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式隧道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919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垫式隧道输送机,属于输送机械技术领域。该输送机包括位于输送管道内与输送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回环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部安置在支撑于所述输送管道的托槽上;所述托槽的槽口两边分别具有包绕输送带边缘的钩头扣边,底部通过进气口与送气管路连通;来自所述进气口的气流在所述托槽内表面与所述上部输送带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气垫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输送阻力小,既避免了对输送物料的影响,同时无需大气流即可建立上部输送带上、下两面的气浮压差,从而显著节省能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尤其是一种气垫式隧道输送机,属于输送机械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煤炭、矿石之类的碎散物料输送普遍采用皮带输送机。其基本结构为,机架两端分别安置传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两滚筒之间绕有传输皮带,上层的皮带被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的承载托辊撑托。此类皮带传输存在以下明显缺点1)物料处于敞开状态,易受风雨等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细小物料飞扬,污染环境,或者导致粉状物料结块,影响物料品质;2)难以实现小弯曲半径输送,难以灵活布局,往往导致工程造价高;3)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跑偏,特别在重载运输时更是如此,结果造成物料的散落;4)皮带与托辊间摩擦力大,能耗及运行费用高;5)易损件损坏快,寿命短,维修费用高。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710040230.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式气垫输送机,包括机架、电机,主动轮与被动轮,套装于主被轮间的管道,输送带从管道外下部实施回程,管道底部布置气孔,压缩空气从气孔中进入。由于气压的作用,使输送带浮起与管内壁间形成气垫。该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众多托轮滚动磨擦阻力的影响,降低了动能消耗,提高了输送能力。但由于平输送带进入管道内圈靠输送带中间物料的重力和管口形状强迫形成,因此增加了输送阻力和输送带的磨损。此外,输送带下部与管壁间没有形成气垫气压腔,故输送带下部与上部压差小,气流大,不仅功耗大,而且在输送粉状及轻质物料时,容易被气流带走,造成输送物料的损失。其次,申请号为200310100272.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垫式圆管胶带输送机,包括传动滚筒、圆管式胶带、U型托辊、空气套管、成圆装置、鼓风机、机尾滚筒、筒外回程平托辊等组成。鼓风机鼓风进入空气套管,使圆管式胶带浮起形成气垫。该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管状输送机存在阻力大的缺陷。但存在转弯半径大、输送带圈成筒形区域过长、物料在转弯输送中由惯性造成气垫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容易引起输送带与空气套的磨擦,对输送物料有严格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送阻力小、可以输送包括块状、粉末状或糨糊状等不规则物料,并且功耗小的气垫式隧道输送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气垫式隧道输送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位于输送管道内与输送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回环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部安置在支撑于所述输送管道的托槽上;所述托槽的槽口两边分别具有包绕输送带边缘的钩头扣边,底部通过进气口与送气管路连通;来自所述进气口的气流在所述托槽内表面与所述上部输送带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气垫空腔。采用本技术后,由于物料输送过程中输送带处于气浮状态,因此输送阻力小,尤其是鼓吹的气流不仅使托槽内表面与输送带下表面之间形成气垫空腔,而且使输送带的边缘产生与钩头扣边贴合的趋势,从而阻止气流从边缘吹出,这样既避免了对输送物料的影响一即使输送粉末状物料也不会被气流吹走,同时无需大气流即可建立上部输送带上、下两面的气浮压差,从而显著节省能耗。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托槽的主体由一组分段槽体对接而成,所述分段槽体的一端外表面直接固定朝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凸出插舌的插接板,另一端外表面间隔固定朝长度方向延伸出形成凹入插口的插口板,对 接时,所述相邻两分段槽体的凸出插舌和凹入插口相互插接固定,最好所述凸出插舌和凹入插口之间装有密封件。这样即对接方便,又容易保证对接处的密闭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实施例的机头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实施例的标准段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I实施例的机尾段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I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的气垫式隧道输送机基本结构如图I所示,圆截面的输送管道支撑在间隔分布的柱脚上,由连接出料弯头6的机头段I、若干标准段2,以及连接尾罩壳7的机尾段3构成。输送管道内安装环绕内置驱动滚筒8以及改向滚筒9的回环输送带4。驱动滚筒8与置于机头段外、作为输送驱动装置的电机减速机传动连接。机尾段3的上部具有漏斗形的进料口 5。如图8所示,回环输送带4的上部安置在支撑于输送管道的托槽11上。该托槽的截面为平底V字形,其槽口两边分别形成包绕输送带4边缘的钩头扣边11-1,该结构使得位于托槽11内的输送带截面也呈平底V字形,其底部通过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喇叭口形进气口 12分别与通往压缩空气源的送气管路13连通。来自进气口 12的压缩空气气流可以在托槽11内表面与上部输送带4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气垫空腔Q,从而使输送带4上表面承载的物料W处于被输送带托起的悬浮状态,大大减小输送阻力。而且输送带的边缘产生与钩头扣边贴合的趋势,从而阻止气流从边缘吹出,因此只需较小的气流便可建立输送带上、下两面的压差,显著节省能耗。因为输送带边缘与钩头扣边结合处不承载,因此所产生的摩擦很小。本实施例气垫式隧道输送机的具体结构参见其它视图。图2、图3可以看出,机头段I中的驱动滚筒8与托槽11起始端之间的输送带过渡段装有一对与托槽斜边同向安置的托辊15,从而起到引导输送带4由托辊11的输出形状展开成平展状态的作用。由图4、图5可以看出,托槽11由间隔分布的托槽支架14支撑在输送管道内。托槽支架14由径向水平固定在输送管道的横梁14-3、由该横梁朝上延伸的两顶柱14-1以及两筋板14-2组成,两顶柱14-1的上端分别与托槽11的两槽口边缘固连,两筋板14-2分别固连在托槽11对应的两斜边外侧与两顶柱14-2之间,从而起到良好的托扶支撑作用。此外各横梁14-3下方还悬吊托扶下部输送带的回程托辊16。由图6、图7可以看出,机尾段3的托槽11的终止端与改向滚筒9之间的过渡段也装有一对与托槽斜边同向安置的托辊15,从而引导输送带4由平展状态卷曲成进入托辊11所需形状。改向滚筒9 一侧装有涨紧装置10。由于输送长度较长,实质上托槽11的主体由一组分段槽体对接而成,如图9所示,分段槽体11的一端外表面直接固定朝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凸出插舌的插接板11-2,另一端外表面通过隔垫板11-4间隔固定朝长度方向延伸出形成凹入插口的插口板11-3。对接时,相邻两分段槽体的凸出插舌11-2插入相邻凹入插口 11-3内,且相互之间装有密封橡胶条11-5,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密闭对接。工作时,输送带经托辊从机头段至机尾段改向滚筒方向运动。物料从机尾段输入到运动中的输送带上。输送带在机尾段托辊的成形作用下,圈曲后进入托槽。压缩空气由从托槽底部吹入,使输送带底部受压向上浮起形成气垫。输送带两边紧贴于槽口的钩头扣边,使输送带与托槽间形成压缩气气垫空腔实施保压,形成了均匀的气膜。在物料传输中,整个输送带受料段浮在压缩气垫上输运,气垫气体从输送带底部沿输送带方向从两端槽口溢出。由于托槽的承载面积很大,气垫腔的截面积很小,故压缩空气的耗能量很小。气垫空腔压力信号由压力传感器传出,电脑控制气动球阀实时调整和控制。物料输送到机头段经托辊后,在驱动滚筒处展开。输送的物料经后沿输送方向抛出,经出料弯头进入料仓或下一组气垫式隧道输送机实施改向输送。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气垫式隧道输送机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垫式隧道输送机,包括位于输送管道内与输送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回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上部安置在支撑于所述输送管道的托槽上;所述托槽的槽口两边分别具有包绕输送带边缘的钩头扣边,底部通过进气口与送气管路连通;来自所述进气口的气流在所述托槽内表面与所述上部输送带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气垫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祥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靖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