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怡安专利>正文

求救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6830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3:34
一种求救定位装置,包含一外壳、一气瓶、一气球单元、一传动单元,及一卷线器。外壳包括一下壳体、一上盖,及一启动端部。传动单元包括一可旋转地靠抵在下壳体的操作件、一与气瓶连通的流道,及一与流道末端连通的按压部。使用者借由操作求救定位装置发出求救讯息,通过扳动启动端部与扳动操作件,让使用者更容易操作,且操作件旋转推抵按压部抵触进气阀而连通流道与基座的第一管部,使气体能充入气球的球体,并且通过充满气体的球体因为浮力而推抵上盖并往上飘升且带动卷线器的线段拉伸,而通过升空的气球方便定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求救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使用者进行野外活动时,如发生危难需要寻求救助,使救援者能迅速地且明确地辨认使用者方位的求救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从事野外活动,如登山及海上活动,可让人们接近大自然,进而纾解压力,调适身心。然而,山林中的地形多变,登山者可能因不熟悉地形而迷失方向;再者,山区气候多变,容易出现无预警的雷阵雨、浓雾,此外海上活动的海象诡谲多变,如突然发生大浪等,人们常须要针对这些紧急状况发出求救讯号。而虽然以往的无线电装置可利用无线通信发出讯号,但无线电在野外容易受地形或障碍物干扰收讯 以致无法顺利收发讯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操作的求救定位装置。本技术求救定位装置包含一外壳、一气瓶、一气球单元,一传动单元,及一线段。该外壳包括一下壳体,及一可掀合地盖合该下壳体的上盖;一气瓶,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并包括一内部容装气体的瓶体,及一用于对外输出该气体的输出口;该气球单元设置于该下壳体内且位于该上盖下方,并包括一基座与一套设在该基座的气球,该基座具有一供该气球套设的第一管部及一与该第一管部连通的进气阀;该传动单元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并包括一可旋转地靠抵在该下壳体的操作件、一与该气瓶的输出口连通的流道,及一与该流道末端连通的按压部,该按压部的一端靠抵该操作件且另一端与该进气阀相对应地间隔排列,当操作该操作件旋转并推抵该按压部抵触该进气阀时,连通该流道与该进气阀,使该气瓶的气体流经该流道、该按压部及该基座的第一管部,而充入该气球,使该气球漂浮;该线段其一端固定在该下壳体内,另一端连接该气球单元。较佳地,该上盖具有一顶壁、一自该顶壁周沿向下延伸的上周壁、一形成在该顶壁邻近该上周壁其中一短边侧处并向下凹陷且延伸至该短边侧的容置槽、一盖合该容置槽且相对该顶壁枢转的启动端部,该容置槽具有一自该顶壁与该启动端部枢接处向下延伸的直立壁,与一由该直立壁底端朝该短边侧水平延伸的水平壁;该下壳体具有一底壁、一由该底壁周沿向上延伸的下周壁,及一形成在该下周壁且可相对该下周壁枢转的盖板,该启动端部具有一本体,一自该本体底端往内凸伸的凸出段,该启动端部的一端抵于该盖板上缘;该操作件具有一可活动地卡合于该水平壁的卡合部,一与该卡合部相连的颈缩部、一与该颈缩部相连并可相对于该下壳体旋转的支撑部,该颈缩部相对于该支撑部内缩,该启动端部的凸出段靠抵于该操作件的颈缩部,且该盖板对应该支撑部位置,当扳动该启动端部,使该启动端部相对该顶壁旋转而离开该容置槽,该操作件的颈缩部解除该启动端部的凸出段靠抵,使该操作件的卡合部离开该水平壁,该支撑部旋转推抵该盖板且借由该盖板靠抵该下周壁,且该支撑部推抵该按压部抵触该进气阀。较佳地,该传动单元还包括一设置套设在该按压部,且向该按压部偏压的弹性组件。较佳地,该基座还具有设置于该第一管部的外环面的阻滑纹,且该气球具有一球体、一自该球体向外延伸的颈部,及一供套设并固定该颈部于该第一管部的外环面的套管。较佳地,该基座还具有一设置在该第一管部下方的第二管部、一固定于该第二管部的外罩,及一容置于该第二管部内的电路板、一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光组件、一与该电路板电连接且供应该发光组件发光所需的电力的电池组件。较佳地,该基座还具有一设置在该第二管部与该外罩内的反光内罩,该反光内罩供该发光组件穿置而反射光源。较佳地,该基座还具有一设置该第一管部外环面与该第二管部外环面的连接部,及设置在该连接部的一开关组件、与该开关组件及该电路板电连接的一光敏电阻,该光敏电阻在光线不足时呈现导通状态,通过该电路板进而导通该发光组件;该光敏电阻在光线足够时呈现断路状态,通过该电路板控制该发光组件熄灭。较佳地,求救定位装置还包含一设置于该下壳体内的卷线器,该卷线器还包括一供该线段卷绕并使其一端固定的绕线架,该基座还具有一设置在该外罩下方且供该线段的另一端固定的挂环。较佳地,该卷线器还包括一设置在该外壳且连动该绕线架的收线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借由操作求救定位装置发出求救讯息,通过扳动启动端部与扳动操作件两个动作,让使用者更容易操作,且操作件旋转推抵按压部抵触进气阀而连通流道与基座的第一管部,使气体能充入气球的球体,并且通过充满气体的球体因为浮力而推抵上盖并往上飘升且带动卷线器的线段拉伸,而通过升空的气球方便定位;再者,且未扳动启动端部时,启动端部的L形本体分别是贴齐上盖、上周壁与下壳体的第二侧壁部,不易让使用者误触发。附图说明图I是一正视图,说明本技术求救定位装置的实施例;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一气瓶、一气球单元、一传动单元,及一卷线器容置于一外壳内,图中未绘出一气球;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一基座;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气球单元;图6是一剖视图,说明扳动一启动端部;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一操作件相对外壳旋转,推抵一按压部;图8是一剖视图,说明该气球单元膨胀,因一气球推抵使一上盖离开一下盖;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该气球单元完全离开该下盖,升至空气中;图10是一示意图,说明该求救定位装置适用于山区危难;及图11是一示意图,说明该求救定位装置适用于海上危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I、图2与图3,本技术求救定位装置适用于使用者在山区或海上活动发生紧急危难,需要向外界求援时,提供醒目的定位机制。求救定位装置之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外壳I、一气瓶2、一气球单兀3、一传动单兀4,及一卷线器5。外壳I包括一下壳体11,及一可掀合地盖合下壳体11的上盖13。下壳体11具有一底壁111,及一由底壁111周沿向上延伸的下周壁112,下周壁112具有位于二相反短边侧的一第一侧壁部113及一第二侧壁部114,下壳体11还具有一自第二侧壁部114上缘凹陷形成的缺口 115。为使下文方便说明,定义第一侧壁部113在第 二侧壁部114后方。上盖13具有一顶壁131、一自顶壁131周沿向下延伸的上周壁132、一形成在顶壁131邻近上周壁132其中一短边侧133处并向下凹陷且延伸至短边侧133的容置槽134、一盖合容置槽134且相对顶壁131枢转的启动端部135,容置槽134具有一自顶壁131与启动端部135枢接处向下延伸的一直立壁136,与一由直立壁136底端朝短边侧133水平延伸的水平壁137。此外,下壳体11还具有一自底壁111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隔板116、一自下周壁112的第一侧壁部113水平延伸至第一隔板116的第二隔板117,及一位于第二隔板117上方的倒L形第三隔板118,且第一隔板116、第二隔板117及第三隔板118区隔出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15、第三容室16及第四容室17,分别供传动单元4、气瓶2、卷线器5,及气球单元3放置。启动端部135盖合第一容室14。 气瓶2包括一内部容装气体的瓶体21、一与瓶体21连通且用于对外输出气体的输出口 22,及一显不瓶体21内部气体压力的气压表23。且由于第一隔板116上具有一穿孔121,使气瓶2可穿设于第一容室14与第二容室15中,也就是说,输出口 22及气压表23设置在第一容室14,瓶体21设置在第二容室15。瓶体21内的气体的密度轻于空气的密度,如氦气、氢气。气压表23镶嵌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求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求救定位装置包含:一外壳,包括一下壳体,及一可掀合地盖合该下壳体的上盖;一气瓶,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并包括一内部容装气体的瓶体,及一用于对外输出该气体的输出口;一气球单元,设置于该下壳体内且位于该上盖下方,并包括一基座与一套设在该基座的气球,该基座具有一供该气球套设的第一管部及一与该第一管部连通的进气阀;一传动单元,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并包括一可旋转地靠抵在该下壳体的操作件、一与该气瓶的输出口连通的流道,及一与该流道末端连通的按压部,该按压部的一端靠抵该操作件且另一端与该进气阀相对应地间隔排列,操作该操作件旋转并推抵该按压部抵触该进气阀,而连通该流道与该进气阀,使该气瓶的气体流经该流道、该按压部及该基座的第一管部,而充入该气球,使该气球漂浮;及一线段,其一端固定在该下壳体内,另一端连接该气球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怡安
申请(专利权)人:潘怡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