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358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包括内层线圈用端圈和外层线圈用端圈;内层线圈用端圈位于内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台阶式缺口;外层线圈用端圈位于外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台阶式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端圈在换位处为换位“S”弯开台阶式缺口,缺口随“S”弯呈流线形,既可以为升层“S”弯的制作提供便利,又可以保证导线绝缘的安全可靠性;将“S”弯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可避免出现因“S”弯分布过于集中而造成的端圈局部过高的现象,有效的保证内外两层线圈端绝缘尺寸的一致性、控制线圈电抗高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变压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
技术介绍
双层螺旋式线圈结构特点鲜明,首尾出头在线圈同一端,呈“ u ”或“ n ”型排列,分为内外两层,两层间导线连接无焊点。对于大容量变压器,双层螺旋式线圈可以降低漏磁密度,减小杂散损耗,但由于升层困难,特别是由大尺寸的换位导线绕制的双层螺旋式线圈,在升层处换位容易导致内外层线圈电抗高度不一致,导线匝绝缘容易破损。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端圈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内外升层处换位用端圈结构,该结构的端圈可以有效的改善升层处的换位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包括内层线圈用端圈和外层线圈用端圈;内层线圈用端圈位于内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台阶式缺口 ;外层线圈用端圈位于外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台阶式缺口。优选的,第一台阶式缺口旁侧设有放置扇形垫块的缺口。优选的,所述内层线圈用端圈和外层线圈用端圈的高度相同。优选的,第一台阶式缺口和第二台阶式缺口均呈倾斜状,第二台阶式缺口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台阶式缺口的倾斜方向相反。优选的,内层线圈用端圈上的第一台阶式缺口的数量与外层线圈用端圈上的第二台阶式缺口的数量相同。优选的,内层线圈用端圈上设有4个第一台阶式缺口,外层线圈用端圈上设有4个第二台阶式缺口。优选的,内层线圈用端圈与外层线圈用端圈均呈环形且同心设置。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适用于由多根导线轴向并绕的双层螺旋式线圈,其在升层处需进行换位以减小环流损耗,本技术即是为双层螺旋式线圈在升层处换位而特别设计的一种端圈结构,此种端圈在换位处为换位“S”弯开台阶式缺口,缺口随“S”弯呈流线形,既可以为升层“S”弯的制作提供便利,又可以保证导线绝缘的安全可靠性df“s”弯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可避免出现因“S”弯分布过于集中而造成的端圈局部过高的现象,有效的保证内外两层线圈端绝缘尺寸的一致性、控制线圈电抗高度。附图说明图I是双层螺旋式线圈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内外两层端圈位置布置图;图3是内层线圈用端圈的展开图;图4是外层线圈用端圈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以由4根导线轴向并绕的双层螺旋式线圈为例;该线圈由低压首端出头a开始绕制,低压内层线圈I匝数绕满后在端部3位置向外层过渡,并在过渡处将轴向并绕的导线换位(如图I所示将导线轴向的排列位置由I’ _2’ -3’ -4’变换为4’ -3’ -2’ -I’),低压内层线圈I尾部导线过渡至外部后继续绕制低压外层线圈2, 绕完满匝至低压尾端出头X结束,低压内层线圈I与低压外层线圈2绕制方向相反。本技术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包括内层线圈用端圈5和外层线圈用端圈6 ;内层线圈用端圈5和外层线圈用端圈6的高度H相同。内层线圈用端圈5位于内圈,内层线圈用端圈5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4个第一台阶式缺口 50,第一台阶式缺口 50旁侧设有放置扇形垫块7的缺口 51,第一台阶式缺口 50呈倾斜状。外层线圈用端圈6位于外圈,外层线圈用端圈6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4个第二台阶式缺口 60,第二台阶式缺口60呈倾斜状;第二台阶式缺口 60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台阶式缺口 50的倾斜方向相反。双层螺旋式线圈进行图I中3所示进行换位(即轴向排列的导线位置由I’ -2’ -3’ -4’变换为4’ -3’ -2’ -I’),此种端圈结构将换位“S”弯按图2所示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内层线圈I由首端绕至尾端后按图2所示经“S”弯过渡至外层线圈2,完成升层。内外层线圈由绝缘油道4隔开,因绝缘油道4中设有骨架撑条及绝缘纸筒,故在线圈导线“S”弯上方放置扇形垫块7,用于支撑绝缘油道4中的撑条及纸筒,避免撑条和纸筒损坏导线匝绝缘。经过内外两层端圈的精细配合,通过图2至图4可以看出,内层线圈导线可经“S”弯顺利过渡至外层线圈,且完成了图I所示要求的轴向换位。由于“S”弯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可使端圈在各个“S”弯处的高度保持一致,便于控制线圈的端绝缘高度。此种台阶式端圈结构的出现,既给双层螺旋式线圈升层提供了便利,又保证了线圈的电气性能及绝缘的安全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线圈用端圈(5)和外层线圈用端圈(6);内层线圈用端圈(5)位于内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台阶式缺口(50);外层线圈用端圈(6)位于外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台阶式缺口(6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台阶式缺口(50)旁侧设有放置扇形垫块(7)的缺口(5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线圈用端圈(5)和外层线圈用端圈(6)的高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台阶式缺口(50)和第二台阶式缺口 ¢0)均呈倾斜状,第二台阶式缺口 ¢0)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台阶式缺口(50)的倾斜方向相反。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层线圈用端圈(5)上的第一台阶式缺口(50)的数量与外层线圈用端圈(6)上的第二台阶式缺口(60)的数量相同。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层线圈用端圈(5)上设有4个第一台阶式缺口(50),外层线圈用端圈(6)上设有4个第二台阶式缺口(60)。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层线圈用端圈(5)与外层线圈用端圈(6)均呈环形且同心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包括内层线圈用端圈和外层线圈用端圈;内层线圈用端圈位于内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台阶式缺口;外层线圈用端圈位于外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台阶式缺口。本技术端圈在换位处为换位“S”弯开台阶式缺口,缺口随“S”弯呈流线形,既可以为升层“S”弯的制作提供便利,又可以保证导线绝缘的安全可靠性;将“S”弯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可避免出现因“S”弯分布过于集中而造成的端圈局部过高的现象,有效的保证内外两层线圈端绝缘尺寸的一致性、控制线圈电抗高度。文档编号H01F27/28GK202549579SQ20122017826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孙战库, 张新梅, 徐徐, 王风伟, 韩晓东 申请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层螺旋式线圈的端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线圈用端圈(5)和外层线圈用端圈(6);内层线圈用端圈(5)位于内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台阶式缺口(50);外层线圈用端圈(6)位于外圈,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台阶式缺口(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东王风伟孙战库徐徐张新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