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081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电连接座,该电连接座设有至少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枢接部;一盖体,盖设于电连接座上,盖体设有至少一锁固部对应锁固扣合部,且盖体绕着枢接部相对电连接座进行开启闭合;以及至少一弹性件抵持电连接座,当锁固部解除对扣合部的锁固时,弹性件受回弹而自动弹起,使盖体下方形成操作空间足供操作者用手指开启盖体,操作方便且不会有刮伤手指的危险,较为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盖体可自动弹起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常用的电子卡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以及一盖体水平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二扣合部和一枢接部,所述盖体可绕着所述枢接部相对所述绝缘本体进行开启闭合,所述盖体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二锁固部锁固所述扣合部,以及一滑动槽沿所述枢接部滑动。将电子卡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前,操作者需要用手将所述盖体打开,放入电子卡,向后推动所述盖体,使所述锁固部锁固所述扣合部;需要取下电子卡时,向前推动所述盖体,使所述锁固部解除对所述扣合部的锁固,操作者也要将所述盖体打开,然后取出电子卡。由于电子产品轻薄小的发展趋势,所述电子卡连接器结构较小,所述盖体与所述 电路板之间的距离较小,操作者若要打开所述盖体需将手指设法钻进所述盖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对所述盖体施力将其打开,操作十分不便,且操作过程容易弄伤手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操作方便、安全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电连接座,所述电连接座设有至少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枢接部;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上,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一锁固部对应锁固所述扣合部,所述盖体绕着所述枢接部相对所述电连接座进行开启闭合;至少一弹性件抵持所述电连接座,当所述锁固部解除对所述扣合部的锁固时,所述弹性件受回弹而自动弹起,使所述盖体下方形成操作空间足供操作者开启所述盖体。进一步,所述弹性件自所述盖体一体延伸形成。进一步,所述弹性件对称设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枢接部邻近。进一步,所述弹性件包括一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以及一弯折部自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电连接座弯折延伸,所述弯折部抵持于所述电连接座。 进一步,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一滑动槽,所述枢接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枢接部之间有相对位移,使得所述盖体和所述电连接座之间相对滑动。进一步,所述滑动槽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当所述锁固部锁固所述扣合部时,所述枢接部位于所述前端;当所述锁固部解除对所述扣合部的锁固时,所述枢接部位于所述后端。进一步,所述盖体包括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凹口,所述弹性件自所述凹口延伸形成。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凹口内,在操作者开启所述盖体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连接座保持一距离。进一步,所述枢接部下方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抵持所述滑动槽的边缘。进一步,所述弹性件由所述盖体撕裂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弹性件抵持所述电连接座,当所述锁固部解除对所述扣合部的锁固时,所述弹性件受回弹而自动弹起,使所述盖体下方形成操作空间足供操作者用手开启所述盖体,操作方便且不会有刮伤手指的危险,较为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盖体处于自由状态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盖体被按压时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盖体被锁固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座I绝缘本体10端子11中间部12收容槽121侧臂13扣合部131让位槽132枢接部133凸块134盖体2主体部21侧部22锁固部221凹槽2210片状部2211滑动槽222前端2221后端2222凹口 23弹性件24连接部241弯折部242操作空间25电路板200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电连接座I,一盖体2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I上。所述电连接座I包括一绝缘本体10,多个端子1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中间部12以及两侧臂13位于所述中间部12两侧,所述中间部12设有多个收容槽121,每一所述侧臂13设有二扣合部131位于所述侧臂13的前端,所述扣合部131是一台阶状凸出部,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臂13可设置一所述扣合部131位于所述侧臂13的前端,所述扣合部131可设为其它形状。每一所述侧臂13邻近所述扣合部131的位置处设有一让位槽132,以及一枢接部133设于所述侧臂13的后端,所述枢接部133是自所述侧臂13凸伸形成的枢转轴,所述枢接部133下方设置一凸块134,所述凸块134呈长条状。所述端子11设置为两排,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1。所述盖体2枢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其包括一主体部21,二侧部22位于所述主体部21两侧,以及一凹口 23位于所述侧部22与所述主体部21之间,且所述凹口 23设于所述侧部22的后端。每一所述侧部22设有二锁固部221与所述扣合部131对应,以及一滑动槽222与所述枢接部133对应。所述锁固部221是自所述盖体2形成的一凹槽2210及位于所述凹槽2210内的一片状部2211,锁固时,所述扣合部131进入所述凹槽2210且被所述片状部2211扣持以将所述盖体2与所述电连接座I保持锁固。所述枢接部133位于所述滑动槽222内,所述滑动槽222与所述枢接部133可沿前后方向相对位移,以带动所述盖体2与所述电连接座I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盖体2与所述电连接座I的锁固和打开。所述滑动槽222为一长形槽,具有一前端2221和一后端2222,当所述盖体2向后滑动至所述枢接部133位于所述前端2221时,所述锁固部221锁固所述扣合部131,所述盖体2被锁固,当所述盖体2向前滑动至所述枢接部133位于所述后端2222时,所述锁固部221与所述扣合部131解除锁固,即所述锁固部221位于所述让位槽132,此时所述滑动槽222的边缘抵持于所述凸块134,防止所述滑动槽222相对于所述枢接部133滑动,从而所述盖体2可稳定的绕着所述枢接部133转动而被打开,如此,所述盖体2可实现锁固和打开。二弹性件24设于所述盖体2上,且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弹性件24呈对称设置且分别邻近所述枢接部133,使得所述弹性件24对所述绝缘本体10的抵持力比较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是一弹片,与所述盖体2 —体延伸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是由所述盖体2撕裂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与所述盖体 2可以是组装成一体的,亦可设置为其它形状,制造简便者为佳,所述弹性件24设于所述凹口 23内,自所述凹口 23向后延伸,在操作者开启所述盖体2时,所述弹性件24与所述绝缘本体10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所述盖体2可方便的被操作者打开而不会受到所述弹性件24的抵持作用。所述弹性件24包括一连接部241与所述盖体2连接,以及一弯折部242自所述连接部241朝向所述绝缘本体10弯折延伸,所述弯折部242可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表面,以提供较好的弹性。如图2,所述电连接器100焊接于一电路板200上,其用于供一对接元件(未图示)自前向后插入,而与所述端子11电性对接。所述对接元件插入及拔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操作方法如下如图3至图5,所述对接元件未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座,所述电连接座设有至少一扣合部以及至少一枢接部;??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电连接座上,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一锁固部对应锁固所述扣合部,所述盖体绕着所述枢接部相对所述电连接座进行开启闭合;??至少一弹性件抵持所述电连接座,当所述锁固部解除对所述扣合部的锁固时,所述弹性件受回弹而自动弹起,使所述盖体下方形成操作空间足供操作者开启所述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吴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