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211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9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磁阀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线圈处于不通电状态,在压缩弹簧的推力作用下,阀芯通过橡胶块堵住流体入口,电磁阀处于常闭状态;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铁芯对电磁吸力进行加强,在电磁吸力作用下,阀芯克服压缩弹簧的推力向右移动,隔断挡板阻断了流体直接流出流体出口,流体从泄压腔经过阀芯上设置的Y型流道,流入阀腔,再通过阀芯与线圈骨架之间的间隙经流体出口流出,隔断挡板及Y型流道的设置使得流体在阀腔中形成内循环,通过流动流体的快速高效散热,带走了线圈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电磁阀得到即时高效冷却,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磁阀的生产及维护成本,提高了电磁阀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磁阀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
技术介绍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现在的普通电磁阀由塑料材质的阀体、铁质阀芯、压缩弹簧、金属材质的线圈护套、线圈、塑料材质的线圈骨架、铁芯、塑料材质的端盖和若干密封圈组成。线圈不通电状态,在压缩弹簧的推力作用下,铁质阀芯通过橡胶块堵住流体入口,电磁阀处于常闭状态;线圈通电状态,产生电磁吸力,铁芯对电磁吸力进行加强,在电磁吸力作用下,铁质阀芯克服压缩弹簧的推力向右移动,打开流体入口,流体进入阀腔,经流体出口流出,来实现流体的供给。 普通电磁阀的线圈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及时散发出去,否则该热量的积聚会造成线圈和线圈骨架温度升高,而流体经流体入口进入阀腔,直接通过流体出口流出,尽管有少部分流体经过铁质阀芯和线圈骨架之间的间隙进入阀腔的中部,但由于不能形成流道循环,流体基本上没有带走热量。线圈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线圈护套传递给阀体,再经过外围空气自然散热的,这种自然散出的热量也极其有限。而塑料材质的线圈骨架受热后发生变形,导致铁质阀芯运动卡死,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线圈烧毁,造成电磁阀失效、可靠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维护成本提高;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其过热失效,往往在连续工作一小段时间后,停止工作一大段时间,等电磁阀温度下降到安全范围后再启动,这就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普通电磁阀的线圈在工作时会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线圈护套传递给阀体,再经过外围空气自然散热的,这种自然散出的热量也极其有限,热量的积聚会造成线圈和线圈骨架温度升高,而流体经流体入口进入阀腔,直接通过流体出口流出,尽管有少部分流体经过铁质阀芯和线圈骨架之间的间隙进入阀腔的中部,但由于不能形成流道循环,流体基本上没有带走热量,塑料材质的线圈骨架受热后发生变形,导致铁质阀芯运动卡死,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线圈烧毁,造成电磁阀失效、可靠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维护成本提高,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过热失效,往往在工作一小段时间后,停止工作一段时间,等电磁阀温度下降到安全范围后再启动,造成了电磁阀的工作效率低下、生产及维护成本提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阀体、铁芯、线圈骨架、线圈、线圈护套、流体入口、流体出口、隔断挡板、阀芯、泄压腔、阀腔、Y型流道;所述阀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线圈骨架密封连接,所述线圈骨架上缠绕有所述线圈,所述线圈的外部上安装有所述线圈护套,所述线圈骨架、线圈及线圈护套依次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断挡板,所述隔断挡板与所述阀芯的一端形成了所述泄压腔,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线圈骨架及铁芯合围形成了所述阀腔,所述阀芯中设置有所述Y型流道,所述Y型流道与所述泄压腔及阀腔相连通。进一步,所述阀芯与所述线圈护套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进一步,所述铁芯通过所述铁芯密封圈与所述线圈骨架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线圈护套通过线圈密封圈与所述线圈骨架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线圈护套通过阀体密封圈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阀芯之间设置有橡胶块。进一步,所述阀体的安装有所述铁芯的一端安装有端盖。进一步,所述阀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阀体。进一步,所述阀芯采用铁质阀芯。本技术提供的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线圈处于不通电状态,在压缩弹簧的推力作用下,阀芯通过橡胶块堵住流体入口,电磁阀处于常闭状态;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产生电磁吸力,铁芯对电磁吸力进行加强,在电磁吸力作用下,阀芯克服压缩弹簧的推力向右移动,打开流体入口,隔断挡板16阻断了流体直接流出流体出口,流体从泄压腔经过阀芯上设置的Y型流道,流入阀腔,再通过阀芯与线圈骨架之间的间隙经流体出口流出,实现流体的供给,该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主要用于气液脉动供给系统,在普通电磁阀结构基础上设置了隔断挡板和Y型流道,流体在阀腔中形成内循环,通过流动流体的快速高效散热,带走了线圈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电磁阀得到即时高效冷却,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降低了电磁阀的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提高了电磁阀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推广及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芯;3、橡胶块;4、流体入口 ;5、阀腔;6、流体出口 ;7、压缩弹簧;8、阀体密封圈;9、线圈护套;10、线圈密封圈;11、线圈;12、线圈骨架;13、铁芯密封圈;14、铁芯;15、端盖;16、隔断挡板;17、Y型流道;18、泄压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I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电磁阀包括阀体I、铁芯14、线圈骨架12、线圈11、线圈护套9、流体入口 4、流体出口 6、隔断挡板16、阀芯2、泄压腔18、阀腔5、Y型流道17 ;阀体I的一端安装有铁芯14,铁芯14与线圈骨架12密封连接,线圈骨架12上缠绕有线圈11,线圈11的外部上安装有线圈护套9,线圈骨架12、线圈11及线圈护套9依次安装在阀体I的内部;阀体I的另一端设置有流体入口 4及流体出口 6,流体入口 4与流体出口 6之间设置有隔断挡板16,隔断挡板16与阀芯2的一端形成了泄压腔18,阀芯2的另一端与线圈骨架12及铁芯14合围形成了阀腔5,阀芯2中设置有Y型流道17,Y型流道17与泄压腔18及阀腔5相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阀芯2与线圈护套9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铁芯14通过铁芯密封圈13与线圈骨架12密封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线圈护套9通过线圈密封圈10与线圈骨架12密封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线圈护套9通过阀体密封圈8与阀体I密封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流体入口 4与阀芯2之间设置有橡胶块3。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阀体I的安装有铁芯14的一端安装有端盖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阀体I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阀体I。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阀芯2采用铁质阀芯2。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塑料材质的阀体I左端布置流体入口 4和流体出口 6,流体入口 4和流体出口 6中间通过隔断挡板16 ;阀体I右端布置端盖15,内部布置了铁质的阀芯2,阀芯2的左端布置橡胶块3,内部设置Y型流道17 ;铁质阀芯2通过压缩弹簧7与右上方的线圈护套9相连接;线圈护套9内部布置由线圈骨架12包裹的线圈11,并通过线圈密封圈10与线圈护套9相连;线圈骨架12右端设置铁芯密封圈13,并与铁芯14密封连接;铁芯14与端盖15紧密相连;阀芯2、线圈骨架12与铁芯14形成了阀腔5 ;阀芯2与隔断挡板16中间布置有泄压腔18。线圈11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冷却式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该电磁阀包括:阀体、铁芯、线圈骨架、线圈、线圈护套、流体入口、流体出口、隔断挡板、阀芯、泄压腔、阀腔、Y型流道;所述阀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线圈骨架密封连接,所述线圈骨架上缠绕有所述线圈,所述线圈的外部上安装有所述线圈护套,所述线圈骨架、线圈及线圈护套依次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断挡板,所述隔断挡板与所述阀芯的一端形成了所述泄压腔,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线圈骨架及铁芯合围形成了所述阀腔,所述阀芯中设置有所述Y型流道,所述Y型流道与所述泄压腔及阀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兵张永康杜建红白新军陈祥林陆春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