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动式溢流阀、直动式溢流阀阀组及液压溢流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3400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1:00
直动式溢流阀,包括遥控口(V)和与该遥控口(V)连通的液压油反作用腔(X),该液压油反作用腔(X)与进油口(P)连通,所述液压油反作用腔(X)内的液压油对阀芯(102)的作用力方向与弹簧对该阀芯(10)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并且进油承压面(PA)的液压油有效作用面积大于阀芯(102)暴露于液压油反作用腔(X)内受压面的液压油有效作用面积。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直动式溢流阀的直动式溢流阀阀组和液压溢流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动式溢流阀增加了遥控口,从而具有卸荷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动式溢流阀通过更加优化的结构设计,能够在实现溢流作用和卸荷作用时,实现了小流量溢流、大流量卸荷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溢流阀,具体地,涉及一种直动式溢流阀。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直动式溢流阀的直动式溢流阀阀组和液压溢流回路。
技术介绍
溢流阀是液压系统中一种常用的液压控制阀,其可用于液压系统主油路上控制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也可以用于某液压执行机构(例如液压缸)的工作油路上,以控制该执行机构的工作压力。溢流阀主要分为直动式溢流阀和先导式溢流阀,其中直动式溢流阀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动作灵敏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直动式溢流阀在应用上由于自身的结构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地,为了安全起见,工程机械的大多数液压系统中都安装有带遥控口(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称为“远程控制口 ”)的溢流阀,一般通过电磁阀控制遥控口的液压油油压。例如,汽车起重机的吊臂相对于水平面处于较小的角度时,吊臂重心位置与回转支承中心距离较远,起重机向吊臂方向倾覆趋势变强。若操作人员进行变幅操作,当吊臂方向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设定值而存在危险时,控制器会发出电信号使得变幅换向阀的相应进油口的二次溢流阀的遥控口失压,进而使得二次溢流阀处于卸荷状态(即泻出工作油路上的液压油),实现安全保护作用。但是,通常带遥控口的能够起卸荷作用的溢流阀都是先导式溢流阀,图I为典型的带遥控口的先导式溢流阀。如图I所示,传统的带遥控口的先导式溢流阀起卸荷作用时,遥控口 V失压,从而主阀芯弹簧腔失压,进油口 P的油压克服弹簧力推动主阀芯实现卸荷作用。在实现溢流作用和卸荷作用时,其主阀芯都会运动至极限位置,也就是说在溢流时和在卸荷时其主阀芯的开口是一样的。那么在卸荷时,若保证工作油路上的液压油能够完全卸掉,则主阀芯的开口必须足够大。这也导致在溢流时主阀芯的开口会比较大。当这种溢流阀安装在工作油路上起定压作用时,若工作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会有较多的油溢流,工作油路上的流量也会减少。这样会导致执行机构的动作速度变慢,系统发热,效率降低。同时,公知地,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同时响应速度会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中国技术专利申请CN2086355U公开了一种差压式直动溢流阀,图2所示为该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差压式直动溢流阀,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该差压式直动溢流阀不但没有遥控口、无卸荷功能,而且从液压原理上进行分析甚至其基本的溢流功能也无法实现,参见图2所示,该差压式直动溢流阀通过压力平衡阀套13与阀芯10共同形成阀内压力腔,并通过形成在阀芯10上节流孔使得所述内压力腔与溢流阀的输入口 19连通,在该申请文件的全文中均未提及处于所述阀内压力腔内的阀芯10的上端面的液压油作用面积与输入口 19的液压油作用在阀芯10的下端锥形面的液压油作用面积存在面积差,从图2所示的具体结构来看,只能认为阀芯10的上端面的液压油作用面积与阀芯10的下端锥形面的液压油作用面积相等,在此情形下,由于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在输入口 19的液压油的油压瞬间增大时,阀芯10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所述阀内压力腔的液压油瞬间受到压缩,其内的液压油的油压也会瞬间上升,由于阀芯10的上端面的液压油作用面积与阀芯10的下端锥形面的液压油作用面积相等,因此所述阀内压力腔的液压油的油压仅需要上升到与输入口 19处的油压相等,便能平衡阀芯10的下端面所受的推力,在此情形下由于所述阀内压力腔的油压与输入口 10处的油压相等,因此阀内压力腔内的液压油并不会经由阀芯10上的节流孔向输入口 19回流。因此,仅从该技术专利申请CN2086355U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来看,该差压式直动溢流阀整体而言实际是刚性的,其并不能实现差压溢流功能,更不能够经由遥控口实现卸荷功能。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直动式溢流阀,以使得该直动式溢流阀具有经由遥控口的卸荷功能,从而拓宽直动式溢流阀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动式溢流阀,该直动式溢流阀不但能够有效地实现溢流功能,而且能够用于实现卸荷功能。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动式溢流阀,该直动式溢流阀不但能够用于实现卸荷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大流量卸荷,小流量溢流。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动式溢流阀阀组,该直动式溢流阀组不但能够有效地实现溢流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卸荷功能。此外,本发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溢流回路,该液压溢流回路不但能够有效地实现溢流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卸荷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动式溢流阀,包括具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阀芯以及将该阀芯偏压至常态密封位置的弹簧,所述阀芯具有进油承压面,所述进油口输入的液压油能够作用在该进油承压面上以推动阀芯克服弹簧的阻力移动而实现溢流,其中,所述直动式溢流阀还包括遥控口和与该遥控口连通的液压油反作用腔,该液压油反作用腔与进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反作用腔内的液压油对该阀芯的作用力方向与所述弹簧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并且所述进油承压面的液压油有效作用面积大于所述阀芯的暴露于液压油反作用腔的受压面的液压油有效作用面积,以使得相同油压的液压油对所述进油承压面形成的驱动阀芯移动的作用力大于对所述受压面形成的阻止阀芯移动的作用力。为了实现大流量卸荷,小流量溢流,优选地,所述阀芯的外周面滑动配合有活塞,并且该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阀体的阀腔的内周面滑动配合,所述活塞的一端端面暴露于所述液压油反作用腔,另一端面朝向凸出形成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壁上的第一阶梯止挡面和凸出形成在所述阀芯外周面上的第二阶梯止挡面,以能够与该第一阶梯止挡面和第二阶梯止挡面接触,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常态密封位置时,所述第一阶梯止挡面与所述阀芯的另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阶梯止挡面与该阀芯的另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直动式溢流阀的弹簧腔兼作所述液压油反作用腔。典型地,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弹簧腔分别位于所述阀芯的相对端,所述阀芯的进油承压面暴露于所述进油口内。具体地,所述阀芯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弹簧腔内,该阀芯的伸入到所述弹簧腔的端部形成有弹簧座定位阶梯面并安装有第一弹簧座,该第一弹簧座通过所述弹簧座定位阶梯面定位为使得该第一弹簧座的朝向所述活塞的端面与所述活塞的暴露于所述弹簧腔的端面相互间隔。具体地,所述弹簧腔内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弹簧座相对的第二弹簧座,该第二弹簧座与调压螺杆的一端接触,该调压螺杆螺纹安装在用于封闭所述弹簧腔的堵头上。更具体地,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位于该第一弹簧内部且与该第一弹簧同轴的第二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两端和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到所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上。可选择地,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 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到所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上,所述第二弹簧支撑在所述活塞的背向所述弹簧腔的端面与所述阀芯上的支撑凸缘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座螺纹连接到所述阀芯上,以经由所述活塞压缩所述第二弹簧而使得该第二弹簧形成预紧力。优选地,所述堵头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弹簧腔内伸出的环周止挡凸缘,该环周止挡凸缘对应于所述活塞端面的边缘区域,以在该活塞朝向所述弹簧腔运动到预定位置时与该环周止挡凸缘接触。优选地,所述液压油反作用腔通过形成在所述阀芯上的阻尼孔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具体地,所述阀体上安装有阀套,所述液控口形成在所述阀套上,并通过形成在该阀套和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直动式溢流阀,包括具有进油口(P)和回油口(T)的阀体(101)、阀芯(102)以及将该阀芯(102)偏压至常态密封位置的弹簧,所述阀芯(102)具有进油承压面(PA),所述进油口(P)输入的液压油能够作用在该进油承压面(PA)上以推动阀芯(102)克服弹簧的阻力移动而实现溢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动式溢流阀还包括遥控口(V)和与该遥控口(V)连通的液压油反作用腔(X),该液压油反作用腔(X)与进油口(P)连通,所述液压油反作用腔(X)内的液压油对该阀芯(102)的作用力方向与所述弹簧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并且所述进油承压面(PA)的液压油有效作用面积大于所述阀芯(102)的暴露于液压油反作用腔(X)的受压面的液压油有效作用面积,以使得相同油压的液压油对所述进油承压面(PA)形成的驱动阀芯(102)移动的作用力大于对所述受压面形成的阻止阀芯(102)移动的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超潘文华曾浩徐尧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