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990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泵,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与高压油腔连通,安装孔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机油泵还包括压缩弹簧和在压缩弹簧的预紧作用下封闭安装孔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压缩弹簧位于安装孔内,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体和所述封闭端抵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将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安装孔连通的位置位于滑动体和所述封闭端之间。该机油泵可充分利用泻出的机油,减少能量损失。(*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油泵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上,发动机的机油泵一般是转子泵,转子泵包括内转子、外转子、泵壳和泵盖,内转子和外转子在泵壳内偏心设置,泵壳和泵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泵壳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发动机工作时带动内转子转动,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转动,通过内外转子的配合转动,将低压的机油从进油口吸入,变成高压的机油后从出油口排出。一般机油泵上都设有泄压机构,当机油泵内压力过高时泄压机构工作,使部分高压的机油从泄压机构中泻出。这样虽然可避免机油压力过高,但造成了能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的泄压机构造成能量损失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油泵,该机油泵可充分利用泻出的机油,减少能量损失。本技术的机油泵,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与高压油腔连通,安装孔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机油泵还包括压缩弹簧和在压缩弹簧的预紧作用下封闭安装孔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且可在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机油的压力下克服压缩弹簧的预紧作用向安装孔的封闭端移动,所述压缩弹簧位于安装孔内,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体和所述封闭端抵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将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安装孔连通的位置位于滑动体和所述封闭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还包括堵盖,所述堵盖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封闭端且封闭所述封闭端,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体和堵盖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多个连通安装孔和低压油腔的泄油孔;当滑动体位于封闭安装孔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位置时,泄油孔被滑动体封闭;在滑动体在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机油的压力下克服压缩弹簧的预紧作用向所述封闭端移动的过程中,多个泄油孔被逐步打开。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体成圆杯形,滑动体与安装孔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圆杯形的开口面向所述封闭端,当滑动体位于封闭安装孔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位置时,所述圆杯形的底部封闭安装孔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所述圆杯形的环形侧壁封闭各泄油孔。进一步地,多个泄油孔沿滑动体向堵盖的滑动方向顺次布置且各泄油孔的流通截面积逐步增大。进一步地,各泄油孔均为圆孔,各泄油孔的直径沿滑动体向堵盖的滑动方向逐步增大。进一步地,堵盖与安装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实现密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泵壳和泵盖,泵壳和泵盖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泵壳上,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设置在泵壳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壳体上设有将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泄压孔,泄压孔既可起到正常的排空气作用,又可将从高压油腔进入到安装孔中的机油排出到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中,避免了安装孔中的机油被排出机油泵外,减少了能量损失。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装孔1,所述安装孔I的一端与高压油腔连通,安装孔I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机油泵还包括压缩弹簧2和在压缩弹簧2的预紧作用下封闭安装孔I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滑动体3,所述滑动体3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孔I内且可在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机油的压力下克服压缩弹簧2的预紧作用向安装孔I的封闭端移动,所述压缩弹簧2位于安装孔I内,压缩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体3和安装孔I的封闭端抵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将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与所述安装孔I连通的泄压孔4,所述泄压孔4与安装孔I连通的位置位于滑动体3和所述封闭端之间。无论滑动体3位于何处,泄压孔4与安装孔I连通的位置总是位于滑动体3和所述封闭端之间。优选地,所述机油泵还包括堵盖5,所述堵盖5固定安装在安装孔I的封闭端且封闭所述封闭端,压缩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体3和堵盖5抵接。设置堵盖5的作用是为了方便压缩弹簧2和滑动体3的安装,安装时,先将滑动体3和压缩弹簧2装进安装孔I中,再将堵盖5固定安装到安装孔I中。堵盖5与安装孔I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密封固定连接,或是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密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多个连通安装孔I和低压油腔的泄油孔6 ;当滑动体3位于封闭安装孔I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位置时,泄油孔6被滑动体3封闭;在滑动体3在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机油的压力下克服压缩弹簧2的预紧作用向所述封闭端移动的过程中,多个泄油孔6被逐步打开。优选地,所述滑动体3成圆杯形,滑动体3与安装孔I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圆杯形的开口面向所述封闭端,当滑动体3位于封闭安装孔I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位置时,所述圆杯形的底部封闭安装孔I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所述圆杯形的环形侧壁封闭各泄油孔6。优选地,所述泄油孔6有多个,多个泄油孔6沿滑动体3向堵盖5的滑动方向顺次布置且各泄油孔6的流通截面积逐步增大。进一步优选,各泄油孔6均为圆孔,各泄油孔6的直径沿滑动体3向堵盖5的滑动方向逐步增大。为了方便安装壳体内的部件,所述壳体包括泵壳7和泵盖8,泵壳7和泵盖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泵壳7上,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设置在泵壳7内。该机油泵还包括内转子9和外转子10,内转子9和外转子10在壳体内偏心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通,既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部件或结构进行的间接连通。本实施方式的机油泵工作时,高压油腔中的高压的机油对滑动体3产生向堵盖5方向的压力,当高压的机油的压力小于压缩弹簧2对滑动体3的压力时,滑动体3停留在封 闭安装孔I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此时该机油泵没有进行泄压。当高压的机油的压力大于压缩弹簧2对滑动体3的压力时,滑动体3向堵盖5方向滑动,高压的机油进入到安装孔I中,直径最小的泄油孔6首先打开,高压的机油从所述直径最小的泄油孔6进入到低压油腔中,机油的压力降低,即对高压的机油进行泄压,随着滑动体3的继续滑动,其它泄油孔6逐步打开,更多的高压的机油进入到低压油腔中,同时,部分机油穿过滑动体3与安装孔I之间的间隙到达滑动体3的靠近堵盖5的一侧,然后从泄压孔4中流到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中,进入进油口中的机油最终还是流到低压油腔中。在滑动体3向堵盖5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安装孔I内的空气从泄压孔4中排出到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中,最终排到该机油泵外,确保滑动体3的正常滑动。通过设置多个泄油孔6,多个泄油孔6沿滑动体3向堵盖5的滑动方向顺次布置且各泄油孔6的直径逐步增大,可实现机油泵压力的阶梯式调节,提升泵油效率,降低泵油损失。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泵,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装孔(1),所述安装孔(1)的一端与高压油腔连通,安装孔(1)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机油泵还包括压缩弹簧(2)和在压缩弹簧(2)的预紧作用下封闭安装孔(1)的与高压油腔连通的一端的滑动体(3),所述滑动体(3)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孔(1)内且可在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机油的压力下克服压缩弹簧(2)的预紧作用向安装孔(1)的封闭端移动,所述压缩弹簧(2)位于安装孔(1)内,压缩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体(3)和所述封闭端抵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将进油口或低压油腔与所述安装孔(1)连通的泄压孔(4),所述泄压孔(4)与安装孔(1)连通的位置位于滑动体(3)和所述封闭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姚宇刚柴领道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