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755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壳体,导热箔,电芯,汇流极柱,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金属或硬质壳体,该金属或硬质壳体围成用于安装电池芯体的壳体;所述电芯为多组集成式电芯,每组包括了多个软包单体电芯;所述每组集成式电芯的1/3和2/3处设置所述导热箔;所述软包单体电芯在壳体内全部并联,并通过汇流极柱引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ー种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突飞猛进,锂离子动カ电池由于其自身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领域。但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使用中发现,现有大容量方形电池,由于制作中涂布不均、碾压波动等引起容量、内阻大小不一,导致单体电池或模组间差异大,给电池管理系统带来监控难度,同时降低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減少使用寿命,严重影响EV\HEV等新能源车的推广。同时由于软包电池面积大,抗鼓胀能力弱,往往因变形而导致整包受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给电池包的设计和 投入使用带来压力。由于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为有机电解液,电解液的闪点和沸点都很低,在较低温度下就易分解;电池生产过程中注入电解液后,电池内部多余的空间很小,特别是现在软包电池的制作,电池内没有多余空间;电池在使用时充放电会发热,热量会使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另外过充过放以及注液后电解液会和正负极物质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造成电池内部压强明显改变,造成鼓胀等严重变形的现象;严重时会发生短路起火,増加了装车后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加工エ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能提高电池一致性和安全性能的锂离子动カ电池壳体及动カ电池,通过已分容软包电池容量、内阻等二次确认,按一定方案组配成集成式电芯,外加金属或硬质壳体,在一定外压カ焊接成型,再用汇流片连接极耳,紧固到导流极柱即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ー种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导热箔,电芯,汇流极柱,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金属或硬质壳体,该金属或硬质壳体围成用于安装电池芯体的壳体;所述电芯为多组集成式电芯,每组包括了多个软包单体电芯;所述每组集成式电芯的1/3和2/3处设置所述导热箔;所述软包单体电芯在壳体内全部并联,并通过汇流极柱引出。进ー步地,还包括极耳和汇流片,集成式电芯通过汇流片连接极耳,并连接汇流极柱。进ー步地,所述壳体为两个U型金属或硬质材质组成,通过加压后焊接为一体,厚度为 O. 2_lmm。进ー步地,所述导热箔为导热铜箔或铝箔,厚度为O. 10-0. 20mm。进ー步地,所述软包单体电芯组装时荷电量为70-90%,单体最佳容量为l-10Ah。进ー步地,所述动カ电池容量为3_60Ah。进ー步地,所述动カ电池整个电池厚度控制在15-60_。进ー步地,所述金属箔为L型,底边置于壳体底部。上述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进ー步地,包括如下步骤(I)通过已分容软包电池容量、内阻等二次确认,按一定方案组配成集成式电芯;(2)外加金属或硬质壳体,并在一定外压カ焊接成型;(3)用汇流片连接极耳,紧固到导流极柱。进ー步地,步骤(I)中进ー步包括制作好软包电芯单体,单体电芯经过一定温度和湿度要求下进行容量和内阻、放电平台时间检测,作为组配依据,对符合要求的电芯按一定数量分组,每组即可构成后端所需电芯;步骤(2)中进ー步包括在组配好的电芯的1/3和2/3处加放导热金属箔;壳体焊接时加上強制外力,使壳体内间距比软包电芯组的总厚度小O. 5-lmm,使内部电芯之间不留有间隙,保证热量经过传导形式排出;步骤(3)中进ー 步包括将电芯的正负极与汇流极柱连接,与壳体连接,从而完成集成式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软包电池,硬壳集成,对电池容量、内阻等二次确认,有利于集成电池高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锂离子动カ电池及动カ电池壳体,首先是制作好软包电池単体,单体电池经过一定温度和湿度要求下进行容量和内阻、放电平台时间检测,作为组配依据,对符合要求的电池按一定数量分组,每组即可构成后端所需电芯;再在组配好的电池的1/3和2/3处加放导热金属箔,金属箔为“L”,“L”边置于壳体底部,利于与极柱端对应的导热,形成均匀的热循环场。附图说明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动カ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动カ电池中导热金属箔形状的示意图;图3为图I锂离子动カ电池壳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I锂离子动カ电池所用软包电池;图5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动カ电池外观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I、壳体,2、导热箔,3、电芯,4、汇流极柱,5汇流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其为本专利技术多种实施方式中的ー种优选实施例。锂离子动カ电池壳体,包括金属或硬质壳体和导热铜箔或铝箔,该金属或硬质壳体围成用于安装电池芯体的壳体;所述壳体为两个U型金属或硬质材质组成,通过加压后焊接成一体;在所述每组电芯的1/3和2/3处加放导热铜箔或铝箔,所述软包电池在壳体内全部并联,再通过汇流极柱引出。金属或硬质壳体厚度为O. 2-1_。软包电芯在组装时最佳荷电量为70-90%,且按一定制度处理进行筛选。软包电池单体最佳容量为l-10Ah。导热铜箔或铝箔厚度为O. 10-0. 20mm。动カ电池容量为3_60Ah,具体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动力电池整个电池厚度控制在15-60_。锂离子动カ电池,由电池壳体及设于该电池壳体内部的软包电池芯及导热金属箔构成;电池壳体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另外,壳体焊接时加上強制外力,使壳体内间距比软包电池组的总厚度小O.5-lmm,使内部电芯之间不留有间隙,保证热量经过传导形式排出;提高了软包电池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电池大电流使用时的极化,能够有效减小电池鼓胀的机率。再将电池的正负极与汇流极柱连接,与壳体连接,从而完成集成式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參照附图,按照A车型电池能量需要,电池容量为45AH,共需165只;根据本专利方案,则每只集成电池选取容量为5Ah的软包小单体电芯,小单体电芯荷电量为75%时厚度为2. 65mm,所需9个单体电芯;A车总共需要165*9=1485只单体小电芯,将ー定比例5Ah电芯上机分容,按平台放电时间误差为IOOmS选取电芯,再按内阻误差O. Olm Ω,容量误差10. 56mA组配每个集成电池所需的9只小单体电池。再在组配好的电池的1/3和2/3处加放导热金属箔,金属箔为“じ’,“ L”边置于壳体底部,金属箔选用O. Imm厚铝箔。所需“U型”壳体内腔宽度为9*2. 65-1+0. 1*2=23. 05mm,则单个“U型”壳体内腔宽度为11. 53mm ;再将·电池的正负极与汇流极柱连接,与壳体连接,从而完成集成式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热箔,电芯,汇流极柱,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金属或硬质壳体,该金属或硬质壳体围成用于安装电池芯体的壳体; 所述电芯为多组集成式电芯,每组包括了多个软包单体电芯; 所述每组集成式电芯的1/3和2/3处设置所述导热箔; 所述软包单体电芯在壳体内全部并联,并通过汇流极柱引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和汇流片,集成式电芯通过汇流片连接极耳,并连接汇流极柱。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热箔,电芯,汇流极柱,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金属或硬质壳体,该金属或硬质壳体围成用于安装电池芯体的壳体;所述电芯为多组集成式电芯,每组包括了多个软包单体电芯;所述每组集成式电芯的1/3和2/3处设置所述导热箔;所述软包单体电芯在壳体内全部并联,并通过汇流极柱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锋柱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