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大张力卷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60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带大张力卷取机上的钳口装置。其解决目前存在的压紧螺栓易松动,甚至折断而停机,活动钳口条易被拉弯等不足。措施:其主要由棱锥轴1、扇形板2、钳口3和4、油缸活塞5、活动钳口条6、复位弹簧7、油管8组成,其在于钳口3和4在扇形板2上固定后的整体形状为倒梯形;每个扇形板2的斜台面对应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段活动钳口条6上以其中心线为准,对称安装两个油缸活塞5,在该中心线上安装复位弹簧7;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限位快9,每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活动钳口条6在两个限位快9之间作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钳口带钢夹紧均匀、不打滑、钳口不卡死,实施简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带大张力巻取机,具体讲属于其上的钳口装置。
技术介绍
巻取机是带钢连续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为了方便带钢巻取,巻取机巻筒上一般都设有钳 口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带钢巻取的初始阶段,将导入鉗口部位的带钢夹紧后,缠绕2 3圈, 然后加张力正常巻取。在巻取带钢厚度《0.5mm薄带时,为了防止带巻内层产生压痕,通常在 巻筒外表面加一个无缝衬套,辅助皮带助巻器巻取。按钳口夹紧力性质的不同,钳口可分为 液压钳口和机械钳口两大类。液压钳口由于夹紧力大,常用在连轧线的大张力巻取机上,机 械钳口则用于退火、酸洗、纵剪等一'般巻取机上。冷连轧线上的大张力巻取机巻筒采用的是径向液压钳口,它由大固定钳口、小固定钳口、 一个活动钳口条、若干个钳口活塞及回复弹簧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液压系统的高 压油通过若千个钳口活塞缸推动活动钳口条向上移动,插入钳口中的带钢被夹紧,此时巻取 机开始工作,带动带钢巻取;巻取完毕时,活塞缸处于泄油状态,工作时被压縮的弹簧开始 回复,带动活动钳口条下移,钳口张开,带巻处于卸巻状态。由于其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 钳口装置由于受力不合理,分布在固定钳口上的压紧螺栓受交变拉应力影响,极易松动,甚至折断造成钳口故障而停机;2、 若干个钳口活塞同时作用在一个活动钳口条上,由于各钳口活塞作用客观上不同步, 导致活动钳口条被拉弯、扭曲、易卡死使夹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钳口上的压紧螺栓稳固、钳口带钢夹紧 力均匀、易脱巻、作业效率高的钢带大张力巻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钢带大张力巻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主要由棱锥轴、扇形板、与扇形板连接的两个钳口、与油缸活塞连接的活动钳口条、油缸活塞上的复位弹簧、与油缸活塞连接的油管组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在于两个钳口在扇形板上固定后的整体形状为倒梯形;每个扇形板的斜台面对应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在每段活动钳口条上以其中心线为准,对称安装两个油缸活塞,在该中心线上安装复位弹簧;在扇形板上通过螺栓固定限位快,每段活动钳口条在每两个限位快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活动钳口条在两个限位快之间作上下移动。其在于右边的钳口的外侧边还为直角边。本技术解决了老式钳口带钢夹紧不均、易打滑、钳口卡死、脱巻困难、钳口螺栓易 松动、折断,钳口运行不稳等问题,实施简便,易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钢带大张力巻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活动钳口条与两个油缸活塞及回复弹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三个活动钳口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 3描述钢带大张力巻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由棱锥轴(1)、扇形板(2)、与扇形板(2)连接的 钳口 (3、 4)、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活动钳口条(6)、油缸活塞(5)上的复位弹簧(7)、 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油管(8)组成。其在于钳口 (3、 4)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 定后的整体形状为倒梯形;选用有5个斜台面的扇形板(2),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 各块限位快(9),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其安装数量与斜台面 个数相同,均为5个,每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能作上下移动;在每 段活动钳口条(6)上以其中心线为准,对称常规安装两个油缸活塞(5),在中心线上通过弹簧杆(10)安装复位弹簧(7)。实施例2结合图2 4描述钢带大张力巻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由棱锥轴(1)、扇形板(2)、与扇形板(2)连接的 钳口 (3、 4)、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活动钳口条(6)、油缸活塞(5)上的复位弹簧(7)、 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油管(8)组成。钳口 (4)的外侧边加工成直角边,钳口 (3、 4)在 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后的整体形状为直角倒梯形;选用有3个斜台面的扇形板(2), 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各块限位快(9),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 口条(6),其安装数量与斜台面个数相同,均为3个,每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能作上下移动;在每段活动钳口条(6)上以其对称线为准,对称常规安装两个油 缸活塞(5),在对称线上通过弹簧杆(10)安装复位弹簧(7)。工作原理活动钳口条(6)随着在其上对称安装的二个油缸活塞(5)及一个复位弹簧(7)上下往 复运动。当巻筒开始工作时,钢带导入钳口,油管(8)开始供油,油缸活塞(5)推动活动 钳口条(6)向上运动,复位弹簧(7)处于压縮状态。钢带被夹紧,随之巻筒转动2 3圈后, 巻取机带张力巻取。此后,油管(8)中油压卸载,复位弹簧(7)伸展,带动活动钳口条(6) 向下移动,油缸活塞(5)回复到原位,完成了钳口装置的一次工作循环。权利要求1、钢带大张力卷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主要由棱锥轴(1)、扇形板(2)、与扇形板(2)连接的钳口(3、4)、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活动钳口条(6)、油缸活塞(5)上的复位弹簧(7)、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油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钳口(3、4)在扇形板(2)上固定后的整体形状为倒梯形;每个扇形板(2)的斜台面对应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段活动钳口条(6)上以其中心线为准,对称安装两个油缸活塞(5),在该中心线上安装复位弹簧(7);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限位快(9),每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活动钳口条(6)在两个限位快(9)之间作上下移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大张力巻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其特征在于钳口 (4)的外 侧边还为直角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钢带大张力卷取机上的钳口装置。其解决目前存在的压紧螺栓易松动,甚至折断而停机,活动钳口条易被拉弯等不足。措施其主要由棱锥轴1、扇形板2、钳口3和4、油缸活塞5、活动钳口条6、复位弹簧7、油管8组成,其在于钳口3和4在扇形板2上固定后的整体形状为倒梯形;每个扇形板2的斜台面对应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段活动钳口条6上以其中心线为准,对称安装两个油缸活塞5,在该中心线上安装复位弹簧7;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限位快9,每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活动钳口条6在两个限位快9之间作上下移动。本技术钳口带钢夹紧均匀、不打滑、钳口不卡死,实施简便。文档编号B21C47/32GK201179531SQ20082006672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余光明, 刘和清, 李良洪, 武铁军, 赵长敏, 毅 钟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带大张力卷取机用新型钳口装置,主要由棱锥轴(1)、扇形板(2)、与扇形板(2)连接的钳口(3、4)、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活动钳口条(6)、油缸活塞(5)上的复位弹簧(7)、与油缸活塞(5)连接的油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钳口(3、4)在扇形板(2)上固定后的整体形状为倒梯形;每个扇形板(2)的斜台面对应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段活动钳口条(6)上以其中心线为准,对称安装两个油缸活塞(5),在该中心线上安装复位弹簧(7);在扇形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限位快(9),每段活动钳口条(6)在每两个限位快(9)之间安装一段活动钳口条(6),活动钳口条(6)在两个限位快(9)之间作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洪余光明武铁军钟毅赵长敏刘和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