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1299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泵(2),所述吸收塔(1)上设置有一进气口(3)、一进液口(4)和一出液口(5),所述泵(2)并接在吸收塔(1)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之间,所述进气口(3)连接上一级氨化反应装置,所述吸收塔(1)和泵(2)之间构成一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串接一氨水槽(6)。通过在循环回路中串接一氨水槽的方式,增大了循环回路中单次循环可供使用的清水,从而降低了清水跟换频率,减小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氨气吸收装置,主要为吸收塔和泵构成的循环回路。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中,氨化反应装置所产生的往往通入水中,从而获得可再利用的氨水。传统的做法是将氨气通入吸收塔中,利用吸收塔和泵构成的水循环回路,不断吸收氨气并溶于水中,从而获得氨水,所得到的氨水从吸收塔的出液口流入到待使用的氨水槽中。但采用上述结构的氨气吸收装置,由于循环回路处理容量有限,氨气不断溶于水中,使得循环回路 中氨水浓度不断加大,从而需要放空循环回路中的水,并重新注入清水供氨气吸收,更换清水的频率高,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具有处理容量大、清水更换频率低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和泵,所述吸收塔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泵并接在吸收塔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所述进气口连接上一级氨化反应装置,所述吸收塔和泵之间构成循环回路,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串接有氨水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因为氨气吸收装置所产生的氨水储存在氨水槽中,供再利用。采用在循环回路上串接氨水槽,增大了循环回路中单次循环可供吸收的清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I所示的是本技术一种氨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所示的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I和泵2,所述吸收塔I上设置有进气口 3、进液口 4和出液口 5,所述泵2并接在吸收塔I的进液口 4和出液口 5之间,所述进气口 3连接上一级氨化反应装置,所述吸收塔I和泵2之间构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中串接有氨水槽6。通过在循环回路中串接氨水槽的方式,增大了循环回路中单次循环可供使用的清水,随着氨气吸收回路中氨水浓度的增加,更换循环回路的水,注入清水。由于单次循环可供吸收的清水加大,从而降低了清水跟换频率。权利要求1.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I)和泵(2),所述吸收塔(I)上设置有进气口(3)、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泵(2)并接在吸收塔(I)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之间,所述进气口(3)连接上一级氨化反应装置,所述吸收塔(I)和泵(2)之间构成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串接有氨水槽(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泵(2),所述吸收塔(1)上设置有一进气口(3)、一进液口(4)和一出液口(5),所述泵(2)并接在吸收塔(1)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之间,所述进气口(3)连接上一级氨化反应装置,所述吸收塔(1)和泵(2)之间构成一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串接一氨水槽(6)。通过在循环回路中串接一氨水槽的方式,增大了循环回路中单次循环可供使用的清水,从而降低了清水跟换频率,减小了劳动强度。文档编号B01D53/18GK202555147SQ20122023146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佘道才, 许小亮 申请人: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1)和泵(2),所述吸收塔(1)上设置有进气口(3)、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泵(2)并接在吸收塔(1)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之间,所述进气口(3)连接上一级氨化反应装置,所述吸收塔(1)和泵(2)之间构成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串接有氨水槽(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道才许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