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顶部结构以及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911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1:17
一种集装箱顶部结构以及集装箱,所述集装箱顶部结构位于集装箱的箱体顶部,其包括一开设有顶孔的顶板、一顶盖、两导轨以及多个滚轮,所述顶盖设置在顶孔的上方且可相对顶孔竖直下移盖紧或上移松开,所述两导轨平行设置在顶板上且分列于顶盖的相对两侧,所述滚轮嵌设在导轨中且在顶盖水平开合过程中与顶盖相连,当所述顶盖上移至最下方的表面高于顶孔的上边沿后,所述滚轮沿着导轨移动以实现顶盖相对顶孔的开合。该集装箱上的顶盖采取的是滑动打开的方式,节省了打开时所需占用的空间,打开时的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可靠;且由于滑动时胶条处于非挤压的自由状态,故而减少了胶条的磨损,降低了修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顶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运输散货用的集装箱,其顶板Γ上一般都会设置有可打开的顶盖2',该顶盖2'的结构一般如图I所示,一端设置有铰链机构8',打开或关闭时,该顶盖2'基本上是以该铰链机构8'为旋转中心进行翻转。然而,具有该种顶部结构的集装箱的顶盖2'在打开时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高度空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打开时需要将整个顶盖2'拎起后进行翻转,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所存在的其上的顶盖打开时需要占用较大的高度空间且打开比较费力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顶部结构,包括一开设有顶孔的顶板,还包括一顶盖、两导轨以及多个滚轮,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顶孔的上方且可相对顶孔竖直下移盖紧或上移松开,所述两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分列于所述顶盖的相对两侧,所述滚轮嵌设在所述导轨中且在所述顶盖水平开合过程中与所述顶盖相连,当所述顶盖上移至最下方的表面高于所述顶孔的上边沿后,所述滚轮沿着所述导轨移动以实现所述顶盖相对所述顶孔的开合。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滚轮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包括滑动轨以及定位轨,所述定位轨向下方凸出地设置在所述滑动轨的底部且对应于顶盖盖紧时所述滚轮的位置,所述顶盖盖紧时所述滚轮的底部嵌入所述定位轨中,所述顶盖水平开合时所述滚轮沿着所述滑动轨移动。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集装箱顶部结构还包括一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的连接架以及至少一个调节所述顶盖与所述顶孔相对高度的顶盖调节组件,所述顶盖水平开合时所述顶盖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架以及所述顶盖。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架包括至少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两导轨之间且位所述顶盖的一侧或上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至少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顶盖调节组件包括一定位板、一挡止件、一螺杆以及调节螺母,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定位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挡止件挡止在所述定位板的下方,所述螺杆的底端穿过所述定位板后与所述挡止件相连,所述螺杆的顶端穿过所述连接板后向上伸出所述连接板,所述调节螺母螺接在所述螺杆的顶端且底端抵顶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顶盖调节组件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定位板弹性抵顶。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至少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顶盖调节组件包括一定位板、一螺栓以及一手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定位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板上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开设有一螺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螺孔相螺接,所述螺栓的头部挡止在所述定位板的下方,所述螺栓的尾端向上穿出所述连接板后垂直连接所述手柄。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顶盖调节组件还包括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栓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顶盖盖紧时所述限位块抵顶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顶盖调节组件包括一底座以及一挂架,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上,所述挂架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架包括两连接杆、至少一定位杆以及至少一钩体,所述两连接杆设置在所述两导轨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连接在所述两连接杆之间,所述钩体连接在所述定位杆上对应于所述挂架的位置,以在所述顶盖上移至最下方的表面高于所述顶孔的上边沿时所述挂架旋转挂扣在所述钩体上。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所述导轨沿着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其中,集装箱顶部结构还包括一锁紧机构,所述顶盖盖紧时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顶盖相连以将顶盖锁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集装箱所存在的其顶部的顶盖打开时需要占用较大的高度空间且打开比较费力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为前述的集装箱顶部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上的顶盖采取的是滑动打开的方式,节省了打开时所需占用的空间,打开时的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且由于滑动时胶条处于非挤压的自由状态,故而减少了胶条的磨损,降低了修理成本;又由于顶盖不可相对顶板翻转,故而避免了顶盖误翻转打开易碰到高压电线等其它障碍物造成危险的问题,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集装箱顶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压紧时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松开时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上的导轨沿B-B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压紧时沿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6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松开时沿C-C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的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压紧时沿D-D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9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松开时沿D-D线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的实施例四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压紧时沿E-E线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中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在顶盖松开时沿E-E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可设置在集装箱的箱体顶部,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14所示,本技术的集装箱顶部结构包括一顶板I、一顶盖2、两导轨3A/3B/3C/3D以及多个滚轮4,还可以包括一锁紧机构。所述顶板I为一普通的集装箱顶板结构,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顶孔11。所述顶盖2设置在所述顶孔11的上方且可相对所述顶孔11竖直下移盖紧或上移松开。所述顶盖2的底端与顶孔11的上边沿相对应的位置可设置有胶条21,当所述顶盖2盖紧时,所述胶条21压紧所述顶孔11的上边沿。所述两导轨3A/3B/3C/3D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I上且分列于所述顶盖2的相对两侦U。所述两导轨3A/3B/3C/3D可沿着所述顶板I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可沿着所述顶板I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滚轮4嵌设在所述导轨3A/3B/3C/3D中。在所述顶盖2打开后或打开过程中,所述滚轮4直接或通过一些器件与所述顶盖2相连;而在所述顶盖2盖紧在所述顶孔11上时,所述滚轮4与所述顶盖2之间可以是相连的也可以是断开的。在顶盖2的打开过程中,当所述顶盖2上移松开至最下方的表面高于所述顶孔11的上边沿后,所述滚轮4沿着所述导轨3A/3B/3C/3D移动以实现所述顶盖2相对所述顶孔11的开合。所述锁紧机构在顶盖2盖紧时可与所述顶盖2相连以将顶盖2锁固。所述锁紧机构可为锁杆或螺栓。对于设置有特殊结构的导轨3A的集装箱顶部结构,下面以实施例一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4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顶部结构,包括一开设有顶孔的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顶盖、两导轨以及多个滚轮,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顶孔的上方且可相对顶孔竖直下移盖紧或上移松开,所述两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分列于所述顶盖的相对两侧,所述滚轮嵌设在所述导轨中且在所述顶盖水平开合过程中与所述顶盖相连,当所述顶盖上移至最下方的表面高于所述顶孔的上边沿后,所述滚轮沿着所述导轨移动以实现所述顶盖相对所述顶孔的开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军李爱华吕国权王峰吴益梅陈耀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