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3037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31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依印刷方向,指状电极落料区越趋近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起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越大于指状电极落料区任一区段;指状电极落料区越靠近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终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越小于指状电极落料区任一区段。藉此,使实际印刷出来的指状电极能宽度达到均匀一致,而非原先在部份区域有断线或扩线的情况,让指状电极印刷后达到线宽一致、厚度均匀,达到良好的电流引出,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通过印刷网版上落料区的线宽的设计,改善原先印刷电极时,指状电极与汇流电极连线区域会产生印刷断线或扩线情况,让指状电极印刷后能线宽一致、厚度均匀。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国家开始开发新的緑色能源来减少境污染的问题。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转为电能,且这种转换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性的物质,因此太阳能电池的相关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直接吸收太阳光来发电,其发电原理是当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上时,太阳能电池会吸收太阳光能,而使太阳能电池的P型半导体 与N型半导体分别产生电洞与电子,并使电子与电洞分离来形成电压降,进而产生电流。请參阅图1,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通常会利用网版印刷的方式来于半导体基板11上形成多条汇流电极(bus bar) 12,与汇流电极12相连接的多个指状电极13 (finger),汇流电极12和指状电极13是相互垂直,而汇流电极12 —般为ニ条或三条线宽较宽的电极,指状电极13为数量较多一般为数十条线宽较细的电极。其中指状电极13用以收集因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子或电洞,并将其传送至汇流电极12,而汇流电极12则主要用以将指状电极13所传送的电子或电洞传送到外部储电装置或外部应用装置。一般而言,汇流电极12的宽度大于指状电极13宽度数十倍以上。请再參阅图2,为现有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20,该印刷网版20至少包括ー网框21,ー网纱22,该网纱22固着于网框21上,而ー印刷膜23设置于该网纱22上,其中该印刷膜23 —般是由感光膜或金属箔所形成。该印刷膜23中设有印刷前述太阳能电池10的汇流电极12的汇流电极落料区24,及指状电极13的指状电极落料区25。以有ニ条汇流电极12的太阳能电池10为说明例,因为汇流电极12和指状电极13是相互垂直,所以在现有的印刷膜23设计上,也有相对应相互垂直的汇流电极落料区24及指状电极落料区25。印刷时是由指状电极落料区25 (指状电极13)的一端开始印刷(印刷方向P),经过第一条的汇流电极12再经中段区的指状电极13,再经过第二条的汇流电极12然后印刷终点为指状电极13的另一端。请再參阅图3,现有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20的多条的指状电极落料区25皆为均匀一致的宽度,在指状电极落料区25与汇流电极落料区24连接处也都是ー样的宽度,浆料在印刷网版20印刷下(印刷方向P),所产生的汇流电极12和指状电极13第一侧接触吋,接触区段A(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24的印刷起点侧)会有縮小情况,易产生断线或虚印情况;而印刷至汇流电极12另ー侧欲产生指状电流13时的接触区段B(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24的印刷终点侧),又产生指状电极13在接触区段B扩大的情况,所以印刷后整条指状电极13的宽度呈现出大部份都是一致的浆料宽度,而在指状电极13与汇流电极12接触的二侧接触区段A与B呈现出一侧是断线情况(接触区段A),而另一侧是扩线情况(接触区段B)。此线宽不一、厚度不均的指状电极12因截面积不均一,将会使本身电阻值增加,进而影响太阳能转换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通过印刷网版上落料区的线宽的设计,改善原先印刷电极时,指状电极与汇流电极连线区域会产生印刷断线或扩线情况,让指状电极印刷后能线宽一致、厚度均匀,达到良好的电流引出,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包括一网纱及一印刷膜,所述印刷膜设置于所述网纱中,其中所述印刷膜中设有印刷太阳能电池的汇流电极的汇流电极落料区,及指状电极的指状电极落料区,其特征在于依印刷方向,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起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大于该指状电极落料区 任一区段,且越趋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起点侧的宽度逐渐加大;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终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小于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任一区段,且越靠近所述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终点侧的宽度逐渐缩小。优选地,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最趋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起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为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标准宽度的105%至300%。优选地,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最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终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为所述该指状电极落料区标准宽度的70%至9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指状电极宽度设计不同的网版,汇流电极落料区在印刷起点侧与多条指状电极接触区段,在网版上设计为指状电流宽度较大,则印刷时因此侧接触区段的宽度扩大,浆料通过网版的量会更多,而改善原先断线或虚印的情况;汇流电极落料区在印刷终点侧与多条指状电极接触区段,在网版上设计宽度较小,则印刷时因此侧连接处的宽度缩小,浆料通过网版的量减少,而改善原先扩线的情况。如此,实际印刷出来的指状电极能宽度达到均匀一致,而非原先在部份区域有断线或扩线的情况,让指状电极印刷后达到线宽一致、厚度均匀,达到良好的电流引出,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太阳能电池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印刷网版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产生的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200-太阳能电池;11_半导体基板;12、210_汇流电极;13、220-指状电极;20、100_印刷网版;21、110_网框;22、120_网纱;23、130_印刷膜;24、140-汇流电极落料区;25、150_指状电极落料区;141、211-印刷起点侧;142、212_印刷终点侧;221、222-连接处;P-印刷方向;A、B、151、152-接触区段。具体实施方式兹举出本技术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以协助专利审查委员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内容做了解,敬请参见如下的陈述请参阅图4及图5,为本技术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的示意图与部份放大示意图。本技术是一种印刷太阳能电池结构(如图I所示的太阳能电池10)的印刷网版100,该印刷网版100实施上包括一网框110,一网纱120,该网纱120固着于网框110上,而一印刷膜130设置于该网纱120上,其中该印刷膜130由感光膜或金属箔所形成,现有市场及专利已揭露相关的结构技术,所以该印刷膜130的组成结构技术为已知技术,且非本专利重点,在此不多加赘述。该印刷膜130中设有印刷太阳能电池的汇流电极的汇流电极落料区140,及指状电极的指状电极落料区150,因为太阳能电池的汇流电极和指状电极是相互垂直,所以在印 刷膜130对应相互垂直的汇流电极落料区140及指状电极落料区150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依印刷网版100上刮刀(图中未示)的印刷方向P,该指状电极落料区150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140印刷起点侧141的接触区段151的宽度大于该指状电极落料区150任一区段,且越趋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140印刷起点侧141的宽度逐渐加大;该指状电极落料区150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140印刷终点侧142的接触区段152的宽度小于该指状电极落料区150任一区段,且越靠近该汇流电极落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包括一网纱及一印刷膜,所述印刷膜设置于所述网纱中,其中所述印刷膜中设有印刷太阳能电池的汇流电极的汇流电极落料区,及指状电极的指状电极落料区,其特征在于:依印刷方向,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靠近所述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起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任一区段,且越趋近该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起点侧的宽度逐渐加大;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靠近所述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终点侧的接触区段的宽度小于所述指状电极落料区任一区段,且越靠近所述汇流电极落料区印刷终点侧的宽度逐渐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宜阳
申请(专利权)人:正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