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胎转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763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轮胎转向轮,包括回转平台,立板,轮胎,轮毂,轮辋,主轴,回转平台与主轴通过立板连接在一起,装有轮胎的轮辋固定在轮毂上,对称分布在主轴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此种双轮胎转向轮结构,转向轮的抗震能力得到增强,对称式安装使牵引车重量通过回转平台、立板传递至主轴两侧,均匀分布在两侧轮胎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双轮胎传递到主轴上,主轴受力情况更加均衡,牵引车稳定性得到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支点牵引车的双轮胎转向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三支点牵引车驱动轮为单轮胎结构,在凹凸不平地面上行驶震动较大,表面附着力较差,牵引车的底部空间限制了轮胎的尺寸与承载能力,极大地制约了整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车身底部空间使用率高、减震性能好、防滑能力强的双轮胎转向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轮胎转向轮,包括回转平台1,立板2,轮胎3,轮毂4,轮辋5,主轴6,回转平台I与主轴6通过立板2连接在一起,装有轮胎3的轮辋5固定在轮毂4上,对称分布在主轴6两侧。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平台I与主轴6通过立板2焊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此种双轮胎转向轮结构,转向轮的抗震能力得到增强,对称式安装使牵引车重量通过回转平台、立板传递至主轴两侧,均匀分布在两侧轮胎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双轮胎传递到主轴上,主轴受力情况更加均衡,牵引车稳定性得到提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I-回转平台,2-立板,3-轮胎,4-轮毂,5-轮辋,6-主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轮胎转向轮,包括回转平台1,立板2,轮胎3,轮毂4,轮辋5,主轴6,回转平台I与主轴6通过立板2连接在一起,装有轮胎3的轮辋5固定在轮毂4上,对称分布在主轴6两侧。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回转平台I与主轴6通过立板2焊接在一起。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此种双轮胎转向轮结构,转向轮的抗震能力得到增强,对称式安装使牵引车重量通过回转平台、立板传递至主轴两侧,均匀分布在两侧轮胎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双轮胎传递到主轴上,主轴受力情况更加均衡,牵引车稳定性得到提高。权利要求1.ー种双轮胎转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平台(1),立板(2),轮胎(3),轮毂(4),轮辋(5 ),主轴(6 ),回转平台(I)与主轴(6 )通过立板(2 )连接在一起,装有轮胎(3 )的轮辋(5)固定在轮毂(4)上,对称分布在主轴(6)两侧。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双轮胎转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平台(I)与主轴(6)通过立板(2)焊接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轮胎转向轮,包括回转平台,立板,轮胎,轮毂,轮辋,主轴,回转平台与主轴通过立板连接在一起,装有轮胎的轮辋固定在轮毂上,对称分布在主轴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此种双轮胎转向轮结构,转向轮的抗震能力得到增强,对称式安装使牵引车重量通过回转平台、立板传递至主轴两侧,均匀分布在两侧轮胎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双轮胎传递到主轴上,主轴受力情况更加均衡,牵引车稳定性得到提高。文档编号B60B37/00GK202573650SQ20122011083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周仕涛, 韩璞, 赵永华, 杨亮, 李文飞, 杨光, 何永军 申请人:山东山推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轮胎转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平台(1),立板(2),轮胎(3),轮毂(4),轮辋(5),主轴(6),回转平台(1)与主轴(6)通过立板(2)连接在一起,装有轮胎(3)的轮辋(5)固定在轮毂(4)上,对称分布在主轴(6)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仕涛韩璞赵永华杨亮李文飞杨光何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山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