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储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1060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回油速度的空调器储液罐,包括主体;能够向主体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能够从主体的内部排出气态冷媒,并且其上形成有能够流出润滑油的油孔的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多个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储液罐是在冷媒输出管上开设有多个油孔,从而可使润滑油均匀快速地回到压缩机内,因此能够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的空调器储液罐,在不改变其他构造的前提下,只需在原有的冷媒输出管上开设多个油孔,采用极小的结构改进就能实现良好的使用效果,设计合理并且加工方便,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液罐,特别是涉及一种其内部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若干油孔的空调器储液罐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利用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装置构成的热交换循环系统而为设置了空调器的建筑物或者房间内部提供冷气或者热气的装置,其大体上分为分 体式和一体式。分体式空调器和一体式空调器在功能上相同,但是分体式空调器是在室内机上设置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或者冷凝器),而在室外机上设置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和压缩机,并利用冷媒管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两个装置,而一体式空调器则是在一个壳体内部设置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膨胀装置。其中一体式空调器分为直接设置在窗户上的窗式空调器和通过吸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相连而设置在室内外侧的通道式空调器等。而分体式空调器则分为垂直设置在地面上的柜式空调器和悬挂在墙壁上的壁挂式空调器。另外,空调器还可分为专门用于制冷的单冷式空调器和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热泵式空调器。而且,最近正在广泛使用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室外机上连接若干个室内机的一拖多空调器。在该空调器中,冷媒经压缩机压缩后将在膨胀装置内进行膨胀,然后由蒸发器进行蒸发,之后通过可以储存液态冷媒的储液罐而再次循环至压缩机。流入储液罐中的冷媒中可能包括在蒸发器上未能及时蒸发的液态冷媒,此时储液罐将暂时保存这部分液态冷媒,并使气态冷媒向压缩机流动。另外,压缩机的内部通常利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及冷却,其中部分润滑油将与气态冷媒一起从压缩机中排出,此时储液罐的作用是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润滑油,并使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再次回到压缩机内。图I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储液罐结构立体图。图2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储液罐结构剖视图。图3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储液罐局部结构剖视立体图。如图I至图3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储液罐100包括内部具有规定空间的主体102 ;能够向主体102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104 ;能够从主体102的内部排出气态冷媒,并且其上形成有可以排出主体102内部的润滑油的油孔106a,而且与能够将气态冷媒压缩成高压状态的压缩机相连的若干个冷媒输出管106。其中插入到主体102内部的各个冷媒输出管106是以彼此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状态沿上下方向垂直设置在主体102上。形成在每个冷媒输出管106上的油孔106a位于主体102的内部下侧。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空调器的储液罐100作用如下如上所述,气态或者液态冷媒是与润滑油一起通过冷媒流入管104流入主体102的内部。流入主体102内部的气态冷媒将从液态冷媒以及润滑油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若干个冷媒输出管106的上端口排出到压缩机中。而流入主体102内部并与气态冷媒分离后的液态冷媒以及润滑油将流向主体102的下侧,之后利用两者间的比重以及密度差而相互分离。流到主体102下侧的润滑油将通过冷媒输出管106上的油孔106a流回压缩机中,而流到主体102下侧的液态冷媒将暂时储存在主体102的内部,然后在周围较高的环境温度作用下气化成气态冷媒,最后通过冷媒输出管106排至压缩机的内部。但是,现有技术中每个冷媒输出管106上的油孔106a只有一个,在通常的使用状态该结构下的回油速度不会对空调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在恶劣环境下,则回油速度较慢,无法供应压缩机的正常使用效率,有可能对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停机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回油 速度的空调器储液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储液罐包括主体;能够向主体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能够从主体的内部排出气态冷媒,并且其上形成有能够流出润滑油的油孔的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多个油孔。所述冷媒输出管上的油孔从上到下为三排,每排为两个。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多个冷媒输出管。所述多个冷媒输出管中的每个冷媒输出管上,其油孔从上到下为三排,每排为两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储液罐是在冷媒输出管上开设有多个油孔,从而可使润滑油均匀快速地回到压缩机内,因此能够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空调器储液罐,在不改变其他构造的前提下,只需在原有的冷媒输出管上开设多个油孔,采用极小的结构改进就能实现良好的使用效果,设计合理并且加工方便,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图I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储液罐结构立体图。图2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储液罐结构剖视图。图3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储液罐局部结构剖视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中储液罐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储液Sil 200包括内部具有一定空间的主体201 ;与主体201的一端相连接,能够向主体201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202 ;与主体201的另一端相连接,能够将主体201内部的气态冷媒排出到压缩机的若干个冷媒输出管203。所述的主体201为内部具有规定的密闭空间,因而可以储存冷媒的圆筒状结构,其包括上、下端上形成有开口的本体201a ;与本体201a的上端相结合,因而能够封盖住本体201a上端的上盖201b ;和与本体201a的下端相结合,因而能够封盖住本体201a下端的下盖201c。主体201的上盖201b上形成有可以垂直插入冷媒流入管202的入口孔,主体201的下盖201c上形成有可以垂直插入冷媒输出管203的出口孔,并且出口孔的数量应与冷媒输出管203的数量相同。另外,为了避免冷媒流入管202与若干个冷媒输出管203间相互影响而将冷媒流入管202设置在主体201的边缘部位。为了便于分离出与润滑油和液态冷媒一起流入主体201内部的气态冷媒,插入到主体201内部的冷媒流入管202的下端应位于插入到主体201内部的若干个冷媒输出管203上端的下侧。插入在主体201内部的冷媒输出管203下侧部位上形成有油孔204。油孔204可使流到主体201内部下侧的润滑油分别通过各个冷媒输出管203回到各个压缩机中。 所述冷媒输出管203上设置有多个油孔204,并且冷媒输出管203上的油孔204从上到下为三排,每排为两个。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储液罐,包括主体;能够向主体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能够从主体的内部排出气态冷媒,并且其上形成有能够流出润滑油的油孔的冷媒输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多个油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输出管上的油孔从上到下为三排,姆排为两个。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多个冷媒输出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媒输出管中的每个冷媒输出管上,其油孔从上到下为三排,每排为两个。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回油速度的空调器储液罐,包括主体;能够向主体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能够从主体的内部排出气态冷媒,并且其上形成有能够流出润滑油的油孔的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多个油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储液罐是在冷媒输出管上开设有多个油孔,从而可使润滑油均匀快速地回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储液罐,包括主体;能够向主体的内部引入润滑油和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能够从主体的内部排出气态冷媒,并且其上形成有能够流出润滑油的油孔的冷媒输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输出管上设置有多个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