿着所述主体(I)的径向延伸的接触端(2)、用于加强所述主体(I)和所述接触端(2)刚度的加强部(3)以及用于连接力学实验用实验机的吊装螺杆(4),所述的一对接触端(2)关于所述主体(I)的中心中心对称,各所述接触端(2)的外缘与所述主体(I)的与该所述接触端(2)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 mm 20mm,所述主体(I)的直径比所述围框的最短边长小O. 5cnTlc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接触端(2)、加强部(3)以及吊装螺杆(4) 一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接触端(2)、加强部(3)以及吊装螺杆(4)由金属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304钢,2Crl3钢或42CrMo钢。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端(2 )有2对,且2对接触端(2 )沿着所述主体(I)的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2)的外缘与所述主体(I)的与该所述接触端(2)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IOmm 15mm。7.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部(3)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I)中央位置的圆柱(30)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30)与各所述接触端(2)之间的肋板(31),所述肋板(31)的侧部与所述圆柱(30)连接、底部与所述主体(I)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I)和所述接触部(2)的厚度为10mnT32mm;所述肋板(31)的高度为25mm 40mmο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2)的外缘到所述主体(I)的中心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燃料组件用上管座吊装工况下力学实验专用吊装工具,所述上管座具有呈矩形或正方形的围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包括圆形主体(1)、至少一对凸出所述主体(1)边缘且沿着所述主体(1)的径向延伸的接触端(2)、用于加强所述主体(1)和所述接触端(2)刚度的加强部(3)以及用于连接力学实验用实验机的吊装螺杆(4),所述的一对接触端(2)关于所述主体(1)的中心中心对称,各所述接触端(2)的外缘与所述主体(1)的与该所述接触端(2)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mm?~20mm,所述主体(1)的直径比所述围框的最短边长小0.5cm~1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山耿建桥李伟才翁立奎张晏玮郭严杜晨曦刘二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