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式电机定子蒸发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080065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23:26
一种喷淋式电机定子蒸发冷却系统,其定子密闭空间由定子机壳(1)、隔离套筒(3)、端部密封端盖(2)组成。其喷淋系统包括布置在定子铁心(7)背部、定子铁心(7)内、定子槽底副槽内和定子绕组(6)端部四周的液体分配器(801、802、803和804)和安装在其上的喷嘴(9)。外部强迫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泵(10)从定子密闭空间底部抽取蒸发冷却介质,经过滤器(11)过滤之后,通过液体分配器(801、802、803和804)送入喷嘴(9)。雾化后的蒸发冷却介质直接喷向定子各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之后的液体蒸发冷却介质流入定子密闭空间,汽化后的蒸发冷却介质进入定子机壳(1)顶部的冷凝器(12),经冷凝器(12)冷凝之后变为液体,流回到定子密闭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定子蒸发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机容量的增加,发热量增加,电机的散热能力直接影响着电机的性能和寿命,这就对电机的冷却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蒸发冷却技术利用蒸发冷却介质汽化吸热的原理来冷却电机。与传统的冷却方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蒸发冷却技术利用汽化潜热吸热,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均匀全面。它采用高绝缘、沸点合适、不燃不爆、安全、稳定、无毒环保的蒸发冷却介质,保证了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电机定子冷却共有两种常规形式管道内冷式和全浸泡式。管道内冷式蒸发冷却的常规应用方式是定子绕组采用空心导线,或者空心导线与实心导线组合的方式,空心导线内部流动着蒸发冷却介质。热量传递到空心导线内部,蒸发冷却介质吸热汽化,在自身或者外在的循环动力的作用下,沿蒸发冷却回路进入到外部冷凝器,经冷凝器冷凝后再回到空心导线内部继续下一次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达到冷却电机定子的目的。中国专利01131399. 4提出了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的蒸发冷却装置。中国专利200710177555. 3提出了一种内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风力发电机定子结构。这两者分别是上面这种管道内冷式蒸发冷却技术在水轮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中国专利201110385743. I提出了一种定子蒸发冷却装置,提出在定子铁心内部布置空心管道,空心管道与定子两侧安装的集液环和集汽环相连接,冷却介质在封闭管路内部循环。以上这几种内冷式蒸发冷却方案最主要的不足有两方面一方面定子绕组在端部发生扭转变形,定子绕组内部布置的空心管道也要随之扭转,对于直径较小的定子加工难度较大,无法有效保障空心管道内部的空心截面尺寸,影响内部蒸发冷却介质流动;另一方面由于电机定子绕组发热量较大,因此需要在定子铁心或定子绕组内设置多根空心管道,封闭的内冷循环要求每根空心管道都通过接头与集液管和集汽管相连,这样必然会造成整个冷却系统管路、接头众多,且接头的位置多位于空间狭窄的定子绕组端部,系统的结构复杂且施工困难,而且也造成运行、维护的困难,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全浸泡式蒸发冷却的常规应用方式是以定子机壳、隔离套筒和密封端盖组成封闭空间,将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等发热部件全部浸泡在蒸发冷却介质中。蒸发冷却介质吸热汽化,蒸汽上升进入到外部冷凝器,经冷凝器冷凝后变成液体再流回到封闭空间内部,达到冷却电机定子的目的。中国专利200810114870. 6提出了卧式全蒸发冷却电机。中国专利200510086794. 9提出了一种蒸发冷却风力发电机定子。这两者分别是上面全浸泡式蒸发冷却技术在汽轮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但是这种冷却方式的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全浸泡式结构需要的蒸发冷却介质用量比较大,特别是端部发热部件所占据的空间较小,但需要浪费很多蒸发冷却介质去进行填充。目前新型环保型的蒸发冷却介质价格较高,采用全浸泡式结构的定子成本受制于高昂的蒸发冷却介质,严重地影响了电机的经济性;另一方面,采用全浸泡式结构的定子内部密封空间充满了蒸发冷却介质,对隔离套筒的刚度和密封结构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隔离套筒为了保持足够的刚度,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径向厚度,电机气隙随之增大,给电机设计增加了难度,也提高了电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管道内冷式和全浸泡式蒸发冷却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喷淋式蒸发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采用喷淋冷却,多余的蒸发冷却介质和冷凝之后的蒸发冷却介质将直接保存在封闭空间内部。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包括定子密封空间及安装其中的喷淋系统、外部强迫循环系统和冷凝器。由定子机壳、隔离套筒和端部密封端盖组成定子密闭空间。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密封在所述的定子密闭空间内。在定子密封空间内部安装有喷淋系统,所述的喷淋系统包括液体分配器和安装在液体分配器上的喷嘴,液体分配器分别布置在定子铁心背部、定子铁心内、定子槽底副槽内和定子绕组端部四周。定子密闭空间内部蒸发冷却介质液面以上空间为定子蒸发空间。外部强迫循环系统设置在定子机壳外,该外部强迫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和过滤器等部件。循环泵的前端通过管路与定子密封空间的底部相连接,循环泵的后端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过滤器的后端通过管路连接液体分配器。冷凝器安装在定子机壳顶部。液态的蒸发冷却介质保存在定子密封空间的底部,由循环泵抽出,经过过滤器过滤之后送入液体分配器,经过喷嘴雾化后直接喷向定子各发热部件。液态的蒸发冷却介质与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之后,一部分蒸发冷却介质仍为液态,直接流回到定子密封空间的底部;另一部分蒸发冷却介质受热蒸发变为汽态,经过定子蒸发空间上升进入冷凝器,冷凝之后变为液态,流回定子密封空间底部,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蒸发冷却回路。本专利技术在定子铁心的内圆处安装有非磁性隔离套筒,端部密封端盖安装在定子机壳和非磁性隔离套筒两端,端部密封端盖外面安装有压止环,用于固定和密封非磁性隔离套筒。由定子机壳、隔离套筒和端部密封端盖组成一个封闭空间,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密封在这个封闭的定子密闭空间内。本专利技术在电机定子铁心背部、定子铁心内和定子槽底副槽内这三处布置的多根液体分配器以电机轴线为中心轴向分布。定子绕组端部的四周布置的液体分配器以电机轴线为中心线环形分布。液体分配器的数目根据电机的尺寸和定子损耗而定。液体分配器为空心管状,其外形截面和内孔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或多边形,液体分配器上开有孔,液体分配器通过此开孔与喷嘴相连接。定子绕组端部的四周布置的液体分配器可以安装在定子机壳内定子铁心的两侧,也可以安装在定子机壳外。液体分配器的前端通过管路与外部强迫循环系统中的过滤器相连,液体分配器的尾端封闭。每根液体分配器可以单独通过管路与外部强迫循环系统相连,也可以多根液体分配器汇集在一起之后通过管路与外部强迫循环系统相连。蒸发冷却介质从外部强迫循环系统进入液体分配器,通过开孔进入喷嘴,由喷嘴雾化后直接喷向定子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后,液态的蒸发冷却介质直接排入定子密闭空间,吸热汽化后的蒸发冷却介质蒸汽经定子蒸发空间上升到冷凝器,经过冷凝器冷凝后的蒸发冷却介质转变为液体,流回到定子密闭空间的底部。蒸发冷却回路中流动着蒸发冷却介质。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蒸发冷却介质满足高绝缘、不燃不爆、沸点合适、稳定安全、无毒、环保的要求,也可以选用由变压器油等高绝缘、导热效果好的油类介质和蒸发冷却介质混合而成的液体。本专利技术定子蒸发冷却装置,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I)与常规全密闭循环管道内冷式相比较,布设的管道和接头数量减少,且系统中有密封隔离套筒将全部冷却介质密封在定子密闭空间内部,因此各管路和接头的密封性能和工艺难度要求也随之减低;(2)与全浸泡式相比较,蒸发冷却介质的用量大大减小,定子内部密封空间只有底部留存有满足定子冷却和系统循环要求的少量介质,电机成本降低,经济性提高。同时由于定子密闭空间内部不再充满蒸发冷却介质,对隔离套筒的刚度要求降低,其径向厚度较全浸泡式中使用的隔离套筒也可以降低,有利于电机的设计。 附图说明图I为电机纵向剖面展示的定子喷淋蒸发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机在定子铁心段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电机在定子绕组端部横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淋式电机定子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定子密封空间及安装在其中的喷淋系统、外部强迫循环系统和冷凝器(12);所述的定子密闭空间由定子机壳(1)、隔离套筒(3)和端部密封端盖(2)组成;定子铁心(7)和定子绕组(6)密封在所述的定子密闭空间内;非磁性隔离套筒(3)安装在定子铁心(7)的内圆处;端部密封端盖(2)安装在定子机壳(1)和非磁性隔离套筒(3)的两端;压止环(4)安装端部密封端盖(2)的外面;在定子密封空间内部安装有喷淋系统,所述的喷淋系统包括液体分配器和安装在液体分配器上的喷嘴;液体分配器分别布置在定子铁心(7)背部、定子铁心(7)内、定子槽底副槽内和定子绕组(6)端部四周;冷凝器(12)位于定子机壳(1)顶部;外部强迫循环系统安装在定子机壳(1)外;定子密闭空间内部蒸发冷却介质液面以上空间为定子蒸发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哲郭卉宋福川田新东顾国彪宋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