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轧机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72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轧机的部件,尤其是属于楔形轧机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轧辊、前挡板、下轧辊和后挡板,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板的前端上依次装有楔形块和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要通过对现有轧机进行简单的改装,就可以达到避免材料背面的划伤,改善材料背面的表面质量问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轧机的部件,尤其是属于楔形轧机挡板。 技术背景轧机是通过压制改变金属或别的可轧材料厚度的机械设备,通常是由上轧辊、下轧 辊、挡板、机体、传动系统等组成的,挡板是引导可轧材料沿着一定的方向运行的构件, 其上表面通常是平面形的,当所轧的材料在上、下轧辊的挤压下,通常会产生挤压变形, 当材料沿着挡板向前移动时,材料的背面与挡板表面产生刮擦现象,从而会划伤材料背 部,对材料造成损伤。常规技术中大多数轧机由于对材料的表面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 轧制后可以直接在挡板表面移动;而对于表面要求较高的材料一般会将挡板设计成与轧 制材料出料速度同步移动的方式进行,该种方案设计制作较为复杂,不便于在现有轧机 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楔形轧机挡板,它只要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简单的 改装,即可达到保证所轧制材料表面质量的要求。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轧辊、前挡板、下轧辊和后挡板,其特 征在于在后挡板的前端上依次装有楔形块和滚轮。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本技术只要通过对现有轧机进行简单的改 装,就可以达到避免材料背面的划伤,改善材料背面的表面质量问题,因此,值得推广 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理图 图2为图1下半部的俯视图其中1、上轧辊 2、前挡板3、下轧辊 4、后挡板 5、滚轮 6、楔形块 7、支座8、前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原理图、图2为图1下半部的俯视图。从图示可以得出本 技术包含上轧辊1、前挡板2、下轧辊3和后挡板4,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板4的 前端8上依次装有楔形块6和滚轮5。3本技术中所述的滚轮5是通过支座7安装在后挡板4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由于在后挡板4前端8的平面上,安装了楔形块6和 滚轮5。当所轧材料在上、下轧辊的挤压下出料时,将沿着楔形块6的斜面往上移动, 此时,材料背面与挡板之间形成相切面的关系,摩擦阻力小;而且当所轧材料继续往前 移动遇到滚轮5时,滚轮5产生滚动,带动了所轧材料继续往前移动,此时只形成很小 的滚动摩擦,该滚动摩擦不会对材料背面产生划伤,造成质量问题。权利要求1. 一种楔形轧机挡板,它包含上轧辊(1)、前挡板(2)、下轧辊(3)和后挡板(4),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板(4)的前端(8)上依次装有楔形块(6)和滚轮(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轧机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5)是通过 支座(7)安装在后挡板(4)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金属轧机的部件,尤其是属于楔形轧机挡板。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轧辊、前挡板、下轧辊和后挡板,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板的前端上依次装有楔形块和滚轮。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本技术只要通过对现有轧机进行简单的改装,就可以达到避免材料背面的划伤,改善材料背面的表面质量问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21B39/14GK201257446SQ20082014570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何耀春, 张春流, 赵绪庚, 斌 龚 申请人:核工业福州粉末冶金双金属轴瓦材料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楔形轧机挡板,它包含上轧辊(1)、前挡板(2)、下轧辊(3)和后挡板(4),其特征在于:在后挡板(4)的前端(8)上依次装有楔形块(6)和滚轮(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绪庚张春流何耀春龚斌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福州粉末冶金双金属轴瓦材料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