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380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5:51
一种电连接器,跨骑式安装于电路板前端边缘上。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具有相反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面向电路板第一侧面的基准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二侧面,使绝缘本体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侧面。电连接器通过第二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基准面配合从而固定电连接器于预定位置,并且利用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使电连接器可以安装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电路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公告于2009年6月30日的美国专利第7553163号公开一种共面角度配合跨骑式安装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安装电路板的收容槽。因为收容槽的宽度一定,故限定了所安装电路板的厚度,妨碍电连接器使用于较大厚度电路板。公告于1995年5月30日的美国专利第5419483号揭示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可收容不同厚度的电路板组件,但需要特别的固持件以固持收容电路板组件,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跨骑式安装于多种厚度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且其安装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跨骑式安装于电路板前端边缘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具有相反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面向电路板第一侧面的基准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二侧面,使绝缘本体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侧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第二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基准面配合从而固定电连接器于预定位置,并且利用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使电连接器可以安装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附图说明 图I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中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图I中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图4是图I中电连接器沿A-A的剖视图。图5是图I中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100 I绝缘本体110苯#部12 取承槽120 抵靠面定位部14 基准面144 —凸肋16第一导电端子接触部22、32 固持部偏移部26焊接部导引部29、39第二导电端子 30 ^竖直部36 电路板50 _第一侧面51 第二侧面|53 I导槽丨5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5,所示为一种跨骑式安装于电路板50前端边缘上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30。电路板50具有相反的第一侧面51与第二侧面53,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分别安装于第一侧面51与第二侧面53。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面向电路板50第一侧面51的基准面14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弹性抵靠于电路板50第二侧面53,使绝缘本体10的所述基准面144抵靠于电路板50的第一侧面51。第一导电端子20抵靠于电路板50的第一侧面51,第二导电端子30对电路板50的作用力与第一导电端子20及前述基准面144对电路板50的作用力平衡。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焊接于电路板50上。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0、30的本体部12、及在所述两导电端子20、30的相对两端定位部14。所述绝缘本体10在本体部12前端向后开设有用以收容一电子卡边缘的收容槽120,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分别设置于收容槽120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电路板50的中心线高度低于收容槽120的中心线高度。前述电路板50设有导槽54,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50时,定位部14进入导槽54定位配合。所述定位部14之内侧形成凸肋16,凸肋16下侧抵靠于电路板50的第一侧面51从而形成前述 基准面144。因此,所述基准面144设置于定位部14,然而,其并非一定是一个平面,其也可以是多个凸点定位形成的基准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设有平行于电路板50并固持于绝缘本体10的固持部34、自固持部34垂直电路板50向下延伸的竖直部36、自竖直部36向后延伸并弹性抵靠于电路板50第二侧面53的焊接部38、及自焊接部38继续向后倾斜延伸的导引部39,绝缘本体10设有对应竖直部36的竖直抵靠面126,在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50时,所述竖直部26可抵靠于竖直面126。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设有平行于电路板50并固持于绝缘本体20的固持部24、自固持部24垂直电路板50向下偏移的偏移部26、自偏移部26向后延伸并弹性抵靠于电路板50第一侧面51的焊接部28、自焊接部28继续向后倾斜延伸的导引部29。其中第二导电端子30导引部39的长度大于第一导电端子20导引部29的长度,以便于设计第二导电端子30更大的弹性变形,以适应较大厚度的电路板50。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的焊接部28、38分别用以焊接于电路板50上,且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设有延伸至收容槽120两侧以与插入其中的电子卡接触配合的接触部22、32。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跨骑式安装于电路板前端边缘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具有相反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面向电路板第一侧面的基准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二侧面,使绝缘本体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侧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侧面,第二导电端子对电路板的作用力与第一导电端子及前述基准面对电路板的作用力平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在所述两导电端子的相对两端定位部,前述电路板设有导槽,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时,定位部进入导槽定位配合,所述基准面设置于定位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之内侧形成凸肋,凸肋下侧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侧面从而形成前述基准面。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平行于电路板并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垂直电路板向下延伸的竖直部、自竖直部向后延伸并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二侧面的焊接部,绝缘本体设有对应竖直部的竖直抵靠面,在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时,所述竖直部可抵靠于竖直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平行于电路板并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垂直电路板向下偏移的偏移部、自偏移部向后延伸并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一侧面的焊接部。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便于安装于电路板的导引部,其中第二导电端子导引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导电端子导引部的长度。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向后开设有用以收容一电子卡边缘的收容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收容槽的相对两侧。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中心线高度低于收容槽的中心线高度。全文摘要一种电连接器,跨骑式安装于电路板前端边缘上。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具有相反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面向电路板第一侧面的基准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二侧面,使绝缘本体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跨骑式安装于电路板前端边缘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与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具有相反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面向电路板第一侧面的基准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弹性抵靠于电路板第二侧面,使绝缘本体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电路板的第一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雄张跃欧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