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078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是一种混合作用驱动机构。永磁体粘接在该磁支架自由端,驱动臂和粘有永磁体的磁支架由半套筒一和半套筒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套筒,在该套筒对称位置上反向安装另一驱动臂和磁支架,套筒与连接轴一端由螺栓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底座过盈配合。优点是:利用容易获取的对称激励进行驱动,输出转速较大,运动平稳;驱动元件采用晶片型压电振子,价格低,结构连接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混合作用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国内外研究的惯性压电驱动器驱动信号常采用非对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驱动电源结构较复杂;驱动元件多为压电 叠堆,连接不便、变形小;大多是单纯基于压电陶瓷的性能设计研制不同结构驱动器,混合作用的新型压电驱动器国内外尚未有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以解决驱动信号发生电路复杂,压电叠堆连接不便的问题,利用磁和压电共同作用研制惯性驱动器为压电驱动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矩形压电振子的一侧用螺栓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铁质量块构成驱动臂,长板和短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磁支架,永磁体粘接在该磁支架自由端,驱动臂和粘有永磁体的磁支架由半套筒一和半套筒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套筒,在该套筒对称位置上反向安装另一驱动臂和磁支架,套筒与连接轴一端由螺栓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底座过盈配合。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中质量块与永磁体结构尺寸相同,在驱动臂末端产生磁作用,同时设计了具有夹持差的套筒,由两个半套筒组成,使得可以采用对称激励信号进行驱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利用磁和压电共同作用研制惯性驱动器、对称激励信号容易产生与控制,输出转速较大,运动平稳,转速受电压的控制性较好,驱动信号低频阶段转速与频率近似成线性关系,晶片型压电振子驱动元件价格低,设计、结构连接方便,在医疗器械、微型加工系统中具有较好的运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矩形压电振子2的一侧用螺栓4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铁质量块3构成驱动臂,长板601和短板602通过螺栓603固定连接组成磁支架6,永磁体5粘接在该磁支架自由端,驱动臂和粘有永磁体的磁支架由半套筒一 101和半套筒二 102通过螺栓103固定连接形成套筒1,在该套筒对称位置上反向安装另一驱动臂和磁支架,套筒与连接轴7 —端由螺栓103连接,连接轴7另一端与轴承8内圈过盈配合,轴承8外圈与底座9过盈配合。本技术的工作方式给夹持套筒两侧的矩形压电振子施加正弦或方波激励信号,两侧的驱动臂在垂直压电振子厚度方向上往复振动,利用具有夹持差的套筒结构及永磁体和铁质量块间磁力的作用,驱动臂往复振动的最大振幅不同,即往复振动时的最大惯性驱动力不同进而形成惯性力差,两侧的惯性力差使驱动器受到一个驱动力矩,驱动器整体产生旋转运动,磁作用的加入使压电驱动器 转速有所提升。权利要求1.一种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矩形压电振子的一侧用螺栓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铁质量块构成驱动臂,长板和短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磁支架,永磁体粘接在该磁支架自由端,驱动臂和粘有永磁体的磁支架由半套筒一和半套筒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套筒,在该套筒对称位置上反向安装另一驱动臂和磁支架,套筒与连接轴一端由螺栓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底座过盈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是一种混合作用驱动机构。永磁体粘接在该磁支架自由端,驱动臂和粘有永磁体的磁支架由半套筒一和半套筒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套筒,在该套筒对称位置上反向安装另一驱动臂和磁支架,套筒与连接轴一端由螺栓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底座过盈配合。优点是利用容易获取的对称激励进行驱动,输出转速较大,运动平稳;驱动元件采用晶片型压电振子,价格低,结构连接方便。文档编号H02N2/06GK202586802SQ20122019922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曾平, 施韬, 温建明, 程光明, 阚君武, 张忠华, 马继杰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压电混合作用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矩形压电振子的一侧用螺栓固定连接两个相同的铁质量块构成驱动臂,长板和短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磁支架,永磁体粘接在该磁支架自由端,驱动臂和粘有永磁体的磁支架由半套筒一和半套筒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套筒,在该套筒对称位置上反向安装另一驱动臂和磁支架,套筒与连接轴一端由螺栓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底座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平施韬温建明程光明阚君武张忠华马继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