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抱茎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72201 阅读:6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2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越南抱茎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是先把通过实生育苗培育出来的母苗作为采穗母苗移植到腐熟有机肥和钙镁磷肥为基肥的圃地株行距25cm×30cm进行培育,于母株基部距离地面10~15cm处截顶促萌,采集枝条长5~8cm穗条扦插于装有扦插基质的扦插床内,控制扦插床内光照、相对湿度和基质含水量,获得越南抱茎茶扦插木苗。本方法采用母苗培育的圃地是选用露天地块起畦密植,母苗根系发达,生长快,萌发枝条生长也快,低位截干的幼化效果好,穗条容易生根,比一般嫩枝扦插的枝条短,可缩短穗条采集的间隔时间,提高繁殖效率,一年可进行5~6次扦插繁殖,获得的苗木数量大,生产成本低、耗材少、操作简单,穗条供应量大,经济效益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无性繁殖
,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越南抱莖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古茶组(Section Archecamellia Sealy),花紫红色,花蕾圆球形,叶片大,叶基抱茎,故得名“抱茎茶”,有喜荫特性,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一年四季都可开花,而且株型紧凑,叶形奇特,是一种优良的庭园绿化和室内观叶观花植物栽培品种,也是培育四季开花的茶花新品种的亲本材料之一。由于越南抱茎茶具备的这些少见的特殊生态性状,引起广大山茶爱好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市场开发利用十分活跃,以群植、孤植、配植等方式被广泛应用到庭园绿化,又因其具有四季开花特点,近年已被开发为一种高档室内盆栽植物,年宵花市场对其推崇有加,经济价值极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越南抱茎茶都是采用实生(种子)育苗,而越南抱茎茶仅在越南有天然林分布,目前市场上用的苗木种源均来自越南,而且越南抱茎茶的种子萌发时间特别久,采用沙藏催芽几乎需要一年之久,培育周期长,育苗成本高,大大限制了有性繁殖的规模,而且有性繁殖的后代变异性较大,不利于越南抱茎茶的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应用,因此采用无性繁殖是解决当前越南抱茎茶苗木资源紧缺的主要手段。本专利技术经过多年试验证明,针对越南抱茎茶萌芽力强的特点,先将采穗用母苗在圃地内进行密植培育,再对其进行截干促萌、采穗扦插,此方法对苗圃的土地条件要求不严,管理方便、提供的穗条数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有性繁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培育周期短、耗材少及成本低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括母树培育、插穗采集及处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工序,其待征在于把通过实生育苗培育出来的母苗作为采穗母苗移植到圃地进行培育、促萌,采集穗条扦插于装有扦插基质的扦插床内,控制扦插床内光照、相对湿度和基质含水量,获得越南抱茎茶扦插木苗,其操作步骤如下(I)母树培育①搭建荫棚移苗前搭好遮光度为50 60%荫棚以备遮荫;②圃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较肥沃的地块,对圃地进行全垦,设置步道宽40cm,畦宽lm,畦长依据地形,就地开沟排水,碎土平整、除去草根;按株行距25cmX30cm挖长、宽、高不小于20cm的定植坎,每株回填表土加入腐熟的有机肥250g和钙镁磷肥250g,拌匀,作回填表土用;③母苗移植在I月中旬 2月初将已通过实生育苗培育出来并装在营养杯内的地径O. 4cm以上、高度15cm以上的健壮苗作为母苗移植于定植坎内,回填表土时填满坎穴,且略高于坎面,淋透定根水;④截顶促萌母苗定植当日或第二日,用利剪对母株进行截顶促萌;⑤母苗管理苗木移植30天后,每隔15天淋施一次O. 5 I. 0%复合肥水液,人工除草,拔前拔后要淋水;采穗后的母树进行除草、松土和每株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g、钙镁磷肥150g肥,同时喷施生长激素,每隔15天淋一次O. 5 I. 0%的复合肥水液,进行再次促萌,为下次的扦插取穗作准备;(2)插穗采集和处理①插穗采集在4月 9月上旬,从采穗母树上剪取5 8cm长的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嫩枝,作为扦插插穗; ②穗条修剪采集的穗条剪去基部以上3 4cm的全部叶片,只保留上部的I 2 片叶,并把保留的I 2片叶剪成半叶,再将插穗下端剪为斜口状;③消毒处理插穗用O. 5%多菌灵浸泡消毒15min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待用;④激素处理将吲哚-3-丁酸配制成1000mg/L溶液,把消毒后的插穗基部成批浸泡在吲哚-3- 丁酸溶液中15 20min,然后捞出稍作2 3分钟风干立即进行扦插;(3)扦插①搭建荫棚在温室大棚内或搭建好的大棚内作扦插床,扦插床在扦插育苗前搭好遮光度为50 60%荫棚以备遮荫;②扦插时间在春季、夏季或秋季都可以进行扦插;③扦插方法在扦插床上按4cmX6cm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扦插时先用比插穗直径稍粗的小木棍在苗床上插一个小孔,然后将插穗插入基质中,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 1/3,叶片不能交叉重叠,然后将插穗周围的基质压实;扦插后立即浇I次透水兼冲洗叶片,使插穗与基质紧密结合;(4)扦插后管理①扦插管理对扦插后的插穗立即拱塑料薄膜罩保湿,保持基质含水量60% 70%,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期间保湿罩不宜经常揭开;扦插后,每隔7 10天在叶面喷施O. 2 O. 3%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宝、大肥王,直到生根为止;同时每隔7 10天喷洒I次O. 2 O. 5%多菌灵或代森锌、甲期托布津,以防病虫害侵染;期间插穗如有干枯、霉变和落叶要及时进行清除;②生根后管理a、促芽插穗生根后,用O. 5 lmg/kg的三十烧醇药液对未萌芽的插穗进行促芽处理;b、炼苗生根后15天,逐渐降低喷水频率进行炼苗;C、炼苗后管理主要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待木苗长高10 15cm时可出圃。以上所述的截顶促萌方法是于母株基部距离地面10 15cm处截断,并施给浓度为O. 5 I. 0%的复合肥水液。以上所述扦插床的设置为床沿高30cm,宽100cm,长6m 8m ;插床内用干净新鲜河沙或卵石作排水层,厚度20cm,然后装填扦插基质,厚度约10公分左右,并用O. 2% O.5%高锰酸钾溶液提前2d 3d进行消毒。以上所述扦插基质是采用纯干净新鲜黄心土或用干净新鲜黄心土、充分腐熟的椰糠、泥碳土按5 :4 :1的体积比或者用干净新鲜黄心土与干净河沙按2 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以上所述的激素用吲哚-3- 丁酸粉末加入少量95%工业酒精溶解后,再用蒸馏水配制成1000mg/L激素水溶液。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的,母苗培育的圃地是选用露天地块起畦密植,成本低、耗材少、操作简单,穗条供应量大。 2、本专利技术的,母苗移植施入足量的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0g,钙镁磷肥250g,这为母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基肥,母苗生长2 3个月苗高即可达20 30cm,根系也发达。3、本专利技术的,截顶促萌方法是于母株基部距离地面10 15cm处截断,由于截口低,能促进母株更快地萌发新芽,枝条也生长得较快,并且低位截干的幼化效果好,穗条的根原基多集中于基部,穗条最容易生根。4.本专利技术的,所选用的扦插基质原材料易得,制备简单方便,繁殖方法容易施行。5、本专利技术的,母株管理喷施植物生长激素的方法是在采集穗条的当天下午喷施O. 5 lmg/kg的三十烧醇药液,能促使母株萌发更多新芽,从而提高采穗数量。6、本专利技术的,穗条采集的要求是枝条长5 8cm,比一般嫩枝扦插的枝条短,可缩短穗条采集的间隔时间,提高繁殖效率。7、本专利技术的,母树萌芽力很强,通过促萌措施,一年可进行5 6次扦插繁殖,成活率高,生根快,获得的苗木数量大。具体实施例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I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较肥沃的地块。对圃地进行全垦,划分苗床与步道,步道宽40cm,畦宽lm,畦长依据地形,就地开沟排水,碎土平整、除去草根。在I月中旬 2月初按株行距25cmX30cm挖长、宽、高不小于20cm的定植坎,每株回填表土施入足量的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0g,钙镁磷肥250g。选择地径O. 4以上,高度15cm以上的健壮越南抱茎茶母苗移植于定植穴内。苗木移植30天后,每隔15天淋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越南抱茎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包括母树培育、插穗采集及处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工序,其待征在于:把通过实生育苗培育出来的母苗作为采穗母苗移植到圃地进行培育、促萌,采集穗条扦插于装有扦插基质的扦插床内,控制扦插床内光照、相对湿度和基质含水量,获得越南抱茎茶扦插木苗,其操作步骤如下:(1)母树培育:①搭建荫棚:移苗前搭好遮光度为50~60%荫棚以备遮荫;②圃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较肥沃的地块,对圃地进行全垦,设置步道宽40cm,畦宽1m,畦长依据地形,就地开沟排水,碎土平整、除去草根;按株行距25cm×30cm挖长、宽、高不小于20cm的定植坎,每株回填表土加入腐熟的有机肥250g和钙镁磷肥250g,拌匀,作回填表土用;③母苗移植:在1月中旬~2月初将已通过实生育苗培育出来并装在营养杯内的地径0.4cm以上、高度15cm以上的健壮苗作为母苗移植于定植坎内,回填表土时填满坎穴,且略高于坎面,淋透定根水;④截顶促萌:母苗定植当日或第二日,用利剪对母株进行截顶促萌;⑤母苗管理:苗木移植30天后,每隔15天淋施一次0.5~1.0%复合肥水液,人工除草,拔前拔后要淋水;采穗后的母树进行除草、松土和每株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g、钙镁磷肥150g肥,同时喷施生长激素,每隔15天淋一次0.5~1.0%的复合肥水液,进行再次促萌,为下次的扦插取穗作准备;(2)插穗采集和处理:①插穗采集:在4月~9月上旬,从采穗母树上剪取5~8cm长的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嫩枝,作为扦插插穗;②穗条修剪:采集的穗条剪去基部以上3~4cm的全部叶片,只保留上部的1~2片叶,并把保留的1~2片叶剪成半叶,再将插穗下端剪为斜口状;③消毒处理:插穗用0.5%多菌灵浸泡消毒15min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待用;④激素处理:将吲哚?3?丁酸配制成1000mg/L溶液,把消毒后的插穗基部成批浸泡在吲哚?3?丁酸溶液中15~20min,然后捞出稍作2~3分钟风干立即进行扦插;(3)扦插:①搭建荫棚:在温室大棚内或搭建好的大棚内作扦插床,扦插床在扦插育苗前搭好遮光度为50~60%荫棚以备遮荫;②扦插时间:在春季、夏季或秋季都可以进行扦插;③扦插方法:在扦插床上按4cm×6cm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扦插时先用比插穗直径稍粗的 小木棍在苗床上插一个小孔,然后将插穗插入基质中,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1/3,叶片不能交叉重叠,然后将插穗周围的基质压实;扦插后立即浇1次透水兼冲洗叶片,使插穗与基质紧密结合;(4)扦插后管理:①扦插管理:对扦插后的插穗立即拱塑料薄膜罩保湿,保持基质含水量60%~70%,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期间保湿罩不宜经常揭开;扦插后,每隔7~10天在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宝、大肥王,直到生根为止;同时每隔7~10天喷洒1次0.2~0.5%多菌灵或代森锌、甲期托布津,以防病虫害侵染;期间插穗如有干枯、霉变和落叶要及时进行清除;②生根后管理:a、促芽:插穗生根后,用0.5~1mg/kg的三十烷醇药液对未萌芽的插穗进行促芽处理;b、炼苗:生根后15天,逐渐降低喷水频率进行炼苗;c、炼苗后管理:主要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待木苗长高10~15cm时可出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晓娟李开祥梁晓静黄志玲陈金艳黄开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