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405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2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其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及与半圆形的上模与半圆形的下模相扣持的封头,自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若干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通过在上模及下模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空心结构的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通过这种结构,有效地防止了滚塑模具发生蠕变,提高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通过该滚塑模具所生产的滚塑制品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滚塑工艺中所使用的一种滚塑模具。
技术介绍
滚塑是中空塑料制品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滚塑是将树脂粉末加入滚塑模具中,然后加热滚塑模具并使之沿相互平行的两根轴连续旋转,滚塑模具内的树脂在重力和热量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黏附于滚塑模具的内表面上,从而形成所需要的形状,然后冷却模具,脱模得到滚塑制品。现有技术中的滚塑模具通常是若干可拆卸的模具所组成。当树脂均匀地黏附在该滚塑模具的内表面上后,需要将滚塑模具拆卸脱模,以形成最终的滚塑制品。滚塑模具通常 包括若干上模、若干下模,上模与下模的外壁设置凸肋,并通过若干螺栓将上模与下模扣持。同理,通过两个封头将上模与下模扣持,以形成完整的滚塑模具。由于滚塑模具通常体积比较大,所以这种结构的滚塑模具在长期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蠕变,从而影响了通过该滚塑模具所制造的滚塑制品的尺寸精度,影响滚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滚塑模具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用以防止其发生蠕变,提高滚塑模具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通过该滚塑模具所生产出来的滚塑制品的尺寸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其包括 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的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以及与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通过若干螺栓穿过所述干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以将上模与下模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贯通所述第四凸肋,以将相邻的上模或相邻的下模相扣持; 封头,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并通过若干螺栓穿过所述第三凸肋、相应第四凸肋,用以将封头与所述罐体相扣持; 自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若干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为空心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凸肋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凸肋互相平行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头的中心还设有一人孔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和/或下模设置至少一个加料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上模及下模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空心结构的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通过这种结构,有效地防止了滚塑模具发生蠕变,提高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通过该滚塑模具所生产的滚塑制品的尺寸精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主视 图2为沿图I中A-A线的剖视 图3为沿图I中B-B线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 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I所示,图I为本专利技术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其包括 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10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I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2,所述上模I与下模2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及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14,通过若干螺栓4穿过所述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将上模I与下模2相扣持,以形成内部中空的罐体10。以及两个封头3,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31,并通过若干螺栓4穿过所述第三凸肋31、相应第四凸肋14,用以将封头3与所述罐体10相扣持,以形成完整的滚塑模具。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自所述上模I与下模2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若干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加强筋5及第二加强筋6。优选的,每一个上模I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一个第一加强筋5,每一个下模2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一个第二加强筋6。该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可形成不连续,但近似于圆环的形状结构。具体的,该第一加强筋5与所述第一凸肋11互相平行设置,该第二加强筋6与所述第二凸肋21互相平行设置。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该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均为空心结构。具空心结构的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既可减轻该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的整体重量,又能提高其整体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封头3的中心还设有一人孔模32。该人孔模32主要起到供作业人员进入到该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内部,以作后期保养检修用。优选的,该人孔模32可连接一法兰(未图示),以将该人孔模32封死。同时,该上模I和/或下模2设置至少一个加料孔33。通过该加料孔33可向该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内部添加树脂粉末,并通过在加料孔33上设置一法兰盘(未图示)。通过在人孔模32及加料孔33上设置法兰,可使该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密闭空间。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其包括 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10)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I)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2),所述上模(I)与下模(2)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10)的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及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14),通过若干螺栓(4)穿过所述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将上模(I)与下模(2)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四凸肋(14),以将相邻的上模(I)或相邻的下模(2)相扣持; 封头(3),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31),并通过若干螺栓(4)穿过所述第三凸肋(31)、相应第四凸肋(14),用以将封头(3)与所述罐体(10)相扣持; 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模(I)与下模(2)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若干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加强筋(5)及第二加强筋(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100),其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10)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1)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下模(2)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10)的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及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14),通过若干螺栓(4)穿过所述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将上模(1)与下模(2)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四凸肋(14),以将相邻的上模(1)或相邻的下模(2)相扣持;封头(3),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31),并通过若干螺栓(4)穿过所述第三凸肋(31)、相应第四凸肋(14),用以将封头(3)与所述罐体(10)相扣持;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模(1)与下模(2)的外表面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与所述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若干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加强筋(5)及第二加强筋(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