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瞌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6834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瞌睡装置,其包括:基座;第一取像单元;控制模块及警示装置。第一取像单元撷取之驾驶者之脸部影像,经过控制模块之影像辨识单元读取并辨识后,当驾驶者打瞌睡时,控制模块会产生一警示讯号使警示装置产生警示显示。藉由本创作之实施可以预防驾驶者于行车时打瞌睡,藉此提高行车及乘客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瞌睡装置,其用于一种安装于驾驶区以监视驾驶之防瞌睡>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先前技术第Μ338411号揭露一种防瞌睡装置,在防瞌睡装置上设置有一连接装置,并于内部设置有一重力倾斜感知器,用于感测防瞌睡装置的水平倾斜度;一震动装置,设置于防瞌睡装置上,当重力倾斜感知器侦测到超过一定程度之倾斜角度时,会开启震动装置;一定时器,当侦测到水平侦测装置在一定程度时间内保持不动超过一定时间时,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倾斜晃动(点头)次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启动警示;以及一无线传输耳机本体(如蓝芽),在无线传输耳机本体(如蓝芽)上,相对于连接装置设置有一固定装置,使防瞌 睡装置可以与无线传输耳机本体(如蓝芽)连接固定,当固定于行车驾驶人身上时,随同震动警示,同时可具有声音警示,可以进一步达到提示驾驶人之目的。先前技术第Μ364858号揭露一种红外线光源驾驶者疲劳侦测装置,利用红外线光源及摄影机拍摄驾驶者眼睛侦测开合状况判断疲劳程度。藉由红外线光源对瞳孔和虹膜对红外光吸收率的显著差别而得到瞳孔影像;藉由影像处理区域改变,得到驾驶者在一定范围内侦测眼球活动、追踪分析眼睑状态和眼球眨眼的注视位置。最后,经由统计处理得到瞳孔大小的最大值和实时的瞳孔闭合百分比,同时利用分类器方法判断驾驶者的疲劳程度。习知之防瞌睡装置,不论是以重力倾斜感知器或以影像处理辨别驾驶者的瞌睡状态,其皆为一种单一功能之防瞌睡装置。若驾驶者同时于车内安装近年来盛行之行车纪录器,则会造成空间过于拥挤及线路杂乱之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兼有行车纪录功能之防瞌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防瞌睡装置,设置于车辆之驾驶区,包括基座;第一取像单元;控制模块以及警示装置。本创作主要是要达到预防驾驶者于行车时打瞌睡,同时也希望藉此提高行车及乘客安全。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防瞌睡装置,包括基座,其具有底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应地设置;第一取像单元,其具有第一壳体,其藉由第一旋转构件结合于第一侧面及第一摄影机,其用以撷取驾驶者之脸部影像;控制模块,至少具有一影像辨识单元,电讯连接于该第一摄影机用以读取脸部影像并加以辨识驾驶者是否进入打瞌睡状态,并产生警示讯号;以及警示装置,电讯连接且受控于控制模块,警示装置系读取警示讯号以产生警示显示。藉由本创作的实施,至少可达到下列进步功效一、可以在驾驶者打瞌睡时辨识出来并发出警示。二、可以提高行车及乘客的安全。三、可以于行驶时同时侦测驾驶者之状态并记录道路状况。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种防瞌睡装置之装置车内配置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种防瞌睡装置之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2图之另一态样之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种防瞌睡装置之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种防瞌睡装置之后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种防瞌睡装置之电路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种防瞌睡装置之警示装置车外配置图。附图标号说明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二旋转构件15第一旋转构件 20第一取像单元 21第一壳体211第一板面212第一透光部 213第二透光部214第二板面22第一摄影机 221红外线LED223第一按钮30第二取像单元 31第二壳体311第三板面312第三透光部 313第四透光部314第四板面32第二摄影机 323第二按钮40控制模块41影像辨识单元 42输出入单元50警示装置70车辆71驾驶座前方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防瞌睡装置之装置图。本技术为一种防瞌睡装置100,设置于车辆70之驾驶座前方位置71或驾驶区位置,包括基座10 ;第一取像单元20 ;控制模块40及警示装置50。基座10,其具有一底面11,一第一侧面12及一第二侧面13,第二侧面13与第一侧面12相对应地设置。底面11,其可以为一平面,底面11可以使防瞌睡装置100能平稳地放置于驾驶座前方位置71,底面11也可以为一滑动装置或一黏着装置,用以可弹性地在驾驶座前方位置71左右移动。第一侧面12,为了使第一壳体21能与基座10适当地互相结合,因此基座10提供了第一侧面12 ;第一侧面12可以为一圆弧面且对应于第一侧面12之第一壳体21亦可以为一圆弧面且两者的圆弧面为相符。第二侧面13,同样的为了使第二壳体31能与基座10适当地互相结合,因此基座10提供了第二侧面13,第二侧面13可以为一圆弧面且对应于第二侧面13之第二壳体31亦可以为一圆弧面且两者的圆弧面为相符。如图2及图3所不,第一取像单兀20,其具有一第一壳体21和一第一摄影机22。第一壳体21,其藉由一第一旋转构件旋转构件15结合于第一侧面12,由于有第一旋转构件15的设置,因此可以使第一壳体21以上、下转动之方式调整第一摄影机22之角度,以有效地撷取驾驶者的眼部影像。第一壳体21系由一第一板面211及一第二板面214所结合而成,其中第一板面211是位于第一壳体21相对于第一侧面12之另一侧。第一摄影机22,其设置于面向一驾驶者,并用以撷取该驾驶者之一脸部影像,如此可以掌握驾驶者的状态。第一摄影机22可以设置于第一板面211之内侧,如此可以使第一摄影机22可以面朝外的设置。第一板面211另外可以具有一第一透光部212,第一透光部212可以为一半透明板材所构成以利光线通过,又第一透光部212内侧可以设有复数颗红外线LED221,其电讯连接且受控于控制模块40,当环境光源不足时,红外线LED 221可以于摄影时对驾驶者打光并在不影响驾驶者开车的状况下取得较佳的影像。第一板面211亦可以具有一第二透光部213,第二透光部213可以为一半透明板材所构成以利光线通过,又第二透光部213内侧可以设有一例如是闪光的警示装置50,当防瞌睡装置100侦测到驾驶者有睡眠状态时,可以藉由警示装置50提醒驾驶者注意,此外若有其它乘客时,也可适时的注意驾驶者的精神状态。第一板面211另可以具有一第一按钮223,第一按钮223电讯连接且受控于控制模块40而可以作为设定功能之按钮。如图6所示,控制模块40,其可以为一嵌入式系统,控制模块40至少具有一影像辨 识单元41或者进一步具有一输出入单元42,影像辨识单元41为一软件程序,又其藉由微处理器加以运算以达到影像辨识之功能。影像辨识单元41电讯连接于第一摄影机22之输出端,用以在行车时读取驾驶者之脸部影像,并加以辨识驾驶者是否进入一打瞌睡状态,例如可以辨识驾驶者之脸部摇摆状态以判别其是否进入打瞌睡状态,或者可以辨识驾驶者之眼部之开眼及闭眼状态以判断其是否进入打瞌睡状态,若判断结果为真,即产生一警示讯号。如图7图所示,警示装置50,其电讯连接且受控于控制模块40,警示装置50可以为一警示灯或一声音警报器之形式设置于车外或车内,设置于车内之警示装置可以于接收到驾驶者呈现打瞌睡状态之警示讯号时,提醒驾驶者或车内其它乘客注意,而设置于车外之警示装置可以于接收到驾驶者呈现打瞌睡状态之警示讯号时,提醒前方或后方车辆之驾驶者注意行车安全。警示装置50系读取由影像辨识单元41于判断驾驶者是否进入打瞌睡状态后所发出的警示讯号来产生一警示显示。第二取像单元30,本实施例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瞌睡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取像单元;控制模块及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具有底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应地设置;第一取像单元具有第一壳体,由第一旋转构件结合于第一侧面及第一摄影机,用以撷取驾驶者之脸部影像;控制模块至少具有一影像辨识单元,电讯连接于第一摄影机用以读取脸部影像并加以辨识驾驶者是否进入打瞌睡状态,并产生警示讯号;警示装置电讯连接且受控于该控制模块,警示装置读取警示讯号以产生警示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志恒陆家梁林伯聪
申请(专利权)人:由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