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853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选择无病虫害的大花序桉优良单株进行环割促萌,当萌芽条长至1.5~2.0m时,剪取木质化枝条进行嫁接,当嫁接茎段萌芽条长至20~25cm时,剪取半木质化茎段获取外植体并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按顺序依次进行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Ⅰ和生根培养Ⅱ,最后将生根完全、苗高4‑6cm的生根瓶苗洗净培养基并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环割促萌方式获取材料,避免伐桩容易造成大花序桉优良种质的损失,能有效保留大花序桉优良种质的同时实现大花序桉无性系高效开发;通过嫁接后再取外植体,克服了诱导难度大,诱导率低,单次诱导成功难的问题,为大花序桉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以及后期无性系培育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培养领域,涉及大花序桉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尤其涉及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1、大花序桉,也叫昆士兰桉,为桃金娘科桉树属树种,其拉丁学名为eucalyptuscloeziana。大花序桉树高通常为35~40m,在天然林中可达45m,在最好的立地上大花序桉达到它的最大高度40~55m,直径约2m。大花序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开花结实早,花期长,从花芽形成至成熟果实约需16个月。该树种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其木材黄褐色,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沉重,硬度高,耐久。是一种很好的锯材,广泛用于矿柱、建筑、家具、坑木等。

2、大花序桉自然分布区不连续分布,各分布区的种源遗传距离较远,个体差异显著,不同个体组培获得成功的概率不同。受限于组培快繁技术的突破,该树种良种一直未被推广种植。专利号为201510976324.3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该方法采用大花序桉优良家系的优良单株,伐倒后促生萌芽,利用萌芽作为外植体,以带有潜伏芽的茎段离体诱导无菌芽,无菌芽的获得,不经过愈伤组织成苗途径,而直接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无病虫害的大花序桉优良单株进行环割促萌,当萌芽条长至1.5~2.0m时,剪取木质化枝条进行嫁接,当嫁接茎段萌芽条长至20~25cm时,剪取半木质化茎段获取外植体并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按顺序依次进行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Ⅰ和生根培养Ⅱ,最后将生根完全、苗高4-6cm的生根瓶苗洗净培养基并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嫁接的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促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无病虫害的大花序桉优良单株进行环割促萌,当萌芽条长至1.5~2.0m时,剪取木质化枝条进行嫁接,当嫁接茎段萌芽条长至20~25cm时,剪取半木质化茎段获取外植体并进行外植体消毒处理,按顺序依次进行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ⅰ和生根培养ⅱ,最后将生根完全、苗高4-6cm的生根瓶苗洗净培养基并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营养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嫁接的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促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为:1l促萌营养液含190mgkno3、165mgnh4no3、17mgkh2po4、44mgcacl2、37mgmgso4、0.1mgn6苄基腺嘌呤、0.2mg萘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为:1l诱导培养基含1800mgkno3、360mgnh4no3、270mgkh2po4、200mgcacl2、360mgmgso4、10mgh3bo3、25mgmnso4、10mgznso4、0.25 mgna2moo4、0.025mgcuso4、0.025mgcocl2、0.83mgki、1000mgpvp、0.24mg生物素、100mgl-半胱氨酸、2.4mgd-泛酸钙、2mg甘氨酸、5mg烟酸、2mg硫胺素、0.5mg吡哆素、37.3mg na2-edta、27.8mg feso4、100mg肌醇、0.3-0.5mgn6苄基腺嘌呤、0.1-0.2mg萘乙酸、30g蔗糖、5g琼脂粉、ph值5.8~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继代培养基的原料组分为为:1l继代培养基含1900mgkno3、1650mgnh4no3、170mgkh2po4、440mgcacl2、370mgmgso4、6.2mgh3bo3、25mgmnso4、10mgznso4、0.25 mgna2moo4、0.025mgcuso4、0.025mgcocl2、0.83mgki、0.24mg生物素、2mg甘氨酸、5mg烟酸、2mg硫胺素、0.5mg吡哆素、37.3mg na2-edta、27.8mg feso4、100mg肌醇、0.4-0.6mgn6苄基腺嘌呤、0.2-0.3mg萘乙酸、30g蔗糖、5g琼脂粉、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紫宇李昌荣唐庆兰郭东强陈升侃刘媛卢翠香任世奇伍琪朱慧颜宁复陈健波韦振道向旺甘春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