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占金弟专利>正文

不锈钢冷弯型材的轧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712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不锈钢冷弯型材的轧制成型方法,以带钢或超薄钢板为原料在纵列式冷弯轧机上轧制,以型材断面展开后(线)的中点或中间部位定位,轧制顺序为,先中间部分后外沿部分,成型方式为先过位后就位,即先将成型部位折弯变形超过设计位置,而后逐步折回,最后就位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扩大了成型运作范围,可以完成复杂断面型材的成型,成型后不再有回弹,因而型材形状和尺寸精度高,形位误差小,并且棱边圆角小,线条棱角清晰、挺括美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弯型钢的加工工艺方法,特别是复杂断面的。冷弯型钢是在常温下采用金属压力加工,将板、带钢冷弯成一定形状的钢材。通常把薄板、薄带钢制成的冷弯型钢称之为冷弯型材。现有的冷弯型材加工工艺仍以传统的直角回折工艺为典型。制造设备有液压机、冲压机、折弯机和轧辊成型机(即轧机)。轧制成型是批量制造冷弯型材的方式。由于不锈钢型材的成型比普通钢材即碳钢的困难更大,所以,可以完成复杂断面,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普遍推广的意义,在不锈钢、碳钢、有色金属合金轧制成型中都可以应用。不锈钢冷弯型材的典型应用,是用来组装制造不锈钢门窗,它们在高标准、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锈钢门窗型材多用冷弯机组轧制成型工艺与设备制造。现有技术冷弯型材轧制成型工艺方法存在下列缺陷。(1)制成的冷弯型材断面形状比较简单,复杂断面难以成型。这一缺陷造成的情况是,由于型材断面形状比较简单,组装完成一个系列门窗,通常要用10至14个不同断面的型材,致使设备投资和型材制造成本高。(2)型材断面形状、尺寸、特别是等边尺寸精度不高、误差大。(3)型材直角平面回弹大(呈钝角),平面产生弓波。(4)型材平面度,直线度形位误差大,成品型材平面纵向实际上呈波浪状。(5)型材外棱圆角(倒角)半径过大,棱角线条不清晰美观。现有技术轧制不锈钢门窗冷弯型材时,由于不锈钢易冷作硬化,回弹较大,成型更难,上述缺陷就更加严重。以至组装的门窗其水密性、气密性、隔音和保温性能都不能达到较高要求。还有,现有技术轧制不锈钢门窗型材中常见的燕尾槽时,轧机上都需要有立辊,用来成型燕尾槽的底角,成型后角度和开口的尺寸和形状不准,误差大。如图3所示。此外,由于不锈钢冷弯型材断面的形状较复杂,轧制过程中表面有擦伤时很难恢复原样,将影响表面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概念的,这种工艺方法克服冷作硬化、回弹大的缺陷,可以完成复杂断面型材的轧制,型材成品等边尺寸和形位精度高,外棱圆角小,表面质量好;特别是轧制不锈钢门窗型材时,由于可以完成复杂断面的成型,可以减少每一系列门窗型材的种类,当轧制燕尾槽时不用立辊而全部用水平轧辊完成;轧制的型材线条棱角清晰、挺括、平面度、直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以下叙述以不锈钢带钢为原料,轧制不锈钢冷弯型材,说明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的内容和特点。显然,本专利技术方法也可以用于折弯机、冲压机和液压机的冷弯成型加工中。材料除不锈钢外,还可以是碳钢、或有色金属合金。为了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先定义说明申请文件中所用的术语。不锈钢冷弯型材。指用薄不锈钢板、薄不锈钢带冷弯制成一定形状的钢材,本申请中简称冷弯型材。不锈钢带钢简称不锈钢带。轧制、冷弯轧制、轧机。其定义请见有关科技术语词典(如“辞海”)。本申请中冷弯轧制即冷轧,简称轧制。轧机是指纵列式冷弯型材轧机,由装有轧辊的工作机座,传动机构和电动机等组成。孔型。轧机中两个轧辊上的刻槽所构成的一定形状的孔隙。轧件。即轧机中被加工的工件。冷弯型材的横截面及其展开。冷弯型材的横截面即垂直于纵向的横断面,表现了型材断面的形状。展开其断面就是带钢的宽度,表示为一段水平线。等分此水平线段的点就是中点。轧件的中间部分和外沿部分。指冷弯型材展开后、亦即轧件/工件/带钢表示为一水平线段时,将其邻近中点的部分称之为轧件中间部分,邻近左右边缘的部分称为左右外沿部分(总称外沿部分)。过位,过位区域;就位,就位区域。参见图7。由原材料(带钢)-轧件-制成型材,设想将轧件放在0(左)-0-0(右)的水平面上,称为设计平面。通过中点0有一垂直线。由0(左)--90°和0(右)--90°分别称为左过位区域和右过位区域,由0(左)-90°和0(右)-90°分别称为左就位区域和右就位区域。轧件的轧制加工部分处于设计平面之下的左右过位区域时,称为过位。轧件在设计平面(水平面)之上,在就位区域中,到达并定位到预定成型位置称为就位。过位方向/反方向。就(回)位方向/正方向。回位。参见图7。过位方向即反方向,指在过位区域中由水平面向-90°运动的方向。就位方向又称回位方向或正方向,指在就位区域中,由水平面向90°运动的方向,即最后就位成型的方向。向回位方向的运动称回位。向外。指由折弯点向邻近的边缘。若折弯点在中点之左(或右)则是向左(或右)边缘的方向。平衡受力。指在过位区域内,轧件成型部位平衡地受到上下轧辊的压力。另外,就中文而言,成型与成形二词,在本申请文件中无严格区别。本专利技术,原材料是不锈钢带或薄板,轧制设备是纵列式冷弯型材轧机,原材料自进料端进入轧机,轧件在两排平行排列而反向旋转的轧辊间变形,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特征在于,轧件开始成型轧制之前,以冷弯型材横断面展开后的中点或中间部位定位,轧件成型部位的轧制顺序为由内向外,即先中间部分后外沿部分,成型方式为先过位后就位,即先将轧件预定成型部位自其折弯点变形折弯,使之逐步过位即超过设计位置,而后逐步折回,最后就位成型。为保证本专利技术方法轧制不锈钢冷弯型材的高质量,包括满足型材等边尺寸的形位公差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方法在原材料带钢自进料端进入轧机,开始成型轧制之前,先进行纵向平整,原材料带钢在上下交叉布置的轧辊间,上下交叉受力波浪状态前进,消除纵向弧弓后再进入以后的成型阶段。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各种形状或部位的成型有以下特点。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冷弯型材展开后中间部位直角的成型,是先自折弯点折弯,向外做出小圆弧,再自折弯点向成型的反方向逐步下折,即过位至垂直平衡受力的最大角度上,然后逐步正方向回位并轧平小圆弧,最后就位成型为直角。本专利技术方法对任意一个角度的成型,是使其在过位区域内或过位状态下,处于垂直平衡受力状态下完成该角度的成型。本专利技术方法对于边沿部分的复杂成型,是在过位区域中完成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对于燕尾槽的成型,完全用水平轧辊轧制完成,先按其展开尺寸由内向外逐步折弯出“拱门”状,所说的“拱门”顶部为三角形或圆弧形,然后将所说的“拱门”顶部轧平,随“拱门”高度降低的同时,燕尾槽底部和顶平面逐步成型,最后就位成型,完成设计形状的燕尾槽。本专利技术方法对位于型材(断面展开后)中心位置横向宽度尺寸不大的平面的成型,先自中心点按平面横向宽度尺寸的一半对称地弯折,在中心点形成钝角或直角,等相连部分的造型完成的同时或以后,轧平所说的钝角或直角,完成该平面的成型。本专利技术方法前面所说的过位至垂直平衡受力的最大角度大约为45°。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再一特点是,在过位区域内进行局部成型时,预留出/预应回弹量,以消除回弹。本专利技术方法对折弯变形部位的成型,是先自折弯点向外做出小圆弧,然后自该折弯点向成型的反方向下折,即过位反折至约45°,再由此位置逐步折回,所说小圆弧随之轧平,最终完成设计的折弯就位成型。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方法轧制冷弯型材实施例1;不锈钢窗横框型材轧制工艺简图。图2.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方法成型燕尾槽示意图。图3.现有技术方法轧制成型燕尾槽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方法轧制冷弯型材实施例3;不锈钢窗上框型材轧制工艺简图。图5.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方法成型直角等边的实例。图6.现有技术方法轧制成型直角等边型材示意图。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申请文件中“过位”、“就位”等术语概念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内容和特点。特别是图1和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锈钢冷弯型材的轧制成型方法,原料是不锈钢带或超薄板,轧制设备是纵列式冷弯型材轧机,原材料自进料端进入轧机,轧件在两排平行排列而反向旋转的轧辊间变形,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特征在于,轧件开始成型轧制之前,以冷弯型材横断面展开后的中点或中间部位定位,轧件成型部位的轧制顺序为由内向外,即先中间部分后外沿部分,成型方式为先过位后就位,即先将轧件预定成型部位自其折弯点变形折弯,使之逐步过位即超过设计位置,而后逐步折回,最后就位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金弟
申请(专利权)人:占金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