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5420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凝管、盛装有冷却水的水槽及投放在水槽内的潜水泵,冷凝管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槽内腔连通,冷凝管的进水口与潜水泵的出水口管路连接。该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在使用时不受任何外围设施的限制与影响,其水槽内的冷却水为循环利用,因此,对其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内与冷却操作相关的试验装置不再必须安装在有上下水道的地方附近,给操作带来了便利性,一方面杜绝了操作过程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大节省了水资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实验室内进行蒸馏、分馏、回流等基本操作时,冷却蒸汽形态物质的公知方法是采用冷凝管,同时使用自来水充当冷却介质,具体操作方式为用水管(软管)将冷凝管的进水口与自来水龙头连通,自来水通过冷凝管后从冷凝管的出水口排出,再经管路直接排入下水道。这种操作方式的缺点是一、需要把试验装置安装在有上下水道的地方附近,给操作带来了不便;二、充当冷却介质的自来水一次性使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一方面为了使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冷却操作过程更为便利,一方面为了杜绝操作过程对水资源的浪费,以节省水资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凝管、盛装有冷却水的水槽及投放在水槽内的潜水泵,冷凝管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槽内腔连通,冷凝管的进水口与潜水泵的出水口管路连接。需要使用该冷却装置时,只需开启水槽内的潜水泵即可。当潜水泵开启后,水槽内的冷却水将通过潜水泵及连通管路循环流经冷凝管,使冷凝管起到冷却作用。为了保证冷却水的冷却效果,水槽容积大小的确定以能够保证其所盛装的冷却水始终不超过40V为最低标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在使用时不受任何外围设施的限制与影响,其水槽内的冷却水为循环利用,因此,对其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内与冷却操作相关的试验装置不再必须安装在有上下水道的地方附近,给操作带来了便利性,一方面杜绝了操作过程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大节省了水资源。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箭头表示管路中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图中1·冷凝管2.水槽3.潜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凝管I、盛装有冷却水的水槽2及投放在水槽2内的潜水泵3,冷凝管I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槽2内腔连通,冷凝管I的进水口与潜水泵3的出水口管路连接。需要使用该冷却装置时,只需开启水槽2内的潜水泵3即可。当潜水泵3开启后,水槽2内的冷却水将通过潜水泵3及连通管路循环流经冷凝管1,使冷凝管I起到冷却作用。为了保证冷却水的冷却效果,水槽2容积大小的确定以能够保证其所盛装的冷却水始终不超过40°C为最低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凝管(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盛装有冷却水的水槽(2)及投放在水槽(2)内的潜水泵(3),冷凝管(I)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槽(2)内腔连通,冷凝管(I)的进水口与潜水泵(3)的出水口管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凝管、盛装有冷却水的水槽及投放在水槽内的潜水泵,冷凝管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槽内腔连通,冷凝管的进水口与潜水泵的出水口管路连接。该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在使用时不受任何外围设施的限制与影响,其水槽内的冷却水为循环利用,因此,对其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内与冷却操作相关的试验装置不再必须安装在有上下水道的地方附近,给操作带来了便利性,一方面杜绝了操作过程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大节省了水资源。文档编号B01L7/00GK202570220SQ201220229840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刘玉民, 邵振英 申请人:保定市金科汇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室用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凝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盛装有冷却水的水槽(2)及投放在水槽(2)内的潜水泵(3),冷凝管(1)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槽(2)内腔连通,冷凝管(1)的进水口与潜水泵(3)的出水口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民邵振英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金科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