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649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精确度不高、使用效率较低、实时性不强和容易误判的问题。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包括有车速传感器(3)、摄像头(5)、微处理器(1)、整车控制器(9)和报警器(11)。车速传感器(3)的红线接电源,黑线接地,黄线连接微处理器(1)的PT0引脚输出脉冲,摄像头(5)的SDA接线端与微处理器(1)的PB0接口采用信号线连接,摄像头(5)的SCL接线端和微处理器(1)的PB1接口采用信号线连接。报警器(11)的正极与微处理器(1)上的PE7引脚采用信号线连接,整车控制器(9)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的CAN1引脚采用信号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精确度不高、使用效率较低、实时性不强和容易误判的问题。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包括有车速传感器(3)、摄像头(5)、微处理器(1)、整车控制器(9)和报警器(11)。车速传感器(3)的红线接电源,黑线接地,黄线连接微处理器(1)的PT0引脚输出脉冲,摄像头(5)的SDA接线端与微处理器(1)的PB0接口采用信号线连接,摄像头(5)的SCL接线端和微处理器(1)的PB1接口采用信号线连接。报警器(11)的正极与微处理器(1)上的PE7引脚采用信号线连接,整车控制器(9)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的CAN1引脚采用信号线连接。【专利说明】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汽车安全领域的装置,更确切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公路上的汽车数量日益增多,如果车上没有安装防止驾驶员瞌睡的装置,而驾驶员由于长时间驾驶或者睡眠不足出现瞌睡状态,这无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通过监测汽车驾驶员头部下垂而发出警报的防瞌睡产品,这类产品搭载有可感知瞬间点头动作的感应器,使用时将类似耳机的蜂鸣器塞在耳孔处,并将装有感应器的一端抵住脸颊,只要瞬间点头超过了设定的角度,感应器便能够感知并将信号传递给蜂鸣器,发出警报声音唤醒瞌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调整头部前倾角度的设置和警报声音的强度,但是,瞌睡时许多驾驶员头部不一定下垂,而头部下垂并不一定打瞌睡,这就导致检测准确度低。其次,很多人并不喜欢甚至厌恶耳朵、脸部有硬物的感觉。 第二类:通过分析汽车驾驶员心率或脑电波变化而发出警报的防瞌睡产品,这类产品有一个可以测试出司机的心跳频率或脑电波变化的感应器,测定司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当司机萌发睡意时,音响系统会自动播送节奏明快的进行曲。但是,由于心律不齐患者大量存在,影响人的心律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由此可能发生的误报会给司机的驾驶带来困扰,对脑波的检测需要特殊的仪器和电极线,显然不适合作为移动检测防治打瞌睡的有效方法,另外,该类产品最大的缺陷在于装置实现成本较高,不易商品化和大众普及化。 第三类:通过安装汽车对话装置的防瞌睡产品,这类产品由计算机软件和电子设备组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不断提出诸如“最近和母亲打过电话吗”之类的问题,而一旦发现回答问题的速度出现异常或者文不对题,就会不停地闪烁仪表板上的指示灯报警,但是,这种防瞌睡装置极易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第四类:通过扫描汽车驾驶员眼部状态变化而发出警报的防瞌睡产品,这类产品利用两颗小型红外线镜头监测装置监测驾驶员的双眼,当驾驶员的视线离开所谓的“主要专注视线区域”时系统便开始计时,一旦驾驶人视线没在两秒内恢复正确位置,便发出警告音提醒驾驶员。但是,这类产品的“主要专注视线区域”难以确定,精确度也不是很高。 可见,现有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精确度不高;使用效率较低;实时性不强;容易误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精确度和使用效率较高,实时性较强,防止误判的防瞌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精确度不高、使用效率较低、实时性不强和容易误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包括有车速传感器、摄像头、微处理器、整车控制器和报警器。 车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报警器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是指:车速传感器的红线接电源,黑线接地,黄线连接微处理器上的PTO引脚。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是指:摄像头上的SDA接线端与微处理器上的PBO接口采用信号线连接,摄像头上的SCL接线端与微处理器上的PBl接口采用信号线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报警器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是指:报警器的正极与微处理器上的PE7引脚采用信号线连接,负极接地。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是指: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CANl引脚采用信号线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速传感器选用型号为VB-Z9400的霍尔转速传感器;摄像头选用型号为0V7620的数字式摄像头,内部是一个彩色CMOS型图像采集集成芯片,型号为0V7620的数字式摄像头分辨率能达到640 X 480,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帧,型号为0V7620的数字式摄像头固定在仪表板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报警器选用型号为KMB-P80 A2的电磁式蜂鸣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通过判断眼睛持续闭合时间、规定时间内眨眼次数和嘴巴高宽比来确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瞌睡状态,精确度较高,能有效的防止误判; 2.本技术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通过设置车速阈值来决定防瞌睡装置的开闭,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使用效率; 3.本技术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通过微处理器中有效的算法来提闻系统的实时性; 4.本技术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在累计报警次数超过8次而驾驶员没有反应时,能控制汽车减速行驶甚至停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微处理器,2.车速采集模块,3.车速传感器,4.摄像头控制模块,5.摄像头,6.视频采集模块,7.数字信号处理模块,8.车速控制模块,9.整车控制器,10.定时计数模块,11.报警器,12.报警器控制模块,13.图像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包括车速传感器 3、摄像头5、微处理器1、整车控制器9和报警器11。 所述车速传感器3选用型号为VB-Z9400的霍尔转速传感器,固定方法一般用厂家配备的双头螺钉一头固定在传感器底座中心孔,另一端固定在驱动桥上,它实时输出脉冲到微处理器I上,经计算得到车速,型号为VB-Z9400的霍尔转速传感器的红线(POWER)接到经过稳压后的电源上,黑线(COM)接地,黄线(OUT)连接微处理器I上的PTO引脚,用于脉冲输出。 所述摄像头5选用型号为0V7620的数字式摄像头,内部是一个彩色CMOS型图像采集集成芯片,该摄像头分辨率能达到640 X 480,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帧,固定在仪表板上,摄像头5上的SDA接线端与微处理器I的PBO接口连接,摄像头5上的SCL接线端与微处理器I的PBl接口相连,其开闭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止汽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包括有车速传感器(3)、摄像头(5)、微处理器(1)、整车控制器(9)和报警器(11); 车速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采用信号线连接,摄像头(5)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采用信号线连接,报警器(11)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1)采用信号线连接,整车控制器(9)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采用信号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虹吴伟静刘宏伟耿焕亮钟婷婷贺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