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1668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川芎10-30份、当归10-30份、香附9-25份、乌药9-25份、荔枝核9-25份、小茴香8-22份、丁香3-15份、肉桂3-18份、高良姜3-18份、延胡索6-20份。将延胡索乙醇回流提取,浓缩成稠膏,将川芎、当归、香附、乌药、荔枝核、小茴香、丁香、肉桂、高良姜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加水煎煮与药液合并浓缩,浓缩液醇沉浓缩成稠膏,延胡索醇提稠膏与水煎醇沉浓缩稠膏合并混匀,将压敏胶与混合稠膏、提取的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匀,涂布,加保护层。全方诸药配伍,可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效。本方特点求因治本、标本兼治,诚为治疗原发性痛经之良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痛经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因其发病率高,常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据1980年我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痛经发病率为33. 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 06%,严重影响工作者13. 55%。中医历代医家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求因治本,采 用中药治疗,日益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之不通则痛,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之不荣则痛。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的“经行腹痛” “痛经”范畴。中医学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诸病源候论》中首立“月水来腹痛候”。《圣济总录 妇人血气门》曰“室女月水来腹痛者,以天癸乍至,荣卫未和,心神不宁,间为寒气所客,其血与气两不流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贴膏,其特征是,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川芎10?30份、当归10?30份、香附9?25份、乌药9?25份、荔枝核9?25份、小茴香8?22份、丁香3?15份、肉桂3?18份、高良姜3?18份、延胡索6?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新王平靳光乾单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